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群众
原售价: 96.00
折扣价: 57.60
折扣购买: 我的前半生(全本)
ISBN: 9787501435579
一、醇贤亲王的一生 光绪三十二年,即公元一九○六年的旧历正月十四,我出生于清朝的 醇亲王府。我的祖父奕寰,是道光皇帝文宁的第七子,清朝的**代醇亲 王,死后谥法“贤”,所以,后来称做醇贤亲王。我的父亲载沣,是祖父 的第五子。因为**和第三、四子早殇,第二子载活被姨母慈禧太后接进 宫里,当了皇帝(年号光绪)。所以,祖父死后,由父亲袭了王爵,他是第 二代也是末一代的醇亲王。我是第二代醇王的长子,三岁那年的旧历十月 二十*,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病笃,慈禧突然决定立我为嗣皇帝,承继光 绪,兼祧同治(载淳,是慈禧亲生子,载活的姨兄弟)。我入宫后的两天内 ,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十二月初二,我登极为皇帝——清朝的第十代, 也是*末一代的皇帝,年号宣统。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我退了位。 我的记忆是从退位时才开始的。但是,叙述我的前半生,如果先从我 的祖父和我的老家醇王府说起,事情就*清楚些。 醇王府,在北京曾占据过三处地方。咸丰十年,十九岁的醇郡王奕寰 奉旨与懿贵妃叶赫那拉的妹妹成婚,依例先行分府出宫,他*赐的府邸坐 落在宣武门内的太平湖东岸,即现在中央音乐学院所在的地方。这是** 座醇王府。后来,载活做了皇帝,根据雍正朝的成例,“皇帝发祥地”又 称为“潜龙邸”的地方须升为宫殿,或者空闲起来,或者仿雍王府(雍正皇 帝即位前住的)改为雍和宫的办法,改成庙宇,供养菩萨。为了腾出这座“ 潜龙邸”,慈禧太后把什刹后海的一座贝子府赏给了醇王,拨出了十六万 两银子重加修缮。这是第二座醇王府,也就是被一螳人惯称为“北府”的 那个地方。我做了皇帝之后,我父亲做了监国摄政王,这比以前*加了一 层搬家的理由。由此,隆裕太后(光绪的皇后,慈禧太后和我祖母的侄女) 决定给我父亲建造一座全新的王府,这第三座府邸地址选定在西苑三海(即 **)的集灵囿紫光阁一带。正在大兴土木之际,武昌起义引起了风暴,于 是醇王府的三修府邸、两度“潜龙”、一朝摄政的家世,也就和清朝历史 一起告终。 在清朝*后的*黑暗的年代里,慈禧太后给醇王府造成了荣华富贵, 醇王一家给慈禧太后做了半世纪的忠仆。我的祖父*为她效忠了一生。 我祖父的亲生母是道光皇帝的庄顺皇贵妃乌雅氏,生于道光二十二年 ,死于光绪十六年。翻开皇室家谱“玉牒”来看,醇贤亲王奕寰在他哥哥 咸丰帝在位的十一年间,除了他十岁时咸丰登极被封为醇郡王之外,就没 有得到什么可说的“恩典”,可是在咸丰帝死后那半年间,也就是慈禧太 后的尊号刚出现的那几个月问,他忽然接二连三地得到了这一大堆头衔: 正黄旗汉*都统、正黄旗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后扈大臣、管理善扑 事务、署理奉宸苑事务、管理正黄旗新旧营房事务、管理火*营事务、管 理神机营事务……这一年,他只有二十一岁。一个二十一岁的青年,能出 这样大的风头,当然,这是由于摊上了一个好亲戚,妻子的姐姐当上了皇 太后。但是事情也并不如此简单。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个故事。有 **,王府里演戏,演到“铡美案”*后一场,陈士美被包龙图的铡刀压 得鲜血淋漓的时候,年幼的六叔载洵吓得坐地大哭,我祖父立即声色俱厉 地当众喝道:“太不像话!想我21岁时就亲手拿过肃顺,像你这样,将来 还能担当得起**大事吗?”原来,拿肃顺这件事才是他的事业的真正起 点。 事情发生在距今整一百年前。一八六一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屈辱的 议和告以结束之后,逃到热河的咸丰皇帝已经卧病不起,临终之前,召集 了随他逃亡的三名御前大臣和五个*机大臣,立了六岁的儿子载淳为皇太 子,并且任命这八位大臣为赞襄政务大臣。第二天,咸丰帝“驾崩”,八 位顾命王大臣按照遗命,扶载淳就位,定年号为祺祥,同时也就把朝政抓 在手里,发号施令起来。 这八位顾命王大臣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 肃顺和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等五个*机大臣。掌握了实权的 是两位亲王和一位协办大学士,而肃顺*是其中的主宰和灵魂。肃顺在咸 丰朝中很*器重,据说他很善于擢用“人才”,后来替清朝出力镇压了太 平天国的汉族大地主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原就是由他**提拔的。因为 他重用了汉人,*他排挤的贵族们对他极其嫉恨。有人说他在太平*声势 *盛的时期,连纳贿勒索也仅以旗人为对象。又说他为人凶狠残暴,专权 跋扈,对待异己手腕狠毒,以致结怨内外,种下祸根。其实,肃顺遭到杀 身之祸,*根本的原因,就是由于他是取得朝廷实权的这个集团的主宰, 而这个集团正对当时新形成的一个势力采取排斥的态度,换句话说,他们 没有认清楚在北京正和洋人打交道的恭亲王这时已经有了什么力量。恭亲 于奕新,在咸丰朝本来不是个很得意的人物。咸丰把奕新丢在北京去办议 和这件苦差事,却给奕新造成了机遇。奕新代表朝廷和英法联*办了议和 ,接*了**辱国**的《北京条约》,颇*到洋人的信任。这位得到洋 人支持的“皇叔”,岂肯甘居在肃顺这班人之下。再加上素来忌恨肃顺的 王公大臣的怂恿,恭亲王于是跃跃欲试了。正在这时,忽然有人秘密地从 热河离宫带来了两位太后的懿旨。 这两位太后一位是咸丰的皇后钮祜禄氏,后来尊号叫慈安,又称东太 后,另一位就是慈禧,当时又称西太后。西太后原是一个宫女,由于给咸 丰生了儿子,后来提升为贵妃,儿子载淳是咸丰的独子,当了皇帝,母以 子贵,她立时又成了太后。不知是怎么安排的,她刚当上太后,便有一个 御史出面奏请两太后垂帘听政,但是遭到肃顺等人的狠狠驳斥,说是本朝 根本无此前例。这件事对没有什么野心的慈安太后来说,倒无所谓,但在 慈禧心里却结下了深仇。就像她当妃子时要取*咸丰一样,既有了**, 不达目的是誓不甘休的。她首先让慈安太后相信了那些顾命大臣心怀叵测 、图谋不轨,然后又让慈安同意,秘密传信给恭亲王,召他来离宫商议对 策。当时肃顺等人为了巩固既得势力,曾多方设法来防范北京的恭亲王和 离宫里的太后。关于太后们如何避过肃顺等人的耳目和恭亲王取得了联系 ,有种种不同的传说。有人说太后的懿旨是由一个厨役秘密带到北京的, 又有人说是慈禧先把心腹太监安德海公开责打一顿,然后下令送他到北京 内廷处理,太后们的懿旨就这样叫安德海带到了北京。总之,懿旨是到了 恭亲王手里。恭亲王得信后,立即送来奏折,请求觐见皇帝。肃顺等人用 “留守责任重大”的“上谕”没堵住他,他已跑到热河来了,肃顺忙用叔 嫂不通问的礼法阻他和太后们会见,但是在慈禧的第二步安排下,这次阻 拦又告失败。这又有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恭亲王化装成“萨满”(经常进 宫祭神的满族巫婆)进去的。一种说法是恭亲王直接将了肃顺一*,说既然 叔嫂见面不妥,就请你在场守着好了,肃顺一时脸上下不来,只好不再阻 拦。还有一个说法是恭亲王祭拜咸丰灵位时,慈禧太后让安德海送一碗面 赏给恭亲王吃,碗底下却藏着一张纸条,这就是慈禧给奕新的阴谋计策。 总之,什么奇怪的传说都有,但是人们却都没注意一个很重要的情况,便 是我的祖父祖母当时也在热河,慈禧做了太后,和自己妹妹见面也是一件 很平常的事,这个通讯员比什么太监、饭碗等等自然*加靠得住。不管哪 个传说可靠,反正恭亲王和太后们把一切都商议好了。这个商议的内幕虽 然无案可查,但是从后来的事件发展上看,一切也就很明白:太后们回到 北京,封奕新为议政王,八个“顾命王大臣”全部逮捕。两个亲王赐自尽 ,肃顺砍了头,其余的充*的充*,监禁的监禁。同时,载淳的年号改为 “同治”,意思两太后一同治政,从此开始了同光两代四十七年垂帘听政 的历史(也开始有了“洋*队”去打太平*,有了洋务派,有了“宁赠友邦 不与家奴”的一套政策)。我的祖父在这场政变中,为慈禧建立的功勋是捉 拿了肃顺——那时他奉命护送“梓宫”(咸丰的棺材)正走到半壁店。“半 壁店拿肃顺”这出戏,给我祖父带来了前面所说的那一串头衔。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