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至上 : 刘邦

人心至上 : 刘邦
作者: 朱耀辉
出版社: 台海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7.90
折扣购买: 人心至上 : 刘邦
ISBN: 9787516822562

作者简介

朱耀辉,笔名浪子,自媒体人,天涯论坛知名写手,“90后”新锐历史作家。青海省互助县人,求学京城,毕业于华北电力大学。自幼喜好文史,博览群书,学富思博,拥有深厚的国学和史学功底。大学期间开始文学创作,诗词作品曾获省级荣誉和奖励,欲以文学之法,书写千年历史,并载笔者思道。已出版《大变革时代:晚清》《从一介布衣到帝国宰相:李斯传》。

内容简介

待机而动, 进退有方 当反秦起义的烽火传遍九州时,沛县县令坐不住了。胆小怕事的他担心被反秦的怒火所淹没,为此召来县里的萧何和曹参商议。商议什么呢? 造反! 萧、曹二人都是县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们二人的建议是,县令作为秦朝的官吏,现在背叛秦朝,率领沛县的子弟起义,恐怕没有人会信服。不如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先行起义,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取得民众的信任。 一句话:信誉度不够,找外援! 谁是那个外援呢? 刘邦! 可是,刘邦现在身在何处? 萧何和曹参相视一笑,这就不劳大人您*心了,我们肯定能找到他。 在萧何和曹参二人的授意下,樊哙迅速赶往芒砀山深处,去寻找刘邦。 那么此时的刘邦,在芒砀山干什么呢? 两个字:蛰伏。 芒砀山秦时属于砀郡,今在河南永城市境内,是一片泽国,诸多河流纵横其间,周边全部是原始森林,郁郁葱葱。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始皇听信方士之言,于死前一年巡游东南方,以镇天子气。刘邦也就是在那时解散犯人,带领众人上了芒砀山的。 那时的秦始皇正雄心勃勃,带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在东南大地四处游历,勒石刻功,宣扬自己的伟大功业。刘邦虽早有反秦之心,但却不敢太过招摇,只能隐匿在芒砀山的山野水泽之间,当个逍遥快活的山大王。 那么刘邦在芒砀山待了多久呢?不到一年。 当嬴政回到咸阳,中途暴毙的消息传来后,跟随刘邦一同上山“闹革命”的司机夏侯婴坐不住了。这支队伍自打上山后就一直谨小慎微,不敢公然举起反秦的大旗,无非是顾忌嬴政还健在,大秦的黑色铁骑还一如既往地凌厉雄壮。而如今嬴政已死,在胡亥一系列倒行逆施的政策下,各地民心思动,此时不举义旗,*待何时? 夏侯婴曾不止一次地对刘邦说:主公,时候到了,咱们反吧!只要您一声令下,我这就带人杀向县衙! 每当这个时候,刘邦总会笑着安抚跃跃欲试的夏侯婴,轻轻说一句:再等等,还不到时候。 夏侯婴很焦躁,什么时候才是时候呀? 刘邦告诉他,秦始皇曾说过,东南有天子气,我们先少安毋动,看看形势再说。再者,*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不妨慢人一步,等待时机。 面对瞬息万变的局势,蛰伏也是一种策略,耐心等待恰当的时机才是聪明人的正确选择。 狼在冰天雪地中等待经过的羊群,所付出的是坚强的勇气和耐心。那些飞速奔跑的羊出现了,但如果不是*好的机会,狼会一直等待,直到那只又老又笨的羊出现,才腾身而起,抓住用等待换来的美食。 蛰伏不是沉寂,恰恰是爆发的潜台词。 为什么需要蛰伏?一为保存自己,二为等待时机。 你有才华和潜力,但是没能力和机会,这时乱出风头就很容易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或者是来自别人的直接打压,或者是在困境中一蹶不振,所以《周易》中说:“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古今中外,默默隐忍,蛰伏制胜的例子比比皆是。 春秋时期,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带了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被吴*围困起来。勾践很懊悔当初没有听范蠡的话,经过一番商议,派出了文种到吴王大营里去求和。 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征得了夫差的同意后,勾践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给夫差当马仔,几年以后被放归越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蛰伏二十年,终于灭掉吴国,成就了“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神话。 楚庄王即位时四个权臣专断,朝政大权不在自己手上,他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为了自身和楚国的安危,楚庄王不得不忍住权臣的欺凌,等待夺权的*佳时机。 楚庄王收敛锋芒,三年不理朝政,待四大权臣自相残杀的时机到来,他一鸣惊人,外抵强敌,内清权臣,重振**,成为楚国*有成就的君主,也登上了春秋时代的霸主地位。 而彼时的刘邦躲在芒砀山的水泽间,暗暗等待时机。每一个英雄人物的出 场都离不开时代变革带来的机遇,如果没有这种机遇,英雄往往什么都不是。 刘邦的幸运是他遇到了一个乱世,一个所有准则和定义都可以被打破的时代。 当大泽乡陈胜吴广起义的消息传到芒砀山泽时,刘邦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知道,自己等待已久的时机,终于来临了! 即便如此,刘邦依然没有带着队伍立即下山,冲进郡县的县衙。他还不确定沛县县城内的情况,以及父老乡亲对于举兵反秦的态度。这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他需要尽快与萧何与曹参取得联络,了解家乡的动态,在没有充分了解局势前,刘邦不敢孤注一掷。 不掌握所有事实就做出决策,要冒很大的风险。 面对山雨欲来、民心思动的混乱局势,刘邦不断地派出暗探,下山四处打探消息,了解各地的起义*动态和秦*的调动情况,并加以综合分析。同时,刘邦也在暗中与萧何曹参二人书信联络,共同探讨眼下的局势。 有人说,人生中有两场*艰难的考验:等待时机到来的耐心和面对一切际遇的勇气。很幸运,这两点,刘邦身上都具备了。 很快,刘邦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刘邦,中国历****个平民皇帝,白手起家到一代帝王,本书为你揭秘职场千年不变的金科玉律。 ◆刘邦,一介布衣,文不能书,武不能战。一个不务正业的市井无赖,何以成为人生赢家?本书告诉你答案。 ◆作者重新全景再现一场智慧与权欲的经典博弈,带你领略帝国开创者刘邦灵活的处世智慧和令人叹服的管理学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