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沈阳
原售价: 52.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为时代而歌(一个时代记录者的精神守望)
ISBN: 9787571608064
梁晓声,原名梁绍生,1949年生于哈尔滨市建筑工人家庭,祖籍山东荣成——父亲少年时跟随乡亲们“闯关东”,后来在哈尔滨市成家。梁晓声初中毕业于哈尔滨市二十九中学,适逢“文革”,不能继续升学也不能就业;两年后又逢“上山下乡”运动,成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兵团知青”,先后做过知青班长、连队小学老师、团报道员、木材加工厂抬木工。 1974年,梁晓声被木材加工厂推荐,成为复旦大学中文系学生;1977年,梁晓声从复旦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电影制片厂,先后任剧本编辑编剧;1988年,梁晓声调入当年的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2002年,梁晓声调入北京语言大学,任中文系教授至今。 到目前为止,梁晓声创作各种题材的文学作品2300多万字,由青岛出版社结集为50卷的“梁晓声文集”——现已出版长篇部分20卷。 梁晓声在短篇、中篇、长篇小说创作方面获奖多多,不少作品被改编为电影或电视剧,并有不少作品被译成外文;梁晓声亦发表了大量散文杂文、随笔、社会时评,同样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与反响。 梁晓声是中国当代作家中当之无愧的多面手,“常青树”。自上世纪80年代初始,他的许多作品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更加以其鲜明的人文性和对时代的思考性越来越成为无法被忘却的文学经典……
一、羡慕嫉妒,但少 见恨 我以少年的眼所识之 女性,当然皆20世纪50年 代的女性。 哈尔滨市当年的市区 主要是道里区和道外区, 当年南岗区还没成为主要 市区。动力区也还没成为 主要重工业区,香坊区乃 城乡交界地。 道里区是哈尔滨最有 特点的市区。一条马蹄石 路直铺至松花江畔,叫作 “中央大街”。两侧鱼刺般 排列着十二条横街,叫作 “外国”一至十二道街;因 是早年俄人所建所居,因 得‘‘外国”之名。少年时期 的我,家在道里区,但不 是在道里区的中央大街那 一带,而是在距中央大街 三四站路的偏脸子。 哈尔滨市早年有几处 老居民区,偏脸子便是之 一。这些老居民区,几乎 一概为沙土路。路两侧挖 有夏季流水的沟,叫“阳 沟”。“阳沟”乃相对于“阴 沟”而言。阴沟之上铺木 板,人可行走。至我少年 时,阴沟已基本不存在了 ,老居民区只剩阳沟了。 一条条阳沟后,便是 一排排临街的住宅。而临 街的窗,都用木板障子围 着。木板障子其实便是栅 栏的一种,只不过比栅栏 高,不那么整齐美观罢了 。木板障子使城市里平添 了几分乡村的景味儿,给 我留下很深的记忆。自然 ,用木板障子围成的临街 园子里,皆有树、花和草 生长着。有些木板障子, 原先肯定也曾美观过。木 板的上端,锯出齿形,或 更好看的桃形、方块形。 天长日久,渐渐地朽了, 缺断了,于是补以不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