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的另一边

天堂的另一边
作者: 苏亮永
出版社: 上海文艺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31.20
折扣购买: 天堂的另一边
ISBN: 978753217019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吃老酒 上海人说喝酒叫“吃老酒”,说玩叫“白相相”,形 容某人厉害或勇敢的词语是“尬结棍”,我有一万元钱说 成“阿拉仅有一粒米”。外地人除了听出一头雾水,便是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我在这里选择几组上海方言,没有责怪上海人的意思 。方言就是地方语言,千百年积淀下来,作古祖宗智慧的 结晶,大面上说它代表不了什么,它也不会挤占谁的语言 ,伤害谁的利益,你不能说当地方言,说明你不是当地人 而已。但是,若从小处着眼,方言可以反映那个地方的人 的个性,处事方式,精细程度。这是我多年来山南海北跑 下来,观察、思考出来的。我以为我这样总结有某方面的 道理,但是没有科学依据。 就拿“白相相”来说,我闭上眼睛品味,就能品出轻 松的感觉,若是用玩字品味,好象怎么都牵扯不到轻松上 来。再说“吃老酒”吧,一个吃字我以为限定了醉酒程度 ,我们通常说饭吃七分饱,酒喝三分好,可以佐证上海人 的“吃老酒”方言。 我住上海十二年,喝过无数次酒,醉酒可以说不曾有 过,商业往来时的酒局也好,朋友休闲时的狂饮放纵也罢 。这不是说我酒量过人,遇不上一比高低的对手,而是说 上海朋友掌控酒局的尺度,可谓恰到好处,一局酒下来, 酒气一身,即使不胜酒力的人,你所经过的街道人群,都 会闻到你身上散发出的酒香,你像没有喝过酒样说该说的 话,做想做的事,你清醒着,却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滋味, 你更不会心中闹腾遗憾,因为所有在场的人把要说的话都 说了,要托的事都托了。酒是酒,情是情,事是事,人是 人,烫贴了。 在上海与我一起喝酒最多的人当数陈征。陈征是我上 海最铁的朋友,出版社编辑,属文化人。我们两人大部分 场次是对饮,要么他来电话说:老苏吃老酒去。要么我去 电话说:老陈喝一瓶。找一问干净饭馆,要几样小菜,三 瓶陈年花雕对半喝,谁也不多喝一口,谁也不少喝一两。 常理说,隔行不取利,隔行没言语。我是商人,他是文人 。他喜于聊聊商场上的事,我乐于讨论文学上的事。彼此 在谈笑间抒发了激情。老酒吃出了情分,老酒吃厚了友情 。 若单从摄入酒的量上说,上海人喝酒不比内蒙人少, 我见过不少上海人一日两餐必有酒,要么啤酒,要么黄酒 ,喝白酒者屈指可数,想想看,长年累月下来,那是什么 数。上海人常年吃老酒不醉,醒着吃,吃着醒着,内蒙人 喝一次醉一次,一喝就醉,醉了还喝。基于喝与吃有差别 ,我以为喝出的是豪放,吃出的是细腻,个性使然。豪放 散落一地是胆量、刚烈,细腻被谋略、纤巧轻轻覆盖。所 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彼此彼此,吃着,喝着。 无论是喝酒也罢,吃老酒也好,基于一种氛围,我得 出这样一种结论:凡参与酒局者,要么都醉,要么皆醒。 一醒一醉,说话不能平等,作态不可看齐,如圈于一个圈 里的两只羊,一个吃草,一个看着,感觉不是一种滋味。 上海人酒局上表现出冷静和宽容,他们劝酒时会说:菜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