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与产业用地转型

城市群与产业用地转型
作者: 李晨曦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原售价: 60.00
折扣价: 42.00
折扣购买: 城市群与产业用地转型
ISBN: 9787100203173

作者简介

李晨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土地资源与城镇建设管理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旅游协会会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土地资源评价与利用规划、资源环境管理、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主持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陕西省社科界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联合项目等省部级科研项目四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SCI、SCI、CSCD等学术论文二十余篇。2020年受邀担任学术期刊SAGE Open论文编辑,2021年受邀担任学术期刊PeerJ—the Journal of Life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编委会成员、学术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副主编。

内容简介

(1)强化顶层设计,夯实产业转移支持政策落地的基础工作 适时转变GDP考核方式,以新理念实现产业转移的健康推进。应正确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关系,改进政绩考核方法,将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作为重要考核内容。 进一步明确北京、天津和河北产业转移的功能定位。《京津冀产业转移指南》仅仅是政策上的指南,在产业转移的实际过程中应依据各地产业的比较优势进行判断。基于产业和行业发展特点,优化产业链集聚和空间分布。根据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的经验和现实发展, 应找准产业转移的切入点,聚焦产业聚集效应与产业链系统,通过创新性手段对资源配置进行科学调节。 (2)市场调节与政府指导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在充分认识市场经济规律的基础上,对需要转移的产业进行评估,确定该产业是否真正满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转移与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条件。在京津冀产业转移与承接以及非首都功能疏解的过程中,应遵循经济规律,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让市场调节成为产业转移的推动者。加强政府规划的引导协调作用,在充分掌握国家经济形势的整体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宏观布局的条件下,京津冀三地政府在市场调节滞后的时候适时给予产业转移的政策性指引,确保市场调节与政府指导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因地制宜明确产业转移的具体方向,合理选择转移企业承接地 京津冀各地应结合本地区的现实发展状况确定转移产业,充分评估自身的生产要素情况与区位因素,对本地区的产业转移进行规划,在产业规划的基础上,根据转移企业的产业类型、发展方向等条件,确立转移企业的具体清单,引导转移企业向具备承接条件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等承接平台搬迁,促进产业集聚发展。立足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交通一体化” “生态环境保护” “产业升级转移”三个突破点,加强产业承接平台的建设水平。对于化工等环境污染风险较大的转移企业,必须转入环境保护基础设施齐全并通过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产业园区。对于距离偏远的搬迁企业承接地,所在城市应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加强路网衔接连通能力,方便迁入职工生活。 青年学者李晨曦新作,寥寥数语助你理解城市产业用地转型的逻辑。 本书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青年学者李晨曦的新作,内容翔实,富有逻辑,体现出作者深厚的学术造诣。书中,作者用具体的实例,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城市用地对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辅以多幅图、表,使本书的论点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本书对专业研究者理解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做出产业用地配置规划具有参考价值。此外,本书采用32开本,四色印刷,装帧设计简洁大方,这也是本书的亮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