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上海人美
原售价: 98.00
折扣价: 62.80
折扣购买: 外国美术史
ISBN: 9787558625084
潘耀昌,曾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任教,创办《美术报》 任副总编。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兼中国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出版多部专著。季晓蕙,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毕业,研究方向为西方近现代美术史。现任上海中国画院程馆展览部副主任。
原始美术是人类原始社会的美术。原始社会主要指人类历史的史前(The Prehistoric)部分,通常指阶级出现之前的社会,也是文字出现之前的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最早的阶段。如果以生产工具的使用和相应的生产方式为社会发展的时间坐标,那么,原始美术正处在旧石器时代末期至早期金属时代,包括从渔猎到早期畜牧和农耕的文化阶段。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始美术还可以包含发展水平近似于史前人类的近代遗存的原始部落(或谓原住民)的美术。 从目前来看,在欧亚大陆,史前美术的调查和研究在整个史前美术史中最为发达。这里的史前美术作品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岩壁美术和器具美术。岩壁美术主要是涂绘或刻画在岩洞、石壁上的绘画作品,还包括洞窟里发现的浮雕作品。器具美术则以小型雕塑作品为主。此外,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也发现有史前美术的遗存,并有不少相关的著述问世。 由于史前考古学的材料大多是零星的片段,它们之间存在大片空白,要把当时的文化发生、发展、传播和融合的脉络描述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史前美术的材料则更缺乏,要描述史前美术发展演变的完整图画,恐怕不是当前美术史学界力所能及的事。这里有无数难解之谜,史料不足的部分,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对近代原始部落的研究和对儿童心理的研究,通过推理与想象予以补充。 一、全球美术史的角度,参照文明的进程、文化宗教体系、民族国家的区分,依据时代、地域、文化、艺术的特性,选择最有代表性、最有影响的部分;二、结合社会存在与审美意识的关系进行描述,不强调作品本身的价值判断,不过分涉及作品分析;三、突出展示了从史前到现代外国多彩的美术现象和丰硕的美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