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蒙古族卷上下)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蒙古族卷上下)
作者: 特·官布扎布|主编:丹增//白庚胜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6.07
折扣购买: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作品选集(蒙古族卷上下)
ISBN: 97875063720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1974年春天,仁亲玛老人进城看病,她带上装药 引子的小褡裢,领上自己的小孙女图雅——这是她这 次出远门必不可少的,也是最紧要的两件事。 装药引子的小褡裢可以说是仁亲玛老人的命根子 ,从年轻时起她就一直把它带在身边。这只褡裢里面 装有:葡萄干、红枣、红糖、核桃、冰糖,甚至还有 生铁锅的小碎片儿。当地人都说:“谁需要药引子就 去找仁亲玛好啦。”有的甚至为了弄到几颗红枣或几 块羊踝骨般大小的冰糖,从老远的地方马不停蹄地跑 一天路程来找仁亲玛老人。近邻呢?那就更不用说了 。仁亲玛老人,这回轮到自己求医吃药了,毫无疑问 ,她是决不会使自己因缺少药引子而为难的,宁可别 的什么都不带,那药引子的褡裢可是不能不带呀。 至于必须领上她的孙女图雅,那是一种没有办法 的办法。因为语言不通呀!她的孙女小图雅近几年常 和汉族孩子们一起玩,学了一些汉话,这对仁亲玛老 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好翻译。不然把一个乳臭未干的 毛孩子带在身边有啥用呢! 进城的第二天早晨,仁亲玛老人像在家里急于挤 奶似的起得特别早,叫醒睡得正香的小孙女,急急忙 忙地帮她穿好衣服,把装药引子的小褡裢塞进她的书 包,叫她背上,然后向医院蹒跚走去。 图雅是个天真活泼的小姑娘,她站在旅馆门口深 深地打了个呵欠,揉揉惺忪的眼睛,追上奶奶,拉着 奶奶的手,跟着奶奶颠儿颠儿地走去。仁亲玛老人想 到自己大清早就把孙女叫起来,让她这样半睡不醒地 跟着自己奔走,感到怪心疼的。 仁亲玛老人摸着小图雅的头爱抚地说:“咱们祖 孙俩早早看完病,买些点心,回旅馆熬茶喝吧。就着 点心喝茶可美呢!”可是,小图雅好像根本没听到奶 奶说要给她买的“点心”两个字似的光顾说自己的: “奶奶,我们好好地喝上一顿带羊肉的茶吧。” “你总是肉啊肉的!奶奶到哪儿给你弄肉去呢? 要不煮上一锅奶米茶也行,那也是很好喝的啊。” “咋就弄不到肉呢?不是从我们那儿整车整车地 拉羊来着?您不是说过那都是拉到城里的吗?” 仁亲玛老人看孙女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便说: “你这黄毛丫头,精死了!陈年隔宿的话还都记着呢 ,那就那样吧。”仁亲玛老人也觉得孩子的话好像有 一定道理。自从搬到农业区,不论孩子还是老人舌头 尖连一点羊肉汤都没沾过,怎么能不馋呢?说也是, 这次既然进了城,的确该让孩子解解馋了,“孩子, 城里的大葱又粗又好,奶奶割上羊肉给你包包子吃, 好吗?” 孙女蒙咙的眼睛里这才闪出兴奋的光,快活地叫 起来:“好,好呀!”她高兴得又蹦又跳。 说着话走路,显得路近了些。祖孙俩不知不觉来 到医院门口。 俗话说:“起得早必有所获。”果然这一天由于 祖孙俩起得早,挂到了额大夫的号。仁亲玛老人很早 就听说过这里的额日罕巴雅尔大夫是一位名医,正因 为这样,她这次是怀着一颗朝拜五台山圣地那样虔诚 的心冲着额大夫来的。现在如愿以偿,怎么能不叫她 感到庆幸呢! 额大夫有个好起早的习惯,每天来得很早。当仁 亲玛老人来到诊疗室门口的时候,额大夫早已把室内 的地板擦得锃亮,坐在椅子上看书呢。衣着整洁白发 苍苍的额大夫看到病人陆陆续续来到了,便面带笑容 地站起来,和蔼地说: “好!请大家坐好。有给孩子看病的吗?给孩子 看病可以不按挂号的顺序,要优先照顾。孩子是革命 的接班人嘛!其次是农村牧区来的老年人。尊敬长辈 ,照顾老人这本是人类文明的风尚。有人责备我这样 做,这可以不用管他,作为一个人,若是不懂老幼大 小,那还犯得上和他白费口舌吗!其余的一律按照挂 号顺序看病。大家同意吗?” “行!行!”人们异口同声地答应着。 这一天没有带孩子看病的,第一个就轮到了仁亲 玛老人。 “啊,老人家,从哪儿来呀?”额大夫边给仁亲 玛号脉边问。 “从哈日乌苏来的。”仁亲玛老人简短地答道。 “那不是你们旗尽里边的一个农业区吗?” “噢嗨!是啊!” “我还当您是个牧民呢,原来是个老农民啊!” “哎哟,什么老农民,我是一辈子跟羊屁股转的 人,别说是当老农民,连个新农民都当不好呢!” 人们都说额大夫是一位说话幽默、富有青春活力 的老人,这话确实不假。他打趣地向仁亲玛老人说: “说您是个牧民,您说不是;说您是种地的农民,您 又说不会。那……您是一个特殊社会成员喽!”说罢 他笑了起来,“来!把那只手给我。”额大夫边号脉 ,边说,“您年轻的时候,当过驯马手吗?” 仁亲玛老人听到额大夫提出这样的问题,心里暗 想:“瞧他,真的要耍笑我了。”“哪能呀,大夫! 我是生在旧社会的,那时候,像我这样连羊蹄儿都没 有的穷苦人家,哪还有什么马可驯呢!解放后,才有 了一匹放羊骑的花马,那是一匹非常老实的马,有时 候连嚼子都不用戴就骑出去了。”仁亲玛老人回答得 极为认真。 “啊!对了,那么您肯定参加过摔跤比赛哕!” 额大夫那样子简直有点像逼供了。 仁亲玛被问得不知所措,失声地叫起来:“哎哟 !老大夫,那哪儿能呢?难道男人们都死绝了,要我 们女人去摔跤吗?”她的脸都涨红了,“我的大夫您 真会开玩笑。” 仁亲玛老人以为额大夫一定会为了这个玩笑,要 掀肝动肺地大笑一阵儿的,事实却不是这样。她看到 的是:额大夫双眉几乎拧成一个疙瘩,全神贯注地号 着脉。 “我不是开玩笑,您的腰椎上确实有个积年的骨 伤。” “哎哟哟!那可……照大夫的说法……” “这不是大夫的说法!”额大夫打断她的话,说 ,“您的脉象在说,好像是由于严重的摔碰而留下的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