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黑龙江科技
原售价: 29.80
折扣价: 21.52
折扣购买: 零吼叫养出好孩子的98种方法
ISBN: 9787538865905
冯德才,心理学硕士,从事教育工作15年,长期专注于家庭成功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研究,担任中央电视台及中央教育电视台等多项节目的长期嘉宾专家。其作品发表于各类教育刊物。 引领了家庭教育领域的新风尚!著有《不打不骂养出100%的好孩子》等多部家教类畅销图书。
方法2:对孩子吼叫只会让事情变得更糟 一位家长参加了一次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一位老师向到会的家长讲述 了一件发生在这个老师身上的事情: 一天早晨,我组织同学们上早自习。科代表已把作业留好了,我只是 管纪律,防止那些调皮鬼捣乱。开始,同学们都还挺安静,可没过一会儿 就乱了套,说的说,笑的笑,有的竞唱起了歌。我生气地巡视课堂,发现 说得最起劲的还是童虎。就走过去,大叫道:“你别说了行不行?” 他吐了吐舌头,笑着说:“不谦虚,不说了。” 可我一转身,他又开始了他的“演讲”,望着这混乱的局面,我只是 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总不能这样任其乱下去呀?我猛然想起了“杀一儆 百”。对!我虽不能“杀”他,但一定要“儆”。于是我怒气冲冲地走过 去,喝道:“童虎!你站起来!” 他却好像没听见似的,没吭声,可也没动。 我又加大了嗓门:“你站起来!”他见我急了,只好慢悠悠地站了起 来。 这时,一个尖声尖气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吃黄河水长大的——管 得倒宽。”我扭头一看,气得火冒三丈,说话的原来是童虎的“好”组长 富江。他不紧不慢地说:“你那样训人,我们不服气。” 看到他傲慢的样子,想到他身为组长,不但不管童虎,反而替他说话 ,我气恼得像狮子,严声命令:“富江!你也站起来!” 富江脸朝屋顶,不理不睬。我忍无可忍地举起了教鞭,给了他一下子 。这一下他也火了,跳上课桌,拉开了决一雌雄的架势。 课堂上顿时安静了下来,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我俩。恰在这时,另 一位老师来了,才算解了围。 晚上回到家,我把这件事告诉给了我的丈夫,丈夫注视了半天后,讲 了一个故事: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山冈上 ,大声叫道:“喂!喂!” 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传 来:“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材!”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 材”的回声。 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 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 “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恭恭敬敬地对它说话,它就会和 和气气地对待你。” 孩子说:“我明天再去那里说些好话,听听它的回声。” “应该的,”他的母亲说,“在生活里,不论男女老幼,你对他好, 他便对你好。正如以前有一个非常聪明的人所说的那样:‘温柔的答话会 消除愤怒。’如果我们自己粗鲁,是绝不会得到人家友善相待的。” 我知道这个故事,但是从来没有过这么深的体会。在第二天早自习时 ,我主动承担了责任,还给童虎和富江同学道了歉。还说请求大家协助他 做好班里的工作,一起把班集体搞好。同学们听后都报以热烈的掌声,鼓 得最带劲的要算富江和童虎了。 从此,在我的班上,再也没有听到过喧闹声了。 这个家长这个故事很受启发,因为他也像这个老师曾经对待她的学生 一样,对待他的孩子。结果效果也不怎么好,孩子也不怎么听他的。 其实,作为家长,应该心平气和地纠正孩子的错误,而不是冲孩子大 吼大叫。在很多的情况下,放声吼叫起不到什么很好的效果,相反轻声细 语的嘱咐往往能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美国的很多家长在批评孩子时喜欢轻声细语,这样做往往能收到很好 的效果。 在一个大型商场的玩具架前,有一个小男孩高兴地举起一支卡宾枪, 并示意他的父母买下这支枪,还使劲地喊道:“我要!我要!”这时他的 母亲赶紧走过去,用左手食指放在嘴唇上嘘了一声,示意小男孩轻声点。 然后她弯下腰轻轻地对小男孩耳语了几句。小男孩默默地放下枪,又向前 跑去。 有一个小男孩抢了一个小女孩的电动车,女孩要男孩归还,可男孩就 是不给,这时女孩子哭了起来。男孩的母亲看见后,微笑着走了过来,轻 轻地对男孩说:“你过来一下。”小男孩不太情愿地跟了过去,这位母亲 脸上始终带着微笑轻声地跟男孩交谈。开始小男孩还反驳,一会儿母亲在 小男孩耳边又讲了几句,小男孩就不做声了。过了一会儿,小男孩低着头 ,拿着小车走到小女孩面前,把车还给了小女孩,并认真地讲了一声“对 不起”,说完了,向女孩欠欠身,然后挺胸抬头像个男子汉似的走回到他 母亲的身边。 家长通过耳语、弯下身子说话以及把孩子找到一个僻静处悄悄说话, 这都体现了家长对孩子的一种尊重,一种保护。 现在的孩子,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诸如分数、升学及家长强加于 孩子的各种“厚望”。为了这些而感到活得很累的孩子已经不少了,作为 父母,难道你们还愿意去酿成更多的悲剧吗? 想起一位父亲对他的儿子说的一句让无数人动容的话:“即使全天下 的人都看不起我的孩子,我依然会饱含热泪地拥抱他、鼓励他。”既称之 为孩子,就是因为他们还稚嫩,还弱小。即使成人在遇到失败时,都渴望 别人的呵护,更何况孩子呢?愿所有的家长理解你的孩子,多对他们说鼓 励的话,不要说让孩子伤心的话,不要对孩子经常使用大嗓门,更不可打 骂他们。只要家长能真正体察孩子的心声和需求,平等地对待他们,他们 是一定会进步的。 难得的是,如今很多家长改掉了大声训斥的习惯,采用了一种轻声细 语的批评方法:其实这才是一种既科学又艺术的批评方式,孩子理所当然 容易被感动,也体现出家长举止的高雅。P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