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四川少儿
原售价: 35.80
折扣价: 23.20
折扣购买: 《巴士到站了》
ISBN: 9787572805448
文·图/【日】五味太郎 1945年出生于日本东京,毕业于日本桑泽研究所的工业设计科。30岁开始走上天马行空、创意十足的图画书创作之路,曾获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儿童图书展图画书原画奖等多项国际知名大奖。五味太郎的观察力非常敏锐,于短短20多年间,就拥有了230多本图画书作品,堪称世界儿童图画书界的创举。 五味太郎的创作风格与特色:轻松幽默,不加入严肃的教训;自己写作,自己画插画,自己设计版面且题材多样;展现高度的创意,在制作图画书时,会加入许多设计的点子,使书的形式、封面、装订都有出人意料的展现;充满了创意、趣味和幽默感,画风和线条近似涂鸭,丰富的色彩运用,朴实中带点淘气,顽皮而又纯真;善于利用拟人化的手法,描写出有趣画面,利用简单的元素来吸引读者;作品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使用诙谐、逗趣的手法,主题浅显易懂。
以无为有,以少胜多 朱自强 (教授、博士生导师) 读五味太郎的《巴士到站了》,我注意到,那辆在每一页上都出现的巴士,画家没有画上一个乘客,甚至连司机都没有画,读者只能看到蓝色的窗户,可是出现在画面上的其他巴士里,画家却都画上了乘客(司机)。这其中的奥妙是什么呢? 我想到了拓片的方法:“要想白,用墨抹。”这句话也可以用来表述艺术的辩证法。而五味太郎创作《巴士到站了》,采用的正是以无为有,以少胜多,以单纯蕴含丰富这一艺术方法。 特别是给年幼儿童的图画书,能在单纯的艺术表现中,蕴藏丰富的内涵的书才是上乘佳作。五味太郎的图画书《巴士到站了》就是这种作品的典范。可以说,在《巴士到站了》这本图画书中,五味太郎像锤炼金子一样,将“单纯性”发挥到了极致。 语言是锤炼过的。作家在整本书中只使用了一个句式:“巴士到站了……下车了。”这一个句式的反复运用,赋予作品一种单纯、明快的节奏,一种匀称、 舒畅的呼吸。这是一个以不变应万变的句式,可以包罗万象。 叙事是锤炼过的,单纯得几乎没有故事。但是,作家抓住了幼儿最感兴趣的交通工具——巴士,描写巴士到站后下车的乘客,这就紧紧抓住了儿童的心神,因为儿童对巴士等交通工具的兴趣,深层里蕴含着他们想到远方去的愿望。 图画也是锤炼过的。五味太郎是一个喜欢单纯、明快事物的人,也是一个喜欢以单纯、明快的方式揭示复杂事物的本质的作家。他在《创作图画书》一书中说:“我不是以画出画来为最终目的的所谓的画家。我是想创作书,为了创作书才同时运用了绘画……因为想顺应创作书的愿望而作画,所以我很在意绘画材料的选择。我必须拥有能够直接呈现我的意愿的绘画材料,它不会妨碍意愿的表达。”这是五味太郎选择绘画材料的标准,我认为也是他选择绘画方法的标准。 《巴士到站了》的构图是单纯、简约的,画面中不出现“妨碍”作家要表达的“那一个”(每个画面只有一个)东西的多余资讯。画也是极其单纯、明晰的。所有人物、事物、景物都只有简洁的轮廓,决不作细部勾勒,以至于就是由一个个色块来组成。不暧昧、不含混、不拐弯抹角、没有多余的东西,这正是《巴士到站了》的绘画风格。作家也正是以这样单纯的绘画,凸显他所要表达的“意愿”。 单纯的《巴士到站了》又是丰富的。它亦实亦虚,以行走于各站点之间的巴士,象征了人生百态。这里有失败中的坚持和努力(“总是输球的球队下车了。他们说:‘今天一定要加油!’”);有为了生活的奔波(“急匆匆地跑下了车”);有荒废(“这里没有人要下车”),也有建设(“盖大楼的人精神抖擞地下车了”);有离去和归来(“从远方归来的人怀着思乡的心情下车了”);有人际关系(“别人给他买东西的人、买东西的人、不情愿地给别人买东西的人下车了”)。 五味太郎为我们描绘的是一部浓缩人生百态的“巴士”,他不画任何一个具体的乘客,这样我们每个人就都成了这人生巴士里的乘客。 以无为有,以少胜多,五味太郎的高明正在这里,《巴士到站了》的魅力正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