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侠》与哲学

《蝙蝠侠》与哲学
作者: 马克·D. 怀特,罗伯特·阿尔普
出版社: 南京大学
原售价: 65.00
折扣价: 43.55
折扣购买: 《蝙蝠侠》与哲学
ISBN: 9787305249839

作者简介

马克?D. 怀特 纽约市立大学史坦顿岛学院哲学系主任,教授哲学、经济学和法律相关课程。他已经主编或合编了八卷布莱克威尔哲学与流行文化系列书籍,并出版了《美国队长的美德》(The Virtues of Captain America, 2014)。此外,他参与发表了一系列有关哲学、经济学和法律的学术作品,为期刊、丛书等供稿60余篇。 罗伯特?阿尔普 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国家生物医学本体论中心博士后研究员,《〈南方公园〉与哲学》主编。 威廉?欧文 宾夕法尼亚州威尔克斯-巴里国王学院哲学教授。开创了“哲学与流行文化”系列丛书,合编有《〈辛普森一家〉与哲学》(The Simpsons and Philosophy),并监督了《〈豪斯医生〉与哲学》(House and Philosophy)、《〈广告狂人〉与哲学》(Mad Men and Philosophy)等合集。

内容简介

17 蝙蝠侠为什么比超人优秀 盖伦?福尔斯曼 研究背景:蝙蝠粉的难解之痒 漫画界有一类经久不衰的话题,那就是两个超级英雄谁比较了不起,而其中最常被拿来比较的,或许就属蝙蝠侠和超人了。可惜,由于蝙蝠侠没有任何超能力,往往一下子就被比下去了,惹得粉丝们愤愤不平。本章,我们将对价值理论(value theory)做个简单的介绍,主要关注其中“优于”的概念(“better than” notion),救蝙蝠粉们摆脱困境,就像超级英雄一样。 戴上哲学家的人格面具 《蝙蝠侠:第一年》(1987)有个片段讲述了蝙蝠侠回哥谭后第一次街头夜巡,最终落得狼狈不堪,因为他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卷入了街头斗殴。确实,布鲁斯?韦恩多年来不断苦练各式武术,但以一敌多都是电影演出来的;现实中,只要几个人一拥而上,练得再好也没用。布鲁斯吸取了这次危机的教训,形成了蝙蝠侠的人格面具。我们也应当引以为戒,千万不要还没形成自己的人格面具,就和超人粉起了冲突。 布鲁斯很清楚,犯罪分子迷信且懦弱,要想出奇制胜,从而提高效率,最好的方法就是恐惧。布鲁斯忆起童年跌入地底洞穴(这个洞穴也就是日后的蝙蝠洞)的经历,恰巧又有只蝙蝠闯进自家书房,这让他下定决心,披上他标志性的披风斗篷。 和人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最合适的人格面具非“哲学家”莫属。不消说,当哲学家肯定没有扮成蝙蝠四处徘徊来得吓人——很多时候,哲学家反而有些可笑——但要说辩论,我们可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想让敌人心生畏惧,那就像蝙蝠一样,黑暗、神秘又恐怖;若想改变某人对某事的看法,就得像哲学家一样,严谨、好问又执着;如果具体一点,想说服某人,某物“优于”另一物,那就要模仿价值理论学家的思维方式了。 价值理论主要是研究价值和评价(evaluation)的一门哲学。评价就是决定事物好坏程度的过程,价值则指的是该对象的优秀之处。打个比方,一样优秀的事物可能具备许多性质,我们假设“酷”就是其中之一,那么对我们来说,“酷”就成了一种价值。如果我们评价某物很酷,比如蝙蝠车好了,我们就认为“酷”的价值是蝙蝠车优秀的原因之一。可惜,真正的价值往往不这么显而易见。我们只是以“酷炫指数”为例说明价值的意义,“酷”本身不太可能算得上真正的价值。 价值理论主要探究什么才是价值的根本。为此,价值理论学家重点考察有价值的事物和没有价值的事物有何区别。此外,价值理论学家也特别关注某物如何“优于”或“劣于”另一物。本文之所以效仿价值理论学家的思考模式,是想知道蝙蝠侠为什么优于超人。 现在,我们以价值理论学家自居,戴好了哲学家的人格面具,可以继续我们的课题了。第一步,我们要备好万能腰带,补充一些词汇,为下文做好铺垫。我们说蝙蝠侠优于超人,其实是在进行评价性比较(evaluative comparison)。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但比较未必都是评价性的。有时,我们只想分析两件事物的异同,并不想讨论谁优于谁。这类比较叫作摹状性比较(descriptive comparison)。举个例子,一辆车是黑色的,一辆车是蓝色的,这就是摹状性比较。只是说明两辆汽车的不同之处,不能称之为评价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