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古今/李浩作品系列

怅望古今/李浩作品系列
作者:
出版社: 陕西师大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5.50
折扣购买: 怅望古今/李浩作品系列
ISBN: 9787561398395

作者简介

李浩,陕西靖边人,文学博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汉唐文学研究院院长。学术兼职有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等。著有学术著作《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唐代园林别业考录》《唐诗美学精读》,随笔散文集《怅望古今》《课比天大》;主编教材《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方法导论》《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注》等。学术著作曾三次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两次获中国高校人文社科**成果奖。教学成果曾获全国素质教育**成果奖一等奖、陕西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等。

内容简介

游,不留记 大抵文人多有表现欲,所到之处,酒足饭饱之余 ,遂挥毫泼墨发表点什么,或盛赞自然化育,或描述 山水佳丽,或抒发感兴之情,用现时流行的话说,就 是给自然打上人的烙印,使自然人化。各地的景观一 经文人题写咏唱,便似乎有了灵秀之气。如果是经名 流品题的,山水也叨光了,一时身价倍增。原本是姿 色平平的乱石岗,骤然间出挑成独秀峰;那一脉潺谖 的山泉,竟然成了飞天银瀑。于是在各地的县志、府 志或风土记中,哪怕是*荒凉僻远之地,也有八大景 、十大观之类的名目。寒碜鄙俗的穷山恶水,从此也 **上了浓浓的人文精神。这可谓文人对山水旅游文 化的一大贡献。一代代的游客,就是冲着那个美妙的 名儿,那一段神奇的传说,千里迢迢,乐此不倦。当 然,也有事后诸葛亮们大呼上当,觉得所睹情景与名 目不符。不过,他们并没意识到是被文人的夸张所误 导,而是用看景不如听景之类的话搪塞,平息自己的 不满。 反过来,一些穷愁潦倒的文人或脑满肠肥的贵族 ,往往凭借着在山水自然景观上发一通牢骚,哼几句 赞颂的韵语,竟然可以与山水同样不朽。人世古今, 匆匆如旅途过客,一拨儿走了一拨儿又来,而山水景 观则是永恒的主人,送往迎来,历经沧桑。我们能知 道古人的名字,不过是因为他在客舍的粉壁上题写了 几个字。就连孙猴子在如来佛所幻设的五指山中游览 ,也要题上“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几个字,当然还不 忘撒一泡猴尿。现在风景区名胜古迹上,被那些红男 绿女到处涂鸦,笔痕累累,惨不忍睹,看来那泼猴该 是始作俑者。 我虽忝为书生,但所到之处却从未题诗留记。这 倒不是因为我乖巧,能够脱俗,主要是因为我生性慵 懒,不喜动笔墨,于是本来就悭吝的创作灵感,见我 这副德性,从此就很少光顾,至于缪斯女神就*不会 与我这类俗物幽会了。其次,许多景观已被古人今人 所题写,我自感***前人的创意,勉强写出来也 跳不出别人的模式,所以,李白在黄鹤楼前叹息道: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我颇能理解 他老人家那种酸兮兮的心情。再次,有些景观姿色平 平,并不能使人兴发感动,*谈不到惊心动魄。强己 所难,去奉命应酬,像挤牙膏似的挤出一些门面话, 无异于没有冲动而要干那男女之事。有些名胜奇伟瑰 丽,但游人熙来攘往如赶庙会,兜售小吃和廉价纪念 品的摊贩不停吆喝,南腔北调的讨价还价,愈发像闹 市,把那点滴游兴灵感冲刷得荡然无存。古人论旅游 有所谓“月下秉烛”、“松间喝道”、“花丛晒裤” ,称之为“大煞风景”,此类风习于今尤烈,所以造 访风景名胜,寓目处不是山水佳丽,而是各种各样的 丑态,让人气不打一处来,哪里有什么游兴和诗情。 偶然间,不经意中也会遇到一块浑朴未琢的顽石 ,像山间的孩子,裸着全身,浑不知羞地矗在路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