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首县:江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楚天首县:江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作者: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和旅游局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
原售价: 108.00
折扣价: 64.80
折扣购买: 楚天首县:江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览
ISBN: 9787568090308

作者简介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和旅游局,由原武汉市江夏区文化局更名而成,是武汉市江夏区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在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下,参与全区范围内经营旅游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的行业管理和本区旅游市场的执法工作,负责本区旅游企、事业单位的行业精神文明建设,负责创建旅游强区的工作,负责协调创建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的相关工作,承办上经交办的其他事项。

内容简介

金口生炸鱼丸制作技艺 丁逸枫 在过去的年月,长江“黄金水道”的货运量占据了全国内河货运量的 八成,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金口历来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路交通和物资集 散的“大码头”。 繁华的金口古镇吸引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商人,再加上明清年间的武昌府下辖江夏县、武昌县、嘉鱼县、蒲圻县、咸宁县等地,每年赶考的学子大部分都是通过水路途经金口,再转车抵达武昌城内的贡院进行乡试。 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也滋养出一方独特的民风和美食。当地渔民大多“靠水吃水”,世代以捕捞为生,以船为家。他们擅长去掉鱼皮,剔除鱼骨,将鱼肉剁成肉泥,做成肉质细腻的鱼丸。逢季烹鲜,力求鲜活,正是金口美食的生动注脚。为了延长储存时间,人们后来又增加了一道油炸工序,这样一来,经过高温油炸的生炸鱼丸可以在常温下保存一段时间。 尽管江夏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生炸鱼丸,但谢氏老金口生炸鱼丸可以说是其中翘楚,混合了鱼茸和五花肉做成的传统美食金口生炸丸子外酥里嫩,早已声名在外。 20世纪初,人们因战乱不止,生活流离失所,非遗技艺传承人谢修文的祖父谢如意靠做乡厨勉强维持生计。在战乱中,他曾经收留了一位受伤的中年厨师,悉心照料。为了报恩,对方将自己一身烹烧鱼鲜的好手艺全都倾囊相授。战乱结束后,谢如意凭借好手艺远近闻名。 1973 年,谢修文出生后就跟随祖父长大。童年的他最喜欢做的事之一,就是看祖父手脚麻利地烹制鱼鲜。随着渐渐长大,他也爱上了厨艺。 谢修文回忆说:“当时,十里八乡的街坊遇到红白喜事设宴待客,都会请他老人家操刀下厨。” 生炸鱼丸做工精细讲究,又费油费炭,在老一辈金口人心目中属于宴席上的高档菜品,只有在过年、上梁和婚丧嫁娶等人生大事的时候才会被端上桌待客。为什么白喜事也要上生炸鱼丸呢?据谢修文考证,按照当地风俗,老人80岁之后去世,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人们认为,老人太长寿会影响后人的福运。所以遇到老人无疾病自然去世,人们在吊唁时会对老人亲属说:“恭喜,您起了大帽子,要发财啊!”去世的老人亲属则会大摆宴席,鼓乐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到场的亲朋好友也络绎不绝,这样的丧礼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家族大团圆,被人们称为“喜丧”。所以在白喜事上少不了象征团圆的生炸鱼丸。不过,有一点不同的是,红喜事宴席的菜必须是双数,开桌也是双数;白喜事宴席的菜必须是单数,开桌也是单数。 20世纪 90 年代,谢修文跟着发小一起南下前往广东,辗转各地打工。在打工的酒店里,他不懂就边学边做,逐渐掌握了粤菜的精髓。 三年学徒期满,谢修文回到老家创业,开办了谢氏老金口渔村餐厅。他将湖北传统烹饪手法与金口本地风味有机融合,演绎应季食材,颇受客人好评。其中,他最拿手的当属生炸鱼丸。 老金口生炸鱼丸的做法十分讲究,主要食材有两种:一是农家土猪肉,选肥六瘦四的五花猪肉;二是当地水库产的新鲜草鱼。配比是草鱼肉1000 克,五花猪肉 200 克,添加生姜末、小葱末以及生粉和鸡蛋等配料,搅拌均匀。 谢修文说,选鱼至关重要,池塘鱼、长江鱼和水库鱼是有区别的。而他选择的是深水的水库鱼,这种鱼的肉质细嫩紧实。 具体制作方法是:他会将选好的草鱼刮鳞,去除内脏,顺着鱼脊处去净肉剁成鱼茸备用。为了改良草鱼肉质相对粗糙的口感,他在制作时也会添加一些雄鱼尾肉,这样口感更细腻有劲道。 谢修文在指导徒弟谢齐勋剁鱼茸时,不厌其烦地叮嘱各个注意事项:“你取鱼肉的时候,鱼皮要留厚一点,鱼先切成片,剁鱼茸的时候,要用好腕部的力量,刀法要有节奏感。” 此外,谢修文对猪肉的选择也同样有讲究,他一般会选择土猪的五花肉洗净去皮后剁成肉馅,搅拌均匀放入木盆中。一般十斤鱼茸配两斤肉,按照这样的比例做出来的生炸鱼丸口感格外蓬松。加上生姜末、小葱末以及鸡蛋、生粉等调料,再根据它的吃水量酌情放盐。然后,依次将调料加入到鱼茸和肉馅中,再按顺时针的方向搅拌上劲。在这个过程中,谢修文还有一个独门秘诀:在武汉的冬天和夏天做生炸鱼丸是有区别的,冬天基本上把盐兑准就可以了,夏天天气酷热,一定要用冰水来和馅,避免出现发馊、变质的现象。 一切准备就绪,在锅内放入色拉油后,烧至四成油温,将搅拌后的馅用手挤成乒乓球大小,先小火慢炸,熟透后,大火炸至金黄色就可以出锅了。 炸好的生炸鱼丸弹润饱满,皮脆内嫩。江夏人一般会将生抽、陈醋、姜丝调制成蘸料来吃,祛除油腻感,但也有很多人不喜欢蘸调料,金灿灿的丸子,直接一口一个,完全停不下来。 以前过年的时候,武汉人除了“打扬尘”、贴春联,还得自己准备食材炸丸子,为准备年夜饭累并快乐着。现在,每当年关将至,不少客人会专程到谢氏老金口渔村餐厅订购原汁原味的生炸鱼丸,用来馈赠亲友、答谢客户。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令人难以忘怀。 谈到技艺传承的话题时,谢修文说:“要传承传统的技艺,保持工匠精神很重要。能够和亲人同做一件事,其乐融融,这就是传承的意义。我希望把手艺的精髓全部传给儿子和徒弟,世世代代传下去,让客人从食物中记住老金口的味道。 1.历时2年,实地走访、采写及拍摄,全面梳理武汉市江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内容、代表项目,内容体例丰富。 2.权威机构组织编写并审定,反复核实修改,作品质量有保证。 3.舒安藠头、五里界界豆酱、金口生炸鱼丸、汤逊湖鱼丸、湖泗窑陶瓷、山坡光明茶、玉器雕刻、烙画、汉派木刻、采莲船、金口草把龙、湖泗吹打、龙泉山的传说……一书阅尽武汉市江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4.非遗文化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知识读物,了解艰辛传承的文化根脉、工匠精神,开拓文化视野。 5.全彩四色印刷,大16开,图文并茂,内文用纸平滑有质感,排版疏朗无压力,阅读体验极度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