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惑者日记

诱惑者日记
作者: (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译者:京不特
出版社: 译林
原售价: 42.00
折扣价: 25.20
折扣购买: 诱惑者日记
ISBN: 9787544763660

作者简介

索伦·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被视为“存在主义哲学之父”。 克尔凯郭尔在27岁时与少女蕾吉娜订婚。然而由于自己敏感的性格,他又解除了婚约。《诱惑者日记》折射了这段经历,而这也成为他全部哲学思索的一个支点。 克尔凯郭尔终生冥想“如何去做一个基督徒”。他认为,面对“不可能”,人只能作出“绝望的一跃”,直接进入精神生活。 多年之后,晚年的蕾吉娜说:“他把我作为牺牲献给了上帝。”

内容简介

我无法对自己有所隐藏,在我出于自己的利益考 虑而决定去把我那时在极大的匆忙中带着极大的骚动 获得的那份潦草抄本准确地誊清一份出来时,我几乎 控制不了在这样一个瞬间里袭向我的恐惧。现在这处 境出现在我面前,就像那时一样地使我惶惶不安并且 感受到一种责备。那天,不同于往常,他没有关上自 己的文书写字柜,它的整个内容就这样可由我支配了 ;但是,即使我通过提醒自己说我不曾打开任何抽屉 来粉饰自己的行为,那也是没有用的。一个抽屉是被 拉开了的。在之中有着一大堆散页,而在这些散页之 上有着一本大四开本的书,装订得很精巧。朝上的一 面有着一幅白纸上的插画,上面有他自己写的持续的 评注第四号。也许我可以让自己去以为,假如这书的 正面不是向上、假如这引人注目的标题不曾引诱我, 那么我就不会陷进这诱惑,或者我还是会对诱惑做出 抵抗,然而,这种努力只会是徒劳。这标题本身是奇 怪的,然而,就其本身而言,还不如说是因其所处环 境而让人觉得奇怪。通过对这些散页的匆匆浏览,我 感受到,这些文本包含有对各种爱欲处境的诸多解读 、对某个关系的一些个视角,以及一些非常奇特的信 稿——这种奇特是我后来在它们的艺术上完美的、精 明算计出的漫不经心中认识到的。现在,在我看穿了 这个堕落的人的阴险内心之后回想那个处境的时候、 在我带着我那“朝一切狡猾睁大着的”眼睛走向那抽 屉的时候,我所获得的印象就像是一个警察进入造假 者的房间、翻动他的物品、在一个抽屉里发现一大堆 散页纸张、尝试手稿时所获得的印象;在一页上是一 个小小的树叶装饰图案、另一页上是一个署名花押字 样、第三页上是一行反写的文字。这很轻易地向他显 示出,他正在随着正确的踪迹侦查,对此的喜悦混杂 着某种对于这种专研、这种不容忽视的勤奋的钦佩。 无疑,我的情形会稍有不同,因为我不怎么习惯于侦 探各种犯罪事件并且没有得到一枚警标的武装。我会 觉得真相的双重分量:我是走在非法的路径上。在一 般的情况下,我总是缺乏言辞,而在那时,我思想上 的匮乏不亚于言语上的匮乏。一个印象深深映人人的 脑海,直到反思重新挣脱出来并且在自己的运动中以 各种各样的方式迅速去说服和取悦那不认识的陌生者 。反思越是得到发展,它就越是迅速地知道去振作自 己,它就像为外国旅行者签护照的公务员,如此地习 惯于去看各种神话般的人物形象以至于不再轻易地去 为什么东西而惊诧。然而现在,尽管我的反思无疑是 高度地得到了发展,在最初的一刻我还是大吃一惊; 我很清楚地记得;我变得苍白,我几乎摔倒,为此我 多么恐惧。想象一下;如果他到了家、发现我手抓着 抽屉眩晕在文书写字柜前,——负疚的良心却能够使 生活变得有趣。 书的名字就其本身并不让我惊奇;我想那是一个 摘录的集子,这在我看来完全很自然,因为我知道, 他总是热情盎然地拥抱他的各种研究。然而在这集子 之中还有着别的完全不一样的东西。它不多不少只能 是一部日记,非常精心地写下的日记;正如根据我从 前对他的所知我并不觉得他的生命非常需要一种评注 ,根据我现在所得的认识我并不否定,这标题的选择 既有品味又有理智,对于他自己和对于处境有着真正 审美和客观上的把握。这一标题与整体内容有着完全 的和谐。他的生活曾是一种对于去实现“诗意地生活 着”这一任务的尝试。他有一只敏锐地得到了发展的 器官,要去在生活中找出“那令人感兴趣的”,他知 道怎样去找到它并且在找到它之后不断半诗意地再生 产那被体验了的东西。因此,他的日记不带有真实记 述的准确性、也不是简单的叙述,不是陈述式、而是 虚拟式。尽管那被体验了的东西自然是在它被体验了 之后才被记下的,有时甚至也许是在很久以后,但它 却常常被以这样一种方式展现,仿佛它就发生在此刻 的同一瞬间,那么戏剧性地生动,乃至这一切有时就 好像是发生在一个人的眼前。现在我们看,他极不可 能因为对这日记有着任何别的意图而写这日记;很明 显,在最严格的意义上这日记对他只有个人意义;不 管是从其整体还是从其单个细节来看,都不允许这样 的一种假设:“我面前有一部诗歌著作,它也许甚至 已经被人决定了要去付印。”确实,他就其个人而言 无需因为出版它而害怕什么;因为大多数姓名是如此 古怪,以至于它们绝不可能不是杜撰的;我只曾有一 点怀疑,这些人物们的名想来是真实的,这样他自己 就总是能够去确定地认出真实人物,而任何一个不相 关的人都会被人物们的姓误导。至少我所认识的那个 女孩——也就是这日记的首要兴趣所在——考尔德丽 娅的情形是如此,她名叫考尔德丽娅,非常确实,是 真的,但是她却不姓瓦尔。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