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有所居:一种适应刚需的集约型住房设计模式

住有所居:一种适应刚需的集约型住房设计模式
作者: 鲍家声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54.60
折扣购买: 住有所居:一种适应刚需的集约型住房设计模式
ISBN: 9787568079563

作者简介

鲍家声,1935年出生,安徽池州人,1985-1992年任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建筑系主任,在此期间与厦门大学合作,共同创办了厦门大学建筑系(今改建筑学院);1992年创建东南大学开放建筑研究发展中心,任主任;2000年创办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今南京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任所长,现为南京大学资深教授、名誉院长。

内容简介

住房问题是一个重大的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问题,是老百姓*关心的一个现实问题。高房价、高房租使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对住房无所适从。青年是影响城市活力的重要人群,他们中相当多的一部分面临着住房问题。 “住有所居”是人类千百年来共同的美好愿望。住房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社会的和谐稳定。解决好人民的住房问题,特别是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问题是现实的重大任务。从建筑师的社会责任考虑,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一点专业性的缓解方案,也只是一种补救的办法,尽管如此,也要得到政府的支持才能落地,否则只是“纸上谈兵”。 新时代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由数量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为此,我们必须探索高质量的发展道路。高质量的发展要提高供给的有效性,实现公平性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就是由住宅建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转向平衡、充分的发展。高质量的发展就要以创新为动力,敢于破旧立新,走向科学发展之路;高质量的发展就是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走向低碳生态的文明发展之路。集约型住房建设目的是实现中低收入群体的缺房者买得起、租得起、住得下、住得舒服和住得满意。 我国城市住宅建设是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而高速度发展的。今天国民经济发展已经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因此,住房建设也必须顺应国民经济由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这是新时代的新要求。这是住房建设面临的新挑战。目前,住房的建设有的还是采取粗放型的生产模式,高能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生产模式。住房建设要高质量发展就需要以创新为动力,以问题为导向,努力探索住房建设新体系、新生产模式和新产品。 专业性:本书从建筑专业的角度,提供了三维、四维设计的理念和设计方法,并根据此新理念和新方法设计了不同大小面积的、可适应低收入者住房刚需的新型住宅模式方案。公益性:这种新理念创造了新房型,适应低收入者刚需,花少的钱,得大的房,相对买房打了七八折,面积小,总投资额低,分期付款买的起;同时还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同样大小的地块能多建房,解决更多的住户需求,利国利民也利开发商。本书作者从建筑学人的使命出发,愿意为政府保障性住房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