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教育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3.90
折扣购买: 王崧舟观课十讲
ISBN: 9787572012945
王崧舟 浙江上虞人。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人,现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浙江省教育系统“十大育人先锋”。著有《美在此处:王崧舟讲语文课上什么》《美其所美:王崧舟讲语文课怎么上》《爱上语文》等。
第一讲 如何通过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以薛法根《灰雀》课堂教学为例 第一讲的主题是“如何通过语文要素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我们以薛法根老师的《灰雀》课堂教学为例。 一、语文要素和思维发展 有两个关键词我们必须提前解释和说明。 第一个关键词是“语文要素”。自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面世以来,语文要素就成为语文老师日常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什么是语文要素?语文要素的内涵是什么?语文要素对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语文学习涉及各种因素,但是有的因素是主要的,有的因素是次要的,语文要素中最关键的是这个“要”字。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必备知识,“必备”体现了“要”;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关键”体现了“要”;语文要素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重要”体现了“要”;语文要素还是语文学习的基本习惯,“基本”也体现了“要”。 语文要素主要涉及阅读和习作两个板块。在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语文要素同时指向阅读学习要素和习作学习要素。事实上,这两者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 一个指向理解,一个指向运用。这两者之间有着很大的关联性,这是我们在理解单元语文要素时必须关注的。 在一个单元内部,阅读学习要素和习作学习要素有密切的关联,单元与单元之间、学段和学段之间的语文要素也有密切的关联,最终这些语文要素将形成一个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系。可以说,把统编教材设定的语文要素全部扎扎实实地落实了,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就不再是一句空话。 语文要素的概念在三年级的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中被正式提出,之后一直贯穿到六年级。每个单元都涉及阅读学习要素和习作学习要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单元教学目标与内容。 此外,在各个单元中,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是双线并进的,但是它们绝非在两条道上跑的车。人文主题是语文要素要表现的内容,没有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表现什么?而语文要素是人文主题赖以存在的形式,没有语文要素,人文主题怎么存在?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两者不是割裂的关系,而是单元学习目标的一体两面。 第二个关键词是“思维发展”。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更进一步说,语文核心素养中最重要、最关键、最本质的素养就是语言建构与运用,其他三个方面则蕴含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中,并最终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得以实现。 我们知道,语言的发展有赖于思维的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两者密不可分。 小学生的思维发展指什么?指学生在语言实践的过程中,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辨识、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和文学现象,并能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发现。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当然,每一个方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认为关键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包括思维的广阔性、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敏捷性及思维的批判性等。 我们常常听名师的课例,就是不知道好在哪里;听的时候陶醉其中,听完之后似乎毫无收获。 欣赏名师课例,必须解决下面的问题: 名师是如何确定教学内容的?为什么要这样确定教学内容?背后的学理依据、认知逻辑究竟是什么? 名师怎样选择教学形式,怎样确定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又是如何实施、如是生成的? 语文教学名家王崧舟,手把手带你观赏当代小学语文教育界知名的十位名师的课例,带你洞悉语文教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