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辽宁少儿
原售价: 16.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名人传(少年版)/诺贝尔文学奖大师经典悦读
ISBN: 9787531568889
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思想家、文学家。他凭借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托夫》获得1913年法兰西学院文学奖,后因其“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与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而获得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替具有巨大精神力量的英雄树碑立传,把不同时期写就的三部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汇集成一册,题为《英雄传记》,也就是为我们今天所称道的世界衔己文学的典范之作《名人传》。
贝多芬的成长 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 永不欺妄真理。 ——贝多芬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 德国波恩市莱茵河畔一间破屋子的阁楼上。 据贝多芬的朋友和见过他的游历家说,贝多芬的 身材短小臃肿,但结实得像运动员一样。他宽阔的脸 庞泛着土红色,额角凸起,头发乌黑浓密,但却总是 乱糟糟的。贝多芬有一双细长的眼睛,眼窝深陷。他 常常忧郁地望着天空,目光中似乎有一股奇异的力量 ,让人琢磨不透。贝多芬的鼻子宽大,下唇突出,下 巴左边有一个深陷的小酒窝,这使得他的脸呈现出一 种怪异的不对称。贝多芬的笑容时常是粗野而难看的 ,当然,他很少笑,即便脸上带着笑容,那笑容也未 必是愉快的,他的笑容常常一瞬即逝,接着便陷入无 尽的哀伤。更多的时候,他的脸上带着忧郁的神情。 认识贝多芬的人常常说,他是一个不擅长快乐的 人。 贝多芬的祖父路德维希是家族中最优秀的人,20 岁时从安特卫普搬到波恩,成为当地大公的乐长,贝 多芬独立的天性受到祖父很大的影响。 贝多芬的父亲是一位男高音歌手,他不聪明,还 酗酒,时常发脾气。贝多芬的母亲是一位女仆,她一 生结过两次婚,在第一位丈夫去世后,她嫁给了第二 位丈夫,并生下贝多芬。 贝多芬的童年里很少有温情和幸福。他很小的时 候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音乐天赋,他的父亲将他当 作神童来炫耀,因此加倍地开发他的音乐才能。当别 的孩子还在妈妈的怀抱里撒娇的时候,贝多芬已经承 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他常常被迫和一架洋琴或提琴 一起关在家里,从早到晚学习音乐,盘算着怎样才能 给家里挣得一块面包。 11岁时,贝多芬加入戏院乐队,13岁就成为大风 琴手。 命运给贝多芬的第一次沉重打击在他17岁那年到 来,他深爱的母亲因为肺病去世了。 母亲的离世令贝多芬痛不欲生,他比过去更忧郁 了,并时常感觉身体不舒服。他甚至常常怀疑自己是 不是也得了和母亲一样的病。来自身体的和心灵的痛 楚让他感到绝望。 许多年后,贝多芬回忆起那段时光时说:“不知 道死的人真是可怜虫!我17岁时就知道了。” 母亲去世后,父亲酗酒过度,贝多芬不得不承担 起一家之主的责任,还要负责教育两个弟弟。少年贝 多芬在痛苦中一天天长大,人生对他来说,更像一场 悲凉而残酷的斗争。 幸好,上天并没有对贝多芬太过残忍,在贝多芬 最窘迫痛苦的时候,他结识了布罗伊宁一家,这一家 人的亲切与关爱,让贝多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 贝多芬与可爱的埃莱奥诺雷·特·布罗伊宁尤为 亲密,埃莱奥诺雷比贝多芬小两岁,她像邻家妹妹一 样温柔,贝多芬教她音乐,两个人还时常一起研究诗 歌。 后来,贝多芬与埃莱奥诺雷的丈夫韦格勒医生也 成为知己。他们三人之间纯洁且珍贵的友谊一直延续 了一生,这带给贝多芬莫大的安慰。 尽管贝多芬的童年经历十分悲惨,但他仍然如同 婴儿爱着母亲那样深爱着故土。在人生最初的二十年 里,他的梦境里时常出现风景秀丽的莱茵河畔,波恩 那遍布鲜花的山坡,还有那薄雾笼罩着的白杨树,那 座座村落、教堂、墓地,在阳光下显得慵懒而沉静。 还有那废弃的古堡,尽管看起来有此怪异,却威严地 矗立着。 我的家乡,我出生的美丽的地方,在我眼中始终 是那样美,那样明亮,和我离开它时并无两样。 贝多芬曾在给韦格勒的信中这样写道。在生命的 最后时光里,他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忠诚。P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