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底有人家

沟底有人家
作者: 尤凌波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53.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沟底有人家
ISBN: 9787020150342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远去的炊烟 一道木头做的横栏当中一隔,便将锅台和炕划分开了 ,这横栏被称作绊栏,这屋子被称作厨房屋,炕自然就叫 成了厨房炕。 屋子是厦房的一间,另一间为晚辈睡觉的地方,但只 要天一冷,晚辈们不管大碎却都爱往厨房屋的炕上钻,这 绊栏正好起到了防止孩子和被子跌入锅台的作用——这儿 是农家最温暖、最温馨的地方,也是一生当中永远魂牵梦 萦的地方! 锅台和炕都是黄土夯打的胡基所砌,灶膛里有两个烟 道口,天热了,将通往炕道的出烟口用胡基堵死,烟就从 另一个出口出去了。天冷了,再倒换一下,整个白天,三 顿饭的烟火就将炕熏燎得暖暖和和的。 虽说家家都有收了庄稼的麦苋和苞谷秆,但苞谷秆还 要拿出一部分来喂羊,粉碎了还是喂猪的草糠。麦苋易燃 ,火苗子也高,但火力弱,也不耐烧。各种树木的枝杆儿 叫硬柴,烧火最好,但稀缺,又买不起煤炭。因此,家家 都节省着烧柴,家家也几乎都有一把竹耙子。麦收时节, 道沿、壕沟还有收过麦的田地里,都有散落的麦苋、苡子 ,竹耙子一扒,就是半笼燃料了。秋风起时,遍地落叶, 竹耙子一拢,又是蛮好的柴火。 烧火做饭离不了风箱,点燃的麦草、苞谷秆,塞进灶 膛,然后徐徐拉动风箱,“扑嗒扑嗒”声中,烟囱里就升 腾起淡淡的炊烟,家家的炊烟弥散在一起,便在村庄上空 构成了一幅如纱如缦的甜美画面,如诗如歌的田园风光! 麦苋火虽壤,烙锅盔却刚好,焰不刚不烈,微微焪焙 之后,半柞厚的锅盔外皮焦酥,瓤又白又暄,麦香扑鼻。 苞谷秆最适宜熬糁糁,烧过的余烬慢慢煨着,里面再塞上 两个青苞谷棒子,不消半个时辰,红芋糁糁糯烂,稠稠的 一抄一筷头,就着萝卜缨子浆水菜,那叫一个香甜。灶膛 里焦黄的苞谷棒子,是孩子们的最爱! 农家人很少吃得起菜,遇到熬娘家回来的女儿、外孙 时,汤面片里燷些蒜苗豆腐,就香了半截巷子。敢见逢上 过会、过年,每家割上半斤肉,或炒或炖,全村的狗都馋 得流着涎水,急得东蹿西跳,不知道该往哪儿去好。不像 现在的城市里,终日间肉闻不到香,屎也不见臭,空气里 永远是一种说不清的复合味儿。 农家做一顿饭不易,一大铁锅水,光烧开,靠麦苋火 或苞谷秆火,就得“扑嗒”半天风箱。冬天还好些,遇上 夏天,火苗子直往眉毛头发上燎,豆大的汗珠子从烧锅的 妇女头上、脸上往下淌,遇到柴火受潮了,满屋子的烟呛 得人鼻涕眼泪一齐流,失急慌忙时,还容易引燃灶台周边 的柴火。一顿饭做下来,半簸箕灰,茅厕里一扬,正好盖 住了污秽之物,这些又都是庄稼需要的上好肥料。 一切都随着光阴逝去了,现在乡村里几乎家家盖起了 楼房,也有了专门的厨房,液化气、沼气、电磁炉、微波 炉、烧水器也替代了土灶台。村内村外到处堆放着不知怎 么处理的麦苋、苞谷秆,任其腐朽、糟烂,而那袅袅腾腾 的炊烟,却成了记忆深处和梦中永远挥之不去的画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