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图书馆约会

去图书馆约会
作者: 蔡家园
出版社: 金城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5.50
折扣购买: 去图书馆约会
ISBN: 9787515506913

作者简介

蔡家园,男,1974年生,湖北武汉人。文学硕士,副编审。现为某文学杂志主编。15岁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在《长江文艺》、《芳草》、《四川文学》、《文艺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百余万字,出版《一路尖叫一路飞》、《凤舞楚天》等,有多篇作品被转载、获奖。

内容简介

西西弗斯神话告诉我们,任何对抗神的行为都不 会成功,但也永远不会终结。图书馆无疑是人类发现 的一种外在力量,在与遗忘对抗的过程中,重复着与 人类自身相同的宿命。 图书馆会死亡吗?博尔赫斯说过:“书便是记忆 ,此外,还是想象力。”这位伟大的盲者在这里强调 了书籍的创造作用,图书馆亦如是。我们有理由相信 ,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也承担着神的某些职能…… 公元前290年,当埃及国王托勒密一世自信地宣 称,要建立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时,他大概不会 意识到,这个伟大的梦想会数千年延绵不绝、生生不 息,却永远无法变成为现实。 托勒密一世梦想建立的是一座包罗万象的图书馆 ,因此他写信给各地的君王,请求他们寄来每一个作 者写的每一本书:“诗人和散文家,修辞家和诡辩家 ,医学家和占卜家,历史学家及其他种种。”据估算 ,如搜罗齐当时“全世界所有人写的所有书”,大概 共有50万卷。 为了创建托勒密一世的“梦之图书馆”,整个埃 及王国异常繁忙:来往亚历山大港口的各地商船都被 扣留下来,直到船上的所有书稿、手稿被埃及人抄下 来,才允许离开,这类书是名副其实的“舶来品”; 当时与埃及王国交好的各国君王都将本国的书卷借给 托勒密一世去复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被派往远方去 购买成套的经典著作,他们去得最多的地方是雅典和 罗德,那里有当时最大的图书市场。 托勒密一世是个野心勃勃且富有想象力的君主。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不择手段,千方百计地将所 有的珍贵书籍弄到手。公元前9世纪古希腊著名诗人 荷马的全部诗稿、包括《几何原本》在内的古希腊数 学家欧几里德的真迹原件、古希腊天文学家阿里斯托 芬的关于日心说的理论著作、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的 手稿真迹、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和学者阿基米德 等人的著作手迹,他都一一收入馆中。这些珍贵的书 籍刚开始都是以抄写复制为名弄来的,许诺一定按期 归还,可是等到抄完了,往往把原本留下,归还的只 是抄本。很多时候,埃及人宁可赔钱,就是不归还书 稿的真迹。这种手段显得十分无赖,但是充分显示了 托勒密对于收藏书籍的超凡热情。 亚历山大图书馆有一大批忠实的图书抄写员,他 们同样以无与伦比的热情焚膏继晷地工作,为后代留 下了O万卷抄写书稿。图书馆藏书迅速增多,再加上 当时的书都是用纸草纸或羊皮纸制成,体积较大,原 有的馆舍难以容纳。到了托勒密二世的时候,这个同 样对书籍有着狂热情感的君王下令在拉比神庙兴建“ 子馆”,把旧馆称做“母馆”。 在鼎盛时期,亚历山大图书馆的藏书达到90万卷 ,是当时世界上藏书最多、文种最多、书目记录最全 的图书馆,令同时代的同样热衷于修建图书馆的帕加 马王国望尘莫及。 亚历山大图书馆闻名遐迩,整个地中海地区的学 者都来这里进行研究、讲学或者著书立说。托勒密一 世和二世是开明君王,他们真诚欢迎来自各地的优秀 学者,竭力为他们提供优厚的物质条件,哪怕许多人 攻讦这些学者“整天无所事事,只知道喋喋不休地辩 论”,他们依然宽容地对学者们只提出一个要求,那 就是“不要为了金钱而牺牲信仰”。悄发生了变化。 它不再是一座书的仓库,而成了一座有灵魂的建筑— —这也为后世的图书馆树立了一个象征。 正如萧伯纳曾在《恺撒大帝和克雷奥帕特拉》中 说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人类记忆的中心。”这座 有灵魂的建筑不仅收藏着人类过去的智慧,还创造着 新的智慧。它所辐射的智慧之光如同亚历山大灯塔一 样,照耀着人类的一段历史。 然而,万物皆有宿命,亚历山大图书馆亦莫能外 。 公元前48年,罗马恺撒大帝攻打埃及。激战之中 ,恺撒命令放火焚烧埃及船只,殃及靠近港口的亚历 山大图书馆,数以万计的珍贵藏书被熊熊烈火吞噬。 黑烟滚滚,遮天蔽日,地中海的太阳顿时失去光芒。 这是亚历山大图书馆遭遇的第一次劫难。恺撒的破坏 成为一种预兆,从此,火与水成为图书馆宿命般的敌 人。 3世纪末,叶奥利安统治埃及时期爆发内战,残 存于萨拉贝姆的图书馆遭到疯狂的基督徒的大肆破坏 ,藏书与神庙同归于尽。公元642年,阿拉伯征服埃 及。据说,对于图书馆保存的那些珍贵典籍,哈里发 曾这样说:“若与我们的教义一致,那它们无存在的 必要;如果与教义不一致,那就更该毁掉。”于是图 书馆的书籍被运到公共浴室充当燃料,那些珍贵的羊 皮卷为居民提供了6个月的热水,永远湮没在了苍茫 的时光之流中……至此,在地中海之滨矗立将近800 年的智慧之灯熄灭了,“知识的圣殿”变成历史记忆 。 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在被毁的藏书中有许多珍本 和孤本。譬如,30卷的《埃及史》是埃及大祭司马内 松根据托勒密一世的要求,用古希腊文撰写的,不仅 记载了远古时代的历史,而且记录了民间的习俗和宗 教。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复制书籍都得靠抄写。亚历 山大图书馆收藏的许多书都是孤本,一旦被毁,损失 无可挽回。到公元5世纪左右,不但没有人能辨认古 代埃及的文献,就连埃及人用希腊文撰写的作品也都 消失了。 人类是书籍的朋友,同时又是书籍最大的敌人。 书籍提供的智慧让人类在获得理性的同时,也会产生 欲求和恐瞑,这种暖昧而纠结的情感最终决定了书籍 的悲剧性命运,也决定了图书馆的命运。 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毁灭,难道又是上帝对于人类 的惩罚? 《圣经·旧约》上说,人类的祖先最初讲的是同 一种语言。他们决定修建一座可以通到天上去的高塔 ,这就是巴别塔。他们用砖和河泥作为建筑的材料。 直到有一天,高高的塔顶已冲入云霄。P1-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