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北京日报
原售价: 17.8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森林报(冬美绘本)
ISBN: 9787547700624
维·比安基(1**4—1959)是前苏联**儿童文学作家和生物学家。1924—1925年,比安基主持《新鲁滨孙》杂志,在该杂志开辟描写森林生活的专栏,这就是《森林报》的雏形。1927年,《森林报》结集出版,到1961年时已再版10次,每次都增加了一些新内容。比安基是俄罗斯大自然文学*知名的代表作家,被称为“大自然文学的奠基人”,著有《森林报》《山雀的*历》等。他的作品集有《森林中的真事和传说》(1957年),《中短篇小说集》(1959年),《短篇小说和童话集》(1960年),《森林报》(1961年出到第十版)。
农庄的生活 严寒的冬季里,白雪皑皑,覆盖着整个大地。夏*里热闹非 凡的森林如今静悄悄的,少了许多欢声笑语。万物都在沉睡,树 干里的“血液”也停止了流动。 这些天,树林里又喧闹起来了,“吱咯吱咯”的拉锯声此起 彼伏。工人们忙着采伐树木,冬天的树木既干燥又结实,是上等 的好木材。为了方便运输锯下来的圆木,人们要修建冰马路,像 浇溜冰场似的往积雪上泼水,等到一冻住,就成了宽阔的冰路了。 人们再将锯下的木材沿着冰路一路滚到大大小小的河流边,好让 木材能在春天到来、冰雪融化的时候,随冰雪融化而成的河水漂 到远方去。 集体农庄的庄员们也不闲着,他们在选种,查看庄稼苗,为 春耕做准备。 一群群灰山鹑现在就定居在打谷场附近,它们常常成群结队 地飞到村庄里来觅食。它们想扒开积雪寻找食物,这可不容易, 雪那么深。即使把积雪扒开了,下面仍然有一层厚厚的冰,要想 凭那细弱的脚爪,扒开冰壳,*是难上加难。 冬天要想捉山鹑,倒是**容易,只可惜这是犯法的——法 律禁止人们在冬天捕捉柔弱无力的山鹑。这个季节,善良而细心 的猎人,不但不会去捕捉它们,甚至还会喂养这些鸟儿呢。他们 在田野里给山鹑设立免费“食堂”:用柔软的云杉树枝搭建起一 些小棚子,小棚子底下再撒上燕麦和大麦。 这些善意的行为使美丽的山鹑,即使在*严寒的冬季,也不 会饿死。到第二年夏天,每一对山鹑至少能孵出20多只小山鹑宝宝。 耕雪 昨天,我到闪光集体农庄去拜访一位老同学——拖拉机手 米沙。 给我开门的是米沙的妻子,她特别爱开玩笑,十分幽默。 “米沙不在家,”她一本正经地说,“正在耕地呢!” 我心想:她又跟我开玩笑了,可这玩笑也未免太幼稚了:在 耕地呢!这冰天雪地的,就连幼儿园里刚会爬的孩子都知道,冬 天可不能耕地! 于是,我打趣地问道:“耕地?是在耕雪吧?” “没错,也算是耕雪。不然,这鬼天气,还能耕什么呢?” 米沙的妻子回答。 于是,我去找米沙。不管你听了多么难以置信,我真的是在 田里找到他的!他真的开着拖拉机,只是拖拉机后面拖着的不是 犁或耙,而是一只长木箱。木箱把积雪归拢到一起,堆成一道很 结实的雪墙。真的是在耕雪呀! “米沙,这是用来干什么的呀?”我问。 “这是用来挡风的雪墙。”米沙回答,“要是没有这道雪墙, 风就会满田里横行,把地里的雪全给刮走。没有了这层厚厚的雪 被,秋天播种的谷物会被冻死。所以,要把雪留在田里,就靠这 堵雪墙了。” 冬季作息时间 集体农庄的牲畜现在按照冬季作息时间生活:睡觉、吃饭、 散步都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关于这件事,4岁的小马莎是这么理 解的: “现在,我和小朋友们都已经上幼儿园了。也许小牛和小马 也该去幼儿园了吧?我们有作息时间表,它们也应该有;当我们 在外面散步的时候,它们也出去散步;我们回家的时候,它们也 回家。” “绿带子” 一排排亭亭玉立的云杉树挺立在铁路沿线,绵延好几千米 长。就是这条“绿带子”保护着铁路,阻挡风雪的袭击,使铁轨 不至于被掩埋起来。每到春天,铁路职工都要在这里栽种好几千 棵小树,把这条“玉带”加长、加宽。光今年就种了10万多棵云杉、 洋槐和白杨,还有大约3000棵果树呢! P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