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安徽文艺
原售价: 16.80
折扣价: 10.00
折扣购买: 我的大学/课外经典阅读丛书
ISBN: 9787539646503
高尔基(1868~1936),伟大的作家,苏联文学的创始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1868年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 高尔基早年丧父,寄居在经营小染坊的外祖父家。11岁开始独立谋生,其童年和少年时代是在沙俄时期的社会底层度过的。高尔基早年的不平凡的经历在他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作了生动的记述。 人间的苦难,生活的辛酸,磨炼了他的斗志。他在繁重劳动之余,勤奋自学不息。对社会底层人民痛苦生活的体验和深切了解成为他创作中永不枯竭的源泉。1892年,以马克西姆·高尔基,即意为“最大的痛苦”这个笔名,发表了处女作《马卡尔·楚德拉》。 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叙述了他从童年、少年和青年的成长过程,并借此深刻地揭露了沙俄时代统治阶级的残暴、严酷、压榨和剥削,而同时又展现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正直、纯朴、勤劳和祖父母的慈爱,从而令主人公产生对现实不公正的反抗和对压迫者的憎恨。
我要去喀山大学读书。我便暗下决心,不管怎样 都要实现我的目标。 我上大学的想法是在一个名叫涅果拉·耶普利诺 夫的中学生的 启迪下产生的。他有一双清澈透明的眼睛,脸蛋儿生 得漂亮,很讨人 喜欢。当时他就住我们那栋房的阁楼上。由于常见我 读书,就开始注 意我,时间一长,我们就成为朋友了。没多久,耶普 利诺夫断言说我 “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才能”。 “你天生就是做科学研究的材料!”他潇洒地甩 动着马鬃一样的 长发对我说。 他说这话时我还不明白,就算一只小家兔都可以 为科学研究做出 贡献。耶普利诺夫苦口婆心地向我证明,大学里正需 要我这种人。当 然了,也无可避免地讲到了哈伊尔·罗蒙诺索夫的故 事。 他还说,到了喀山可以住在他家,花费一个秋冬 完成中学的学 业,然后“随随便便”去参加几场考试,我就能申请 助学金上大学, 再上估计五年时间大学,我就是“文化人”了。他把 这些讲得那么的 容易,当然这也怪不得他,毕竟他只是个十九岁的少 年,又怀有菩萨 心肠。 学校终考之后,他返回家乡。又过了两个礼拜, 我跟着也来了。 临走之前,外祖母一再嘱咐我: “你以后别动不动就向人家发脾气了!要是经常 发脾气,就会变 得冷酷无情!这都是跟你外祖父学的!你看不见他最后 怎么了吗?可 怜的老头儿,活了一辈子,到老却成了傻子!你一定 要切记:上帝不 惩罚人,只有魔鬼才干这种事!你走吧!唉……” 她抹掉满是皱纹的老脸上的几滴泪水,继续说: “恐怕我们不会再见面了!你这野孩子,非要跑 到海角天涯去, 我都活不了多久了!……” 近几年来,我常常离开这个心地善良的老人,几 乎没怎么和她待 一起。当我想到这个与我血脉相通、真心爱我的亲人 ,真的要弃我而 去时,心中不免生出一阵悲凉。 我呆呆地站在船尾望着外祖母,她在码头紧靠水 边处站着,一只 手画着十字,一只手用破旧的披肩角擦拭着眼睛,那 是一双永远对世 人充满和善的凹陷眼睛。 从此以后,我就来到这座鞑靼人占一半人口的城 市了,住在一 幢平房中的一个小房间里,那平房安静地坐落于一条 偏僻街道上。房 子对面是一片火烧之地,野草茂密,许多倒塌的建筑 废墟从杂草和林 木中突兀而出,废墟下是一个大地洞,那些四处流浪 的野狗常躲在这 里,有时它们也死在这里。这个地方让我刻骨铭心, 它是我的第一所 大学。 耶普利诺夫的家里有两个儿子,靠着少得可怜的 抚恤金维持生 计。 我刚到他们家那几天,常见这个面色蜡黄的寡妇 ,每次从市场买 回东西放到厨房里,就眉头紧锁,一副愁容,她在想 着如何解决眼前 的难题:就算自己不吃,怎样才能用一小块肉做成一 顿美餐满足三个 健硕男孩儿呢? 她是一个特别安静的女人,灰色的眼睛中透露着 温和而倔强的性 格。她就像一匹精疲力竭的母马,明明知道她已无法 驾驭生活这辆车 了,依旧勉强地使劲向前拉! 到她家的第四天早上,她的两个儿子还没起床, 我去厨房帮她洗 菜。她轻声细语地问我: “您为什么来这里!” “上大学念书。” 只见她眉毛一皱,额头一蹩,原来把手切了,她 一边吮着手指, 一边跌坐到椅子里,之后又跳起来,喊道: “哎呀!见鬼了……” 她用手帕包扎完伤口就称赞道: “您削土豆技术倒挺高的!” 这算得了什么!小菜一碟!我顺便就告诉了她我在 轮船上帮厨的 经历。她继续问我: “那么,您凭这点儿本事就能上大学吗?” 我没听出来她话里有话,由于当时我还不懂什么 是幽默与讥讽。我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