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尚/我爱你中国

民俗风尚/我爱你中国
作者: 编者:少儿国学编辑部|责编:施威
出版社: 浙江少儿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6.50
折扣购买: 民俗风尚/我爱你中国
ISBN: 978755972095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我国古代的书画大多创 作在宣纸或丝绢上,时间 久了,很容易损坏,要想 让它们长期保存,并更加 美观,增强艺术性,就离 不开装裱。民间有句俗语 ,“三分画,七分裱”,说的 就是这个意思。清代曾有 人说,书画作品如果遇不 到名家装裱,即使是破烂 不堪,也不能急着随便找 人装裱,否则就是“灭其迹 也”。 装裱的专称是“裱背”, 又称“装潢”“装池”。早在 1500多年前,我国的装裱 技艺就已经伴随着书画业 的发展而产生。随着装裱 技艺的不断演进,装裱逐 渐成为一门独特的传统技 艺。为了更好地将装裱技 艺传承下去,很早的时候 人们就开始对装裱的制作 、防腐、用纸选择,以及 字画的除污、修补、染黄 等技艺进行文字记录。到 了明代,已经有专门的装 裱著作出现了。 装裱可分为原裱和重新 装裱等。原裱是将新创作 的书画作品按程序进行装 裱。装裱程序大有讲究, 包括托底、修补、大托、 晾干四大步骤。人们把书 画先铺在木板上,刷上水 ,然后进行修补,把残缺 的地方修补好,破损的地 方用水刷上去,重新画好 。接着,用水大面积地刷 上去,大规模地修补。全 部修补之后,把画作连同 木板竖起来,晾干,这样 就完成了基本工序。这个 过程要求十分严格,不能 有分毫差池。工匠们需要 使用排笔、棕刷、裁纸刀 、界尺、启子、砑石(亦 称磨石)、蜡板、剪刀、 美工刀、掸子十种工具相 互配合,过程十分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