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中医药
原售价: 22.00
折扣价: 14.30
折扣购买: 解密心肝肺(黄帝内经五脏探幽)/黄帝内经科普丛书
ISBN: 9787513200776
翟双庆,男,1962年12月生,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学管理处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经学分会主任委员,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秘书长,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研究会理事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市中医药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等职。长期从事中医教学、科研及临床工作。
第十节 不要怕出汗——汗为心之液 军训的时候人们站在烈日之下,有些人出汗特别多,全身都被汗湿透 了,而有些人却只是出一点汗,到底是哪种人身体好呢?我们在锻炼身体 的时候应该出多少汗好呢?发烧的时候吃了药后出汗应该出多少合适呢? 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先看看汗从哪里来,汗对身体有什么作用。 《黄帝内经》认为,汗是“阳加于阴”的产物。《素问·阴阳别论》 里说:“阳加于阴谓之汗。”阳指的是阳气,阴指的是体内的津液,阳气 推动津液外出就成为汗。另外,津液外出要通过汗孔,也就是《黄帝内经 》说的“玄府”、“鬼门”、“腠理”之类。所以出汗有三个因素:物质 基础——津液;动力——阳气;通道——腠理。 一、阳气是出汗的关键 汗的来源是饮食经过加工生成的津液。但津液仅仅是一个物质基础, 正如一个原材料可以加工成多种产品,人体内的津液也有多种去处,除了 汗还有眼泪、鼻涕、唾液等。决定津液转化为汗液而不转化为其他物质的 ,是蒸腾津液外出的阳气。 腠理是出汗的通道,它的开合也是依赖阳气的。天气寒冷的时候,我 们如果保暖不够好,就会冻得直哆嗦,这时我们会发现身上容易起鸡皮疙 瘩,这就是腠理关闭的样子。如果到屋里坐着喝点热水,鸡皮疙瘩一会儿 就消失了,可能还要微微出点汗,这是关闭的腠理打开的征象。 津液之所以能转化为汗,关键在于阳气,出汗的通道的开合与阳气有 关,所以三个因素里面最重要的是阳气。《黄帝内经》认为汗为心之液, 把汗和心联系起来,更说明了阳气对于汗形成过程的重要性,因为心在五 脏中是“阳中之太阳”,是阳气最足的一个脏了。 二、心和汗的更多关系 心和汗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阳气对汗的作用上。正常的出汗可以分为 两种,散热性出汗和精神性出汗。它们都和心有关。 前面说了,心是“阳中之太阳”,阳气旺盛。天气炎热,或者衣服被 子太厚,或者运动过后,体内阳气愈发旺盛,蒸腾津液外出的能力增强, 汗出会比较多,体内的热随汗液外泄而散发,以维持恒定体温。这些出汗 的目的都是为了散热。 心又主管人的精神情绪。有人会在精神紧张的时候频频擦汗,有人面 对突发事件吓得直冒冷汗,有人心情激动的时候就容易出汗,这些都是精 神性出汗,和心有关。 三、汗是病情的明镜、病机的钥匙 汗出得不正常了,无非是津液、阳气、腠理三方面出了问题,而外来 病邪的侵袭和人体内部脏腑、气血失常都可能导致津液不足或凝滞、阳气 受损或过旺、腠理不开或不合或该开不开该合不合。汗出异常也是反映病 情的镜子,寻找治病关键的钥匙。 例如,汗出量多,淋漓不尽,表示阴津枯脱,病情深重。又例如,湿 邪和暑热之邪一起侵袭人体,患者常常感觉热但又不舒服,既不会多出汗 ,病也不会因为出了汗就好了,这种情况被形容为“如面入油”,黏黏腻 腻很不清爽的感觉。还有一种痹证,汗多而皮肤湿润,是感受湿邪太重引 起的。那么医生看到关节炎患者如果汗出不清爽,用一些除湿的药物,效 果可能就比较好。 四、适当出汗让你身体健康 在有外邪侵犯的情况下,出汗一方面可以散热维持体温恒定,另一方 面可以祛除外邪。这可以是身体自身调节出的汗,也可以是在治疗过程中 让他出汗来起散热和祛邪作用。 在发热的时候,发汗散热是治疗原则之一,但也不是唯一的原则,更 不是所有的发热发汗就能治好。比如烧了几天之后,还可以用针灸里的泻 热法或者开清热泻火的药方,它们和发汗是不一样的。 另一方面,发汗也不是只能散热。我们还可以通过发汗,使邪气有出 路,疾病转愈。例如治疗水肿,有一个方法是“开鬼门”。打开汗孔,也 就是发汗。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更明确地说了,水肿要是在腰以上 肿,可以发汗来治疗。 那么,应该出多少汗呢? 出汗是要随着病情发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一般的着凉感冒,微 微发汗就可以了,而且有一些人是忌讳发汗的。为什么?汗从津液中来, 如果遍身大汗不止可能会导致津液枯竭。那些阴虚的人、慢性出血的人本 来津液就不足,当然忌讳发汗了。从汗的作用来说,主要是用于散热、祛 邪。如果邪气不强,热度不高,微微发汗就可以解决问题,再过头就会出 现津液枯竭的副作用了。当然,也有需要发汗比较多的情况,那就说明这 个邪气需要发这么多汗才能祛除,而且患者的津液也不亏虚,有时水湿还 比较多。这就回答了开篇的最后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回答开篇的另外两个问题,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在于能否根据 环境的变化有效调节自身。在暑热的环境下,需要出汗来散热和祛除暑热 邪气,所以不出汗未必身体好。但是出汗也会耗费身体的津液和身体的阳 气,如果出汗太多会伤及心阳而带来心悸等症状。所以出汗太多了对身体 也不好。汗出的过多过少都反映在出汗的某个环节上有可能有问题,只有 有效维持身体稳态的出汗才是最合适的。所以在锻炼身体的时候,根据自 己的感觉决定锻炼强度,不必勉强自己非要出多少汗,适合自己的才是最 好的。 P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