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激荡300年

金融激荡300年
作者: 瀛洲客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79.00
折扣价: 51.40
折扣购买: 金融激荡300年
ISBN: 9787521718072

作者简介

· 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学专业。中国青年发展研究基金获得者。曾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等期刊发表文章数十篇。 · 常年从事经济史、宏观经济、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及金融市场相关研究。曾供职于原中国银监会等金融监管机构多年。

内容简介

昔日银行 为了继续讲述后面的故事,我们先来回顾一下银行业的历史。一般来说,人们认为欧洲近代银行业起源于12 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的城市,诸如佛罗伦萨、锡耶纳、卢卡、威尼斯。当时,地中海沿岸是最繁华的贸易区。有贸易,必有货币交易,不同国家进行货币交易必然需要兑换,于是,一批货币兑换商由此而生,这些商人被认为是今天银行业的始祖。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银行”一词在意大利语中被叫作“banca”,原意是“凳子”的意思。传说早期地中海沿岸贸易繁华区有很多货币兑换商,他们的门口都有一张凳子,货币兑换商坐在门口,为来自各国的商人兑换货币。后来,货币兑换商开始为商人保管资金,也为缺乏资金的商人提供融资,这便是最原始的存贷款业务。 在第1章中,我们提出了金融第一定理。特定条件下金融业不遵循经济学边际定律,因为金融业的交易标的本身就代表收益。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英国王室,还适用于欧洲其他各国的王室。 一个国家中,谁最有钱呢? 在封建时代的欧洲,毫无疑问,一定是国王最有钱,就连童话中美丽的灰姑娘也只会嫁给王子,白雪公主也不会嫁给小矮人,难道不是吗?王子有城堡,灰姑娘不用为午夜魔法消失而担心;白雪公主嫁给王子,小矮人也只能继续在森林里做小矮人。 我们不讨论童话故事,只关注经济学范畴:王室就一定有钱吗?有钱就一定会还钱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别说是王子,在真金白银面前,即使是国王也很不厚道。所以,不要轻易借钱给别人,如果惩罚带来的成本低于本金价值,那么还是不还钱的概率大。 国王赖账不是从查理一世才开始的,欧洲王室违约几乎与银行诞生同时发生。银行业从诞生起就面临这样一个难题:如何平衡收益与风险?如果相信王室,借一大笔钱给王室,你就可以躺在丰厚的利息上睡大觉,而且还有可能得到封号和特许权;但一旦王室毁约,加上自古至今西欧国家都不允许起诉国王,你就有可能血本无归。 地中海沿岸的银行雏形就是这样被毁掉的。英法百年战争期间,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得王室异常拮据,英法两国王室直接拖垮了地中海沿岸的银行业。尽管当时已有金银器皿抵押、保证商人(按当时法律,不能起诉王室,但可以起诉保证商人)、城市担保等风险控制手段,货币兑换商还是大批破产。 15世纪,意大利战争爆发,地中海区域诸国均被卷入,货币兑换商生意受损自不必说,后期法国战败,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被俘,为了支付赎金,法国王室直接拖累了地中海沿岸的银行业。 更糟糕的是,法国、英国、西班牙、荷兰都是当时的欧洲大国,法国货币曾一度通行欧洲大陆。意大利战争期间及其后,法国货币减重使得货币兑换出现了很大问题,从此地中海银行一蹶不振。 祸不单行。 发现新大陆是一个改变人类历史的大事件,对于第一代银行来说,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噩耗。货币兑换商以货币兑换为主要业务,随着欧洲商路从地中海沿岸转向大西洋沿岸,意大利的银钱兑换业开始没有了生意。 终于,第一代银行体系在1587 年遭遇重大挫折,地中海沿岸银行衰微是命运使然。至此,我们也不必为第一代银行遗憾,从业务角度考虑,这些机构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不存在货币创造功能。地中海沿岸地区的货币兑换商在百分之百储备体系下发行汇票,透支是被绝对禁止的。 这样一来,虽然货币兑换商可以赚到一部分利率差价,但绝无可能如商业银行一样经营信贷和汇兑,在王室急需资金的时候不可能拿出巨额资本,更不要说在后来的工业革命时期为工商业提供资本了。 1609 年,欧洲商路已经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此时的荷兰成立了阿姆斯特丹银行。虽然阿姆斯特丹银行还保留着第一代银行的某些特征,但已经具备现代商业银行的特质。同年,荷兰颁布了统一货币的命令,阿姆斯特丹银行的利润便来源于此。金银硬币都会磨损,被称为“削边硬币”,削边硬币一般会减重5%~10%。阿姆斯特丹银行用银行券收购了一批削边硬币,实际上是以这些减重的硬币作为储备发行银行券。当削边硬币减重较少的时候,就卖出硬币回购银行券,反之则反是,其中大约获得5% 左右的收益。 在某种程度上,阿姆斯特丹银行券已经成为荷兰本国信誉最高的货币,所以阿姆斯特丹银行被金德尔伯格在《西欧金融史》中归结为另一类银行——公有银行。 三次英荷战争中,拥有强大的海军的英国,之所以长时间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融资体系远逊于荷兰。英国人对荷兰人的融资体系既羡慕又憎恨,虽然口头上不屑一顾地将之称为“一个由海军保护的账房”。 银行业是近代不可或缺的金融工具,不仅仅在战时为王室融资,更重要的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树立货币信誉。两次停兑令对英国乡村银行造成了沉重的打击,“那些可以接近朝廷宠臣的金融家设法逃脱了劫难”,但把更多的第一代金融家——金银匠抛入了破产的旋涡。 金银匠不甘灭亡,干脆停止兑换,金融市场秩序一片混乱,甚至在光荣革命之后,王室贷款利率仍然飙升到25%~30%,整个英国都在羡慕荷兰银行业的做法。 治乱之剑,诞生吧! 1.再现金融历史场景,体验金融观念。从金融的视角看清社会发展内在的逻辑。有助于读者加深对金融世界以及金融事件背后复杂的历史、文化和政治因素的认知。 2.一部壮阔的经济与金融史。梳理金融历史脉络,浓缩300年西方银行史,为当下的金融研究者提供思路,为未来金融走向指明方向。 3.一部参透金融监管智慧的参考书。通过金融历史事件的梳理和反思,强调金融加强监管的意义和智慧,将金融的魔鬼之性装进笼子里。 4.一部生动易懂,充满趣味的金融史通俗读物。本书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经意的幽默和睿智,让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