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信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被误解的美洲(精)
ISBN: 9787521705874
查尔斯·C. 曼恩(Charles C. Mann),是《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的作者。不仅如此,他还是《大西洋月刊》《科学》和《连线》杂志的撰稿人。他也为《财富》杂志、《纽约时报》《史密森尼》《名利场》《华盛顿邮报》供过稿,是曾三次进入美国**杂志奖决赛的作者,被美国律师协会、美国物理研究会、阿尔弗雷德·P.斯隆基金会和兰南基金会授予过与写作相关的奖项。而《1491:前哥伦布时代美洲启示录》赢得了美国美国**科学院凯克奖,也是《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
第二章 基因工程 如果你让现代科学家说出世界上*伟大的基因工程成就,你可能会惊讶于他们可能会给出的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答案:玉米。 科学家知道,玉米产生于6 000 年前。尽管这种众所周知的植物究竟是如何出现的仍然是个谜,但科学家们知道它是在墨西哥南部狭窄的“腰部”地带出现的在这里,山脉、海滩、潮湿的热带森林和干旱的平原错综相连,形成了中美洲*具态多样性的地区。**,这里已经是十几个不同印第安部落的家园,但这些丘陵和谷所蕴含的人类历史却能够延伸到遥远的过去。 从狩猎到采集再到耕作 大约11 500 年前,一群古印第安人生活在位于现今墨西哥普埃布拉州(Pue**a) 的洞穴里。这些人是猎人,但是他们却不猎杀乳齿象和猛犸象。这些庞大的物种当时已经灭*了。猎人们捕食的是一些较小的猎物,比如鹿和野兔。他们有时甚至还吃巨型海龟(它们可能比快速移动的鹿和兔子*容易捕获)。 然而,在接下来的2 000 年里,这些猎物越来越少。这也许是因为这里的人狩猎技术太高超了。也许,随着气候逐渐变得炎热干燥,动物生活的*原缩小了,所以动物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了。或许是这两种原因一起导致猎物越来越少。无论何种解释,普埃布拉和邻近的瓦哈卡州(Oaxaca)的猎人为了获取*多的食物, 都转而以植物为食。 四季的*替塑造了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每户人家都独自生活,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去打猎。春天和秋天,他们会采摘种子和果实。到了夏天,他们*喜欢的食物之一—仙人掌叶子很充裕,足够养活*大规模的人群。有了充足的食物,25 到30 个人可以聚在一起共度这个季节。同时,人们不断地了解他们的环境。他们发现,这种厚叶的、类似仙人掌的龙舌兰属植物,只要先放在火上烤烤就能吃。他们还找到了一种把橡子做成有营养的食物的方法:把它们磨成粉末,然后把粉末泡在水里再晾干。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注意到,某一年被他们扔进垃圾堆的种子会在来年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在某个时候,他们开始有意地播下种子,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下一个生长季节里采摘粮食。他们正进行农业活动。 这种情况出现在墨西哥南部的许多地方。人们开始种植至今仍在中美洲各地年复一年被人们收获的粮食作物—南瓜、葫芦和辣椒。然后玉米就冒出来了。 玉米的谜团 一提到玉米,你就会想到黄色的玉米粒,但墨西哥玉米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在墨西哥,玉米粒可能是红色、蓝色、黄色、橙色、黑色、粉色、紫色、乳白色,甚至是许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在一个山谷里,人们种的玉米棒可能只有婴儿手掌大小,红色的小玉米粒还不及米粒大,这些玉米粒爆裂时就会变成许多细小的爆米花。在另一座山谷里,玉米植株上长出的玉米棒有60 厘米长,籽粒又大又饱满,人们可以用它来煮汤喝。 就像小麦、大米、大麦和很多其他作物一样,玉米是一种谷物,但是它的外形和生长过程和其他谷物不同。其他谷物可以通过散播自己的谷粒来繁衍。而玉米的种子是玉米粒,它们包裹在坚韧的外皮里,不能被天然地散播出去。这就意味着玉米不能靠自己繁衍,必须由人种植。其他谷物在人们开始种植之前就在野生环境下生长,而且现在在许多地方,它们依然在野生状态下生长。 然而,至今还未曾发现过玉米的野生祖先,那么,玉米是从何而来的呢? 20 世纪60 年代,一个考古队为了寻找早期农业的迹象,对墨西哥中部普埃布拉州的特瓦坎(Tehuacán)河谷做了详尽的调查。考古学家仔细搜索了49 个洞穴,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搜索到第50 个洞穴时,他们找到了还不及小脚趾大的古代玉米棒。 总的来说,考古队在河谷里找到了23 000 多根或完整或破碎的玉米棒。这些小玉米棒成了引发玉米起源争论风暴的***。一方认为,玉米一定起源于一种现在已经灭*的原始野生植物。而且这种已经消失的植物在很久之前就和其他野*杂交,*后产生了玉米。 争论的另一方声称,玉米起源于一种叫作大刍*(或称墨西哥类蜀黍)的野山*,而它现在是人们已知与玉米亲缘关系*近的物种。然而大刍*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玉米,而且实际上也不能当作一种食物来源。它那木质的种子坚硬而稀少。一整穗大刍*的营养价值还不及一粒玉米高。所以,植物学家也无法解释大刍*是怎么自然进化成玉米的。但是,一些专家认为玉米产生于大刍*的一种变异体。当亲代植物或动物的基因序列在它们的后代中出现轻微的扰动时,基因突变在自然界中就自然地发生了。印第安人似乎注意到了,变异的大刍*似乎*有用一些。他们可能从大量的大刍*中进行挑选,寻找有实用价值的植株,然后让它们互相交配,创造出新一代的植株。专家认为,技术娴熟、意志坚定的植物育种家可以在短短十年内将合适的大刍*变异体转化为玉米。 也许大刍*也不是问题的答案。关于玉米起源的另一个观点是,印第安人偶然发现了一种杂交产生的谷类植物,这种谷类植物是由两种不同的野*杂交而产生的。印第安人意识到他们可以故意将两种植物杂交起来,方法就是用一种植物的花粉使另一种植物*精,这样,他们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植物:玉米。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玉米起源于大刍*还是其他*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玉米是印第安人在大胆的生物学*作中创造出来的。他们创造的玉米是耐***环境且营养丰富的新的食物来源,它改变了中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农业和社会。 神奇的栽培地 中美洲的印第安人不仅发明了玉米,他们还完善了种植玉米的方法。他们创造了栽培地(milpa),这是一种在中美洲沿用数千年的农业体系。 milpa 这个词的意思是“玉米地”,但是它的真实含义*为复杂,它是农民同时种植多种作物的一块农田。除了玉米,栽培地经常还含有几种豆类和南瓜、鳄梨、甘薯、西红柿、辣椒、甜瓜等等。 在自然界中,野生的豆子可以生长在大刍*的旁边。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豆子会*益,因为它们可以利用大刍*高大的茎向太阳攀爬。同时,大刍*也会*益,因为豆子的根须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印第安人要么是自己发明的这种安排,要么在野外看到后采用了这种安排。他们把玉米和豆子一起种在栽培地里,并添加了*多的植物。 栽培地是人们均衡饮食的开始。只吃玉米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为玉米没有人体需要的两种氨基酸。豆类含有这些氨基酸,但是豆类缺少的另一种甲硫氨酸,玉米恰好就有。豆类和玉米一起就做成了一顿完整的饭。仅靠这两种食物,你就可以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你的身体就会缺少维生素和健康的脂肪(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恰恰是栽培地里的其他作物(如南瓜和鳄梨)所能够提供的。 栽培地被称为人类*成功的发明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营养价值,而且还因为栽培地可以让人们耕种土地时不耗尽地力。如今,在欧洲和亚洲,农民通常只在一块地里种植一种植物。这会耗尽土壤中的养分,因此农民不得不施加肥料,然而这又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一方面,施加肥料很昂贵;另一方面,土壤中的肥料随雨水流失,*终会流入小溪、河流或海洋,导致藻类等微型植物过度生长,使生态系统失衡。 大多数作物会消耗土壤中的氮,氮又必须用肥料来补充。然而,栽培地里的豆子会给土壤补充氮。此外,通过同时种植多种作物,农民在栽培地里模仿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从环境角度来看,同时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往往比只种植一种作物好得多。这样能保护土壤不会流失,还能滋养土壤中的有益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栽培地是目前已知的**能使土地生产力一直持续4 000年以上的农业体系。通过研究传统的栽培地耕作模式,农业科学家可以学习到一些技术,以帮助现代工业化的农民保持土壤健康。 食物景观 在古代中东地区的人们开始种植小麦之前,他们从野生小麦中采集谷粒。谷类植物曾经在大片土地上自然生长。人们知道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是什么感觉。然而在中美洲,人们从来没有遇到过野生谷物田。当中美洲人“发明”玉米的时候,他们也“发明”了谷物田。这种食物景观在美洲是全新的。这可能就是玉米在很多美洲原住民的**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的原因。印第安人认为玉米并不是理所应当的。 慢慢地,玉米和栽培地传播到了它的诞生地(也就是中美洲)以外的地方。玉米一直往南传到了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这些安第斯山脉的人们已经发明了以土豆为基础的农业,但他们还是认为玉米可以作为一种**品。(不过,在亚马孙河流域,玉米似乎并没有流行起来。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又名树薯的木薯已经是那里的主要食物了。) 玉米也向北传播。当17 世纪清教徒来到新英格兰时,海岸旁满是混种着玉米、豆类和南瓜的田地。在一些地方,田野从海边延伸到好几千米外的内陆。 不过,玉米首先占领的是中美洲。考古学家发现,有迹象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 年,墨西哥南部的人们就开始为栽培地清理出大片土地。当时,玉米是中美洲创造力大爆发的产物之一。 伟大的文明即将在中美洲崛起。玉米能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些人建造了新的大型城市中心。玉米也能养育工人、士兵和牧师。在他们的纪念碑和艺术作品中,这些文明下的人民会纪念玉米。石雕会向我们展示诸神头颅上的玉米穗和国王的玉米穗头饰。玛雅文明甚至会说人类是从玉米创造出来的。 第二章 基因工程 如果你让现代科学家说出世界上*伟大的基因工程成就,你可能会惊讶于他们可能会给出的一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答案:玉米。 科学家知道,玉米产生于6 000 年前。尽管这种众所周知的植物究竟是如何出现的仍然是个谜,但科学家们知道它是在墨西哥南部狭窄的“腰部”地带出现的在这里,山脉、海滩、潮湿的热带森林和干旱的平原错综相连,形成了中美洲*具态多样性的地区。**,这里已经是十几个不同印第安部落的家园,但这些丘陵和谷所蕴含的人类历史却能够延伸到遥远的过去。 从狩猎到采集再到耕作 大约11 500 年前,一群古印第安人生活在位于现今墨西哥普埃布拉州(Pue**a) 的洞穴里。这些人是猎人,但是他们却不猎杀乳齿象和猛犸象。这些庞大的物种当时已经灭*了。猎人们捕食的是一些较小的猎物,比如鹿和野兔。他们有时甚至还吃巨型海龟(它们可能比快速移动的鹿和兔子*容易捕获)。 然而,在接下来的2 000 年里,这些猎物越来越少。这也许是因为这里的人狩猎技术太高超了。也许,随着气候逐渐变得炎热干燥,动物生活的*原缩小了,所以动物的数量也随之减少了。或许是这两种原因一起导致猎物越来越少。无论何种解释,普埃布拉和邻近的瓦哈卡州(Oaxaca)的猎人为了获取*多的食物, 都转而以植物为食。 四季的*替塑造了他们的生活和饮食。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每户人家都独自生活,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去打猎。春天和秋天,他们会采摘种子和果实。到了夏天,他们*喜欢的食物之一—仙人掌叶子很充裕,足够养活*大规模的人群。有了充足的食物,25 到30 个人可以聚在一起共度这个季节。同时,人们不断地了解他们的环境。他们发现,这种厚叶的、类似仙人掌的龙舌兰属植物,只要先放在火上烤烤就能吃。他们还找到了一种把橡子做成有营养的食物的方法:把它们磨成粉末,然后把粉末泡在水里再晾干。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可能会注意到,某一年被他们扔进垃圾堆的种子会在来年发芽,长成新的植物。在某个时候,他们开始有意地播下种子,这样他们就可以在下一个生长季节里采摘粮食。他们正进行农业活动。 这种情况出现在墨西哥南部的许多地方。人们开始种植至今仍在中美洲各地年复一年被人们收获的粮食作物—南瓜、葫芦和辣椒。然后玉米就冒出来了。 玉米的谜团 一提到玉米,你就会想到黄色的玉米粒,但墨西哥玉米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在墨西哥,玉米粒可能是红色、蓝色、黄色、橙色、黑色、粉色、紫色、乳白色,甚至是许多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在一个山谷里,人们种的玉米棒可能只有婴儿手掌大小,红色的小玉米粒还不及米粒大,这些玉米粒爆裂时就会变成许多细小的爆米花。在另一座山谷里,玉米植株上长出的玉米棒有60 厘米长,籽粒又大又饱满,人们可以用它来煮汤喝。 就像小麦、大米、大麦和很多其他作物一样,玉米是一种谷物,但是它的外形和生长过程和其他谷物不同。其他谷物可以通过散播自己的谷粒来繁衍。而玉米的种子是玉米粒,它们包裹在坚韧的外皮里,不能被天然地散播出去。这就意味着玉米不能靠自己繁衍,必须由人种植。其他谷物在人们开始种植之前就在野生环境下生长,而且现在在许多地方,它们依然在野生状态下生长。 然而,至今还未曾发现过玉米的野生祖先,那么,玉米是从何而来的呢? 20 世纪60 年代,一个考古队为了寻找早期农业的迹象,对墨西哥中部普埃布拉州的特瓦坎(Tehuacán)河谷做了详尽的调查。考古学家仔细搜索了49 个洞穴,却什么也没有找到。当搜索到第50 个洞穴时,他们找到了还不及小脚趾大的古代玉米棒。 总的来说,考古队在河谷里找到了23 000 多根或完整或破碎的玉米棒。这些小玉米棒成了引发玉米起源争论风暴的***。一方认为,玉米一定起源于一种现在已经灭*的原始野生植物。而且这种已经消失的植物在很久之前就和其他野*杂交,*后产生了玉米。 争论的另一方声称,玉米起源于一种叫作大刍*(或称墨西哥类蜀黍)的野山*,而它现在是人们已知与玉米亲缘关系*近的物种。然而大刍*看起来一点也不像玉米,而且实际上也不能当作一种食物来源。它那木质的种子坚硬而稀少。一整穗大刍*的营养价值还不及一粒玉米高。所以,植物学家也无法解释大刍*是怎么自然进化成玉米的。但是,一些专家认为玉米产生于大刍*的一种变异体。当亲代植物或动物的基因序列在它们的后代中出现轻微的扰动时,突变在自然界中就自然地发生了。印第安人似乎注意到了,变异的大刍*似乎*有用一些。他们可能从大量的大刍*中进行挑选,寻找有实用价值的植株,然后让它们互相交配,创造出新一代的植株。专家认为,技术娴熟、意志坚定的植物育种家可以在短短十年内将合适的大刍*变异体转化为玉米。 也许大刍*也不是问题的答案。关于玉米起源的另一个观点是,印第安人偶然发现了一种杂交产生的谷类植物,这种谷类植物是由两种不同的野*杂交而产生的。印第安人意识到他们可以故意将两种植物杂交起来,方法就是用一种植物的花粉使另一种植物*精,这样,他们就可以创造出新的植物:玉米。 对于历史学家来说,玉米起源于大刍*还是其他*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玉米是印第安人在大胆的生物学*作中创造出来的。他们创造的玉米是耐***环境且营养丰富的新的食物来源,它改变了中美洲及其他地区的农业和社会。 神奇的栽培地 中美洲的印第安人不仅发明了玉米,他们还完善了种植玉米的方法。他们创造了栽培地(milpa),这是一种在中美洲沿用数千年的农业体系。 milpa 这个词的意思是“玉米地”,但是它的真实含义*为复杂,它是农民同时种植多种作物的一块农田。除了玉米,栽培地经常还含有几种豆类和南瓜、鳄梨、甘薯、西红柿、辣椒、甜瓜等等。 在自然界中,野生的豆子可以生长在大刍*的旁边。当这种情况发生时,豆子会*益,因为它们可以利用大刍*高大的茎向太阳攀爬。同时,大刍*也会*益,因为豆子的根须增加了土壤的养分。印第安人要么是自己发明的这种安排,要么在野外看到后采用了这种安排。他们把玉米和豆子一起种在栽培地里,并添加了*多的植物。 栽培地是人们均衡饮食的开始。只吃玉米是不利于人体健康的,因为玉米没有人体需要的两种氨基酸。豆类含有这些氨基酸,但是豆类缺少的另一种甲硫氨酸,玉米恰好就有。豆类和玉米一起就做成了一顿完整的饭。仅靠这两种食物,你就可以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但是,一段时间以后,你的身体就会缺少维生素和健康的脂肪(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恰恰是栽培地里的其他作物(如南瓜和鳄梨)所能够提供的。 栽培地被称为人类*成功的发明之一,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有营养价值,而且还因为栽培地可以让人们耕种土地时不耗尽地力。如今,在欧洲和亚洲,农民通常只在一块地里种植一种植物。这会耗尽土壤中的养分,因此农民不得不施加肥料,然而这又可能会引发新的问题。一方面,施加肥料很昂贵;另一方面,土壤中的肥料随雨水流失,*终会流入小溪、河流或海洋,导致藻类等微型植物过度生长,使生态系统失衡。 大多数作物会消耗土壤中的氮,氮又必须用肥料来补充。然而,栽培地里的豆子会给土壤补充氮。此外,通过同时种植多种作物,农民在栽培地里模仿了自然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从环境角度来看,同时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往往比只种植一种作物好得多。这样能保护土壤不会流失,还能滋养土壤中的有益细菌和其他微生物。栽培地是目前已知的**能使土地生产力一直持续4 000年以上的农业体系。通过研究传统的栽培地耕作模式,农业科学家可以学习到一些技术,以帮助现代工业化的农民保持土壤健康。 食物景观 在古代中东地区的人们开始种植小麦之前,他们从野生小麦中采集谷粒。谷类植物曾经在大片土地上自然生长。人们知道站在一望无际的麦田里是什么感觉。然而在中美洲,人们从来没有遇到过野生谷物田。当中美洲人“发明”玉米的时候,他们也“发明”了谷物田。这种食物景观在美洲是全新的。这可能就是玉米在很多美洲原住民的**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的原因。印第安人认为玉米并不是理所应当的。 慢慢地,玉米和栽培地传播到了它的诞生地(也就是中美洲)以外的地方。玉米一直往南传到了南美洲的秘鲁和智利。这些安第斯山脉的人们已经发明了以土豆为基础的农业,但他们还是认为玉米可以作为一种**品。(不过,在亚马孙河流域,玉米似乎并没有流行起来。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又名树薯的木薯已经是那里的主要食物了。) 玉米也向北传播。当17 世纪清教徒来到新英格兰时,海岸旁满是混种着玉米、豆类和南瓜的田地。在一些地方,田野从海边延伸到好几千米外的内陆。 不过,玉米首先占领的是中美洲。考古学家发现,有迹象表明早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500 年,墨西哥南部的人们就开始为栽培地清理出大片土地。当时,玉米是中美洲创造力大爆发的产物之一。 伟大的文明即将在中美洲崛起。玉米能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这些人建造了新的大型城市中心。玉米也能养育工人、士兵和牧师。在他们的纪念碑和艺术作品中,这些文明下的人民会纪念玉米。石雕会向我们展示诸神头颅上的玉米穗和国王的玉米穗头饰。玛雅文明甚至会说人类是从玉米创造出来的。 本书成人版《1491》荣获美国**科学院凯克奖,被誉为: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不要错过的一部。《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世界史》作者麦克尼尔**。 本书荣获“家长之选”、《学校图书馆期刊》年度图书,纽约图书馆“**阅读并分享的一百本好书”之一、青少年图书馆指南选书。 1、 打破历史定势,重新定义美洲历史 哥伦布来到美洲之前,美洲历史几乎是一片空白,而欧洲人挖掘出的文明,又大多有着**强的神秘色彩,玛雅历法、人祭……《被误解的美洲》利用新的考古成果和丰富的图片、艺术画,为我们还原了一个此前罕有人知晓的美洲,但这个美洲,依然有趣,依然引人注目 。 2、大量图片,大饱“眼福” 本书有几十张美洲相关的图片,从考古学照片到艺术家对美洲原住民的想象,还有欧洲登陆时期罕见的记录性油画,并附遗迹的照片,从各个类目和角度,在视觉上塑造了美洲。另外还有一组手绘地图,也能方便读者对各地有概念。 3、作者专业,成人版《1491》引起轰动 本书基于作者此前创作的畅销书《1491》,《1491》获美国**科学院凯克奖,被誉为美洲文明的入门书籍里难以错过的一部。《纽约时报》《旧金山纪事报》《波士顿环球报》《华盛顿邮报》畅销书,《世界史》作者麦克尼尔**。作为它面向青少年的版本,《被误解的美洲》既有科学研究作为基础,又不失清晰明白的讲述,充分考虑了儿童、学生的认知能力,做到了深入浅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