在爱中学会爱

在爱中学会爱
作者: 华姿
出版社: 崇文书局
原售价: 24.00
折扣价: 16.69
折扣购买: 在爱中学会爱
ISBN: 9787540317324

作者简介

华姿,女,生于湖北天门,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湖北电视台。为武汉市作协诗歌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少儿文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美国《蔚蓝色》杂志编委。 著有诗集和散文诗集《一切都会成为亲切的怀忿》、《月亮湾的女儿》、《感激青春》、《一只手的低语》等,散文和随笔集《自洁的洗濯》、《两代人的热爱》,《花满朝圣路》,长篇散文体传记《德兰修女传·在爱中行走》等。《两代人的热爱》曾被市又威市几构和专家推荐为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目,并被第五届“沪、港、粤、新加披”四地中学生读书征文活动指定为必读参考书。曾获冰心儿童图书奖、长江文艺散文奖和其他散文奖,并被《青春》杂志评为“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

内容简介

一群人去郊外游玩。 有的人看见满地的小野花在草丛中闪烁,就像繁星在夜空闪烁一样;有 的人呢,却只看见草丛中的牛粪。看见小野花的人,惊讶而喜悦;看见牛粪 的人呢,却皱起了眉头,即便春天的阳光正和煦地照耀着她,那又怎样呢? 她一开口,还是抱怨。 一群人坐在咖啡馆的门口喝茶。 一位年近四十的美女走过,所有的眼眸都随着她转动。结果呢,有的人 看见的是那犹存的风韵,有的人却只看见那老去的年华。看见犹存之风韵的 ,嘴里发出嗟嗟的赞叹;看见老去之年华的,一张嘴,便是那两个字:装嫩 。 那么你觉得,在这两类人中,哪一类会活得比较快乐,哪一类会活得比 较不快乐呢?在这两类人中,哪一类更容易去爱人,哪一类却不太容易去爱 人呢? 那更容易去爱人的,自然是前者。肯定是前者。 前者因为有一颗欣赏的心,看见的总是优点;后者因为欠缺这颗心,看 见的总是缺点。若是睁眼一看,看见的都是这个人的优点,自然很容易去爱 这个人;若是睁眼一看,看见的尽是这个人的缺点,自然很不容易去爱这个 人。 但是,谁又没有优点,谁又没有缺点呢?人人都有优点,人人都缺点。 即便是一个圣贤,也是不完美的,即便是一个只配下地狱的坏人,他的灵魂 里也沉睡着一个好人。所以,问题不在于看的对象,而在于看本身。 我刚开车的时候,因为生怕撞到什么,所以车子一启动,我就睁大双眼 ,开始搜索前面的路上有什么障碍物。’结果呢,我就只看见障碍物,看不 见路了。比如路当中有块石头,但可走的地方仍然宽畅,我不走那宽畅的地 方,却偏偏朝那块石头压过去。 唉,想起我最后一次开车的惨状,就汗颜。那时,我还住在电视台大院 里。有天上午,我去汉口办事,但是刚一出门,就把车灯撞了。总不能破着 个灯去办事吧。于是,我就绕到修理厂换了个灯,然后走二桥去汉口。但在 航空路的立交桥上,我又撞了。天呐,这回不单把自己的灯撞了,还把别人 的灯也撞了。我晓得是我的责任,所以老实地赔给人家1000块钱。哪还有心 情去办事呢?就下了立交桥,走一桥回家。也没直接回家,还是先去修理厂 。小师傅操着河南口音问我:不是刚换的么?怎么又破了?我只好尴尬地笑 。修理厂离电视台不远,我睁大眼睛盯着每个可能出现的障碍,结果,在离 我住的那栋楼仅有百米之遥的时候,我又撞了。 从那以后,我再没开过车。 我是2001年的6月拿到的驾照,为了自身的安全和他人的安全,也为了 不让家人担心(我一开车,他们就如坐针毡),到10月的时候,我就自觉自愿 地结束了我的驾驶生涯。虽如此,我却因此明白了一个道理:注意力就是事 实。 也就是说,你注意什么,什么就会变成事实。就像我,我的注意力全在 障碍物上,于是障碍就变成了事实,而事实就变成了阻挡。 那么,我与人交往的时候呢?我与这个世界相处的时候呢?是不是也会 这样?如果我与人交往的时候,我的注意力全在人的缺点上,那缺点是不是 也会变成事实?然后成为一种阻挡?以致我无法继续与人交往,至少无法快 乐地与人交往? 我想是的。如果我看人的时候,只看见人的缺点;如果我看世界的时候 ,只看见世界的问题,那么,我肯定无法快乐地与人交往,我也无法友善地 与这个世界相处。至于爱,就根本谈不上了。 但那些车技娴熟的司机却完全相反。有一回,我去机场,因为担心迟到 ,就请司机开快点。我抬眼望去,只见车,不见路。但是我坐的这辆车呵, 却在车水马龙里自如地穿行,就宛如鱼儿在水里游动一样。因为司机的注意 力全在前面的路上。他只看路,不看障碍物。 那么,那些驾驭人生的技巧娴熟的人呢?他与人交往的时候,他与这个 世界相处的时候,是不是也是这样?我想应该是吧。他看人的时候,注意力 通常都在人的优点上,或是看优点多过看缺点;他看世界的时候,注意力通 常都在正面的事物上,或是看正面多过看负面。所以,他能快乐地与人交往 ,他也能友善地与这个世界相处。自然地,他也能爱这个世界,以及这世界 里的人。 就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那些感到幸福的人,总把注意力集中在有 利的因素上……而那些感到不幸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尽是相反的东西。 P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