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企业管理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1.50
折扣购买: 人间清醒
ISBN: 9787516426890
不一,本名李奇,出生于教师世家,爷爷是校长,父母为小学教师,自小受家庭影响,从事私募基金经理3年、自主创业多年后,最终回归心理学教育事业。心理咨询师、高端私人教练,具有10年心理学课程研发经验、6年心理学授课经验,10年间授受心理咨询上千人,独立研发三套心理测评系统,并申请国家软件知识产权。
伽利略说过一句话:“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福尔摩斯也说过:“在你没有所有证据之前就进行推理是个致命的错误,这会使结果带有偏见。”但遗憾的是,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迫切希望自己可以预料到结果,而不是寻找证据。 假我喜欢活在自认为的世界中,习惯按照自我的方式解释事实。事实是多面且唯一的,人往往会本能地记住符合自我需求的一面,而其余不重要的一些方面容易被忽略和遗忘。很多人认为,每个人看到的事实究竟怎样,其实没那么重要,因此他们不会就事实而争论,而是在背后借着事实的名义满足自己的需求。当需求产生变化,曾经描述的事实多数也会变化,黑白之间、好坏之间可以随意切换,每个人都按照自己认为的那样,过滤并解释着这个世界所发生的一切。观察者不同,观察到的世界也就不同,所以一个群体中,往往会有许多不同立场和看法的人。 律师或者警察在整理案件资料的时候,一定会从多方收集证据,尽量保证事实的全面性,但是这样的全面性的事实也不一定是事实本身,因为参与其中的人都会无意识地对其进行过滤和解释。这都是来自人性的本能:多数人会因为讨厌另一半,而过滤掉对自己好的行为,关注让自己讨厌的行为;多数人会因为信任一个人,而过滤掉一些欺骗自己的行为,关注让自己相信的行为。 这种自我解释,往往代表主观认为的推理,并自认为是客观和事实。曾经有一位女学员在课堂上分享,她以前被一位男士所欺骗,后来又结识了一位新朋友,这个人长得与欺骗她的人非常像,于是她觉得这位新朋友也是不守诚信的人。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有的人认为光头的人更危险,有的人认为脱发的男士更精明,等等,通过感官上的信息采集,我们往往会产生自认为正确的推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一定。 事实包含时间、空间、角色等因素,我们往往依据身体的感官体验去判断一个人,当看到一些人穿着得体,说话有涵养,我们就可能把他定义为一名非常有素质的人,但有没有可能他是一个诈骗分子呢?这个存在的概率也是有的。我们往往会依据这些感官体验去做出主观评判,由此产生一个自己臆想的结果。其实这样的总结并不一定全面,而是带有很多主观性,我们观察到的世界,为我们坚持自我提供了无数的理由。 针对观察到的事实,我们努力地进行解释,同时为了佐证这个解释,不断地搜索证据。其实,你所认为的事实以及解释、证据都非中立,观察到的事实是碎片选择的、事实的解释是主观且易变化的、找到的证据是可以歪曲和一厢情愿的……当自己不再诚实的时候,外界也就虚假了起来。 很多人都活在这个自己营造的虚假世界中,不断地美化、包装自己,一味地坚持主观看法,自认为出淤泥而不染……这会让他们感觉很安全。虚假的世界里面歌舞升平,真实的世界却是枪林弹雨,但是他们仍然乐在其中。 当自己的眼睛模糊时,就看不见清楚的世界;当自己的心清澈了,才能洞察到外界的规律。终归会有一天,假我不能再欺骗自己的时候,你需要直面事实,你的真我才会逐渐浮出。过程虽然艰辛,但有朝一日,当我们有能力看见真我时,便会每时每刻都能正视自己当下的正向动机,并开始承认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地修正自己,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生活发生根本变化,朝着幸福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