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精)

小妹(精)
作者: 马家辉//林美枝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小妹(精)
ISBN: 9787530213810

作者简介

林美枝,笔名张家瑜。生于台湾,旅美数年后定居香港。香港都市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专栏作品散见于《晶报》《明报》《印刻》等报纸杂志,著有散文集《我开始轻视语言》《告别式从明天开始》。 马家辉,生于香港湾仔,台湾大学心理学系学士,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科学硕士,威斯康辛大学社会学博士,是知名传媒人、专栏作家、主持人、文化评论学者。曾获选“年度中国魅力五十人物”、“年度深港意见领袖”。 著有《明暗》《日月》《江湖有事》《爱恋无声》《关于岁月的隐秘情事》《死在这里也不错》《温柔的路途》《暧昧的瞬间》《爱上几个人渣》及李敖研究等;并与杨照、胡洪侠合著有《对照记@1963》与《我们仨@1963》。

内容简介

开车送美枝和马雯到芝加哥机场,刚好赶得及登 机,匆 匆道别,目送两人进机闸。道别得太急,当时不觉, 独自开 车回麦迪逊之际,离愁别绪才在心底冒起,像茶叶泡 在水中, 由淡而浓,终而茶浓如墨。 决定先往芝城看一场电影解闷。想到电影事儿, 端的记 起蔡琴前阵子闹离婚时说的话:“小时候最喜欢看电 影,常常 央求爸爸带我去看,有一次,爸爸对我说,小琴啊, 你这么 喜欢看电影,你一定要练习一个人去看,总会有没人 陪你的 时候啊。” 忽然明白蔡琴父亲说些什么。 我们总有没人陪的时候。 中午起床后用牛奶泡了一大碗粟米片,加一片火 腿,懒 洋洋地躺在沙发上试图喂饱自己。顺手开启电视,意 外看到 儿童节目Barney。 如果你有子女,一定知道什么是那既可爱又可恨 的Barney。 就是那粉红色的大恐龙,它有一群小朋友,又有 Baby Bop、BJ等恐龙玩伴,这两年把全世界的小朋友都迷 住。小 朋友迷它,父母自然乖乖送上金钱购买各式Bamey玩 具。我 家就有一只大Barney,会发声,马雯抱它多过抱我。 马雯在美时我常陪她看Barney电视,她回台湾后 ,剩我 了,当然没看。今天意外看见,讶然发现节目中的小 朋友都 长大了。长得好大,都变成青少年,节目只好更换另 一批小 演员。但偶尔找旧演员回来“探访”,以作怀旧。 时光流转,这是当父亲之后常有的体验。怎么才 一转眼, 自己的和别人的子女都长大了?我们的岁月都写在他 们的成 长里去了。 这当然不是唯一的新体验。许多事情,在以前只 是“听”,如今却是“懂”。 以前听那首Seasons in the Sun,有两句歌词 大意说:“到 处都是小孩子,看见他们便等于看见我。”多年来唱 得琅琅上 口,但就只是嘴巴唱唱不过心,一颗心跳得极平常。 但前几 天难得天气回暖,到草地上走走,见洋孩子嘻哈笑玩 追逐奔跑, 刹那之间,眼前重叠着小雯身影,耳边响起的正是那 两句歌词。 好了,我懂了。心跳不再平常,怦怦然,是真的被歌 词撼动。 如果你有子女,一定也懂。如果你无,再说千遍 你亦茫然。 正如你无法理解当年亲笔写道“看见小孩子就觉 厌恶” 的亦舒今天为何愿意在加拿大的冰天雪地里日日开车 接送子 女上下课,开心地。相信只有她自己才懂个中转折。 子女带来的变化总是巨大的。而且矛盾。 年初美国南部发生大爆炸,托儿所内死伤惨重。 我在车 上听电台新闻,可悲小孩子之不幸,却亦暗暗庆幸悲 剧不是 发生在本州与本人之上。这是必须承认的:子女激起 了一份 最大的大爱,父母总愿无条件地替子女付出,亦连带 爱上其 他小孩子。然而与大爱同时来临的却是另一份退缩与 自私, 无论世情如何多灾多变,只要自已的子女平安喜悦, 父母便 觉满足。有句台湾话叫做“别人的孩子死不完”,很 难听,却 很真实,在台湾生活时常听,如今才真的懂。 一切一切,忽然之间明白了许多、弄懂了许多。 或许这是父母辈特有的成长。 以前在台北新店,住于山边曾有过一段不必上班 的日子, 或该说,有过一段“在家上班的日子”。闭门坐在家 中写稿, 写完传出,出版社自会将稿费汇进银行,完全不接触 。亦 即美国人所说的Woho(work at home),有此身份的 人称为 Wohos。那阵子活得潇洒,独居得快乐。然而近三年 经过家 庭生活的洗礼,对群居上了瘾,废了独居的武功,冷 不防重 过一段独自生活而且是不必上班的日子,常被孤独感 涌上心 头杀个措手不及。 有一个夜里在书房写完一篇文章,自认有佳句, 忍不住 习以为常地连声高喊:“快来看!快来看!”这时候 她通常会 走进书房来,读一读,给个意见。 但这夜冷回头,只见客厅一片漆黑,哪有半个人 影。刹 那间领悟一切习以为常的情事原来可以突然无法习以 为常, 或许如佛家语,这叫无常。 不禁坐在漆黑客厅里惆怅良久。 习以为常的情事可多,有些令自己哑然失笑,譬 如说到 超级市场买罐头汤,寻寻觅觅,尽往不辣的种类去挑 ,因要 配合马雯的两岁口味。可猛然想起,咦,家里如今就 我一人, 要配合谁? 于是专拣最辣的才买。 连上馆子也专点最辣的菜,狠狠地辣上一场,无 辣不丈夫。 到这个时候开始懂得一些“太空人”朋友的心情 了。记 得一位妻儿在加、己身在港的朋友曾写信说在多年婚 姻生活 之后重新独居,犹如小孩子面对新世界,在生活上、 感情上 皆要重新学习与适应。“熬得过来,便是一段重生。 ”他写得 严重。 我倒觉得做太空人或许不无好处:有机会再次体 验“珍 惜”二字。是的,珍惜。已婚者往往久已遗忘这两个 字的滋 味,习以为常,习以为常,直至人已不在身边。只有 你独坐 于一个寻常的空间里,一个恍惚想到了她的时候,你 才会明 白,人与人之间的一切习以为常原来都是值得极不寻 常地去 珍惜的。 或许,这是流离乱世给我们上的最宝贵一课。 P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