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式太极拳心解:三十年道功修习体悟

孙式太极拳心解:三十年道功修习体悟
作者: 张大辉
出版社: 北京科技
原售价: 119.00
折扣价: 75.00
折扣购买: 孙式太极拳心解:三十年道功修习体悟
ISBN: 9787571412494

作者简介

张大辉,蒙古族,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七世孙阿勒坦汗后裔,1964 年生。内蒙古自治区赤峰人,现居北京。孙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孙剑云弟子,蒙古密法专家。 1988 年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本科毕业,后获工学博士学位。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体育协会太极文化顾问,中国武术五段。曾任中航工业制造所所长助理,现任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特级业务经理、院太极协会名誉会长,同时兼任内蒙古赤峰、山西大同、浙江建德、江苏常州中简科技、京城控股等多地多家孙式太极拳和蒙古密法研究机构负责人或名誉负责人。 1982 年,随外祖父白相瑞修习蒙古密法。1992 年,师从孙剑云学习孙式三拳三剑,是孙剑云先生的入室弟子、孙禄堂先生晚年武学的主要传承人。 2011 年7 月,入选《中国太极拳大百科》。2013 年1 月,申报的“孙式太极拳”项目入选北京市朝阳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5 年6 月,被确定为北京市朝阳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孙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2015 年6 月,入选世界太极拳网百名“我最喜爱的中华太极拳人物”。

内容简介

在大家的印象中,孙式太极拳的特点是架高步活,进退相随,进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转身以开合相接。实际上,进一步讲,孙式太极拳的深层特点是追求形顺基础上的意形调和,讲究形和意适中。形不紧,则意自活;意自活,则形必顺。如此从形到意和从意到形的不断调试,方使身体在运动时中正不偏、协调有度,乃至于最佳的“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的中庸状态;对肢体和神经有较大的健益作用。 此外,孙式太极拳讲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指练拳时切忌努气、拙力和腆胸提腹;守九要,是要求练拳时必须“一塌、二扣、三提、四顶、五裹、六松、七垂、八缩、九起钻落翻要分明”。其实,这些规矩就是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中所要求的“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的太极状态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要求,是心意指挥身体做动作时的具体指令,是孙禄堂先生根据自身武学实践的切身体会对王宗岳先生《太极拳论》的进一步阐释和细化。 “避三害、守九要”可做进一步解析如下。努气则丢力,拙力则忘意,腆胸提腹则导致气浮力刚、身体无根,因此练拳时,“ 三害”不可不避。塌、扣、提、顶、裹、松、垂、缩主要落实在心意上,起钻落翻分明主要落实在动作的节奏上,讲究“九要”即是讲究动则俱动,静则俱静,动静相宜有度,节奏鲜明适中。 另外,练习孙式太极拳时,建议将练拳过程定位在雕刻状态。也就是说,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周身,对每一个动作细节要细打磨。在这一过程中,心意和力是工具,身体各大部位和关节则是被雕刻的对象。记得前辈老师们曾讲过,慢到十分处,便是快到十分处。也就是要求细心揣摩、悉心体认练拳过程,注重对自身进行感觉观察;体会“心静、身灵、气敛、劲整和神聚”的状态,建立其间的逻辑关系。 这种关系最初是模糊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很模糊。但随着理清路明和乾乾之功的不断相互促进,必然“功用一日,技进一日”,最终达到自如状态。 87个拳式 377个要素 13个开合手 细致阐明孙式太极拳道功身心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