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满字的空间

写满字的空间
作者: 毕飞宇
出版社: 人民文学
原售价: 36.00
折扣价: 23.76
折扣购买: 写满字的空间
ISBN: 9787020107377

作者简介

毕飞宇,1964年生于江苏兴化。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同年赴南京任教。1998年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小说创作,代表作有《玉米》、《青衣》、《平原》、《推拿》等。作品多次荣获国内外各项文学大奖,曾获茅盾文学奖,两次鲁迅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法国《世界报》文学奖等国内外文学大奖。有十多个语种的版本在海外发行。《推拿》被改编为同名电影,获第64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杰出艺术成就奖银熊奖,第51届台北金马影展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提名。

内容简介

三十以前 我生于一九六四年的一月,但具体到日子则不能 肯定。大致在二十四日前后。我们这一茬人,来到这 个世上本来就不是欢天喜地的事,没有必要仔仔细细 去纪念。但生日我总是过,就在二十四日。 我的童年在乡村。少年时代搬到了水乡小镇。青 春期回到了县城。大学就读于扬州,毕业后“分”到 了南京。活到现在,能说的好像也就这么多。 我的童年过得还好。没有挨过真正的饥饿。但我 的童年也出了一些问题,最大的敌人就是时间。我害 怕过不完的夏季午后,害怕没完没了的夏日黄昏。没 有人和我一起玩,我唯一能做的事就是沿着每一家屋 后的阴凉游荡,然后再沿着每一家屋前的阴凉游荡。 游荡完了,学校的操场上还是有一大块金色阳光。我 写过一个中篇,叫《大热天》,写过一个《过不完的 夏季》,写过一个《明天遥遥无期》。当初用这些题 目都是无意而为的,或者说言不在此。但回过头来看 看,总能看见夏日时分留给我的最初畏惧与最初忧虑 。我童年里最大的盼望就是明天。而明天空空荡荡, 只能又是下一个明天。这是典型的动物生态:活着的 目标直接是活着。我的童年游移在夏日阴影中,忧郁 与白日梦盈溢了我的人之初,盈溢了我的童年黄昏。 好在时间这东西自己会过去,要不然,真有些麻烦。 少年时代我的父母调到了一座水乡小镇。这个镇 被两块湖面夹在中间,春夏秋冬都有与乡野不同的风 景。这里最著名的东西是船,几乎家家都有。每家每 户的事情都在水面上漂漂浮浮。应当说,这个水乡小 镇有一种明丽的格调,但我的印象中,总有一股脱不 掉的阴森。那些石板小巷又深又窄,那些小阁楼又灰 又暗。我的眼睛是在乡下成长起来的,习惯了在平坦 与辽阔中自由自在,但小镇使我的张望有了阻隔,前 后左右都是青灰色墙壁。我站在石板巷里,贴着墙, 一家又一家婚丧嫁娶从我的鼻尖底下经过,从小巷的 这头到那头,或者说,从小巷的那头到这头。那些小 巷子总是很弯,几乎找不到十米以上的直线。长大后 我当然明白,宽敞与笔直原本是大都市气派,小乡镇 是不可能有那种格局的。但弯弯曲曲带来了视觉难度 ,带来了观察障碍,所以小镇在我的记忆中永远有一 种神秘,有一种隔雾看花的恍如梦寐。它像水的平面 ,没有来龙去脉,没有因果关联。我承认,我这个外 乡客做得有点吃力,活得远不如在乡野时实在透明。 小镇上有许多空宅,有许多终年紧闭的阁楼,它们一 律长满了绿色青苔与灰色瓦花。那些建筑与植物成了 我少年记忆的背景。那个水乡小镇弥漫了一股鬼气, 它们至今萦绕在我的梦里。 我们家在父亲平反后回到了县城。这里是我父亲 的故乡,我就从那时起做了故乡的游子。我不会说城 里话,没有亲戚与朋友。我开始写作就在这个时候。 我收到大城市寄来的退稿也就在这个时候。退稿让我 难为情,又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兴奋。我一次又一 次被“外面的”世界所拒绝,一次又一次与外面的世 界产生了联系与交流。这里有一种极复杂、极纷乱同 时又极蠢蠢欲动的青春期情怀。我至今缅怀那些孤寂 的日子。我坚信那时候我比现在更有资格做一个作家 。 我在扬州师范学校读书是一九八三年至一九八七 年这四年。这是所有中国人的大好时光。空气中到处 是青草气味。我努力用功地改变自己就是从这时开始 的。我拼命读书,到处大声说话,人也变得活泼开朗 。真是换了一个人。我记得第一次从扬州到南京去玩 的那个下午。为了看火车,我从扬州绕道镇江,再从 镇江取道坐火车去南京。我记得火车向我呼啸而来的 那个伟大时刻,我二十岁时第一次看见火车激动得几 乎流泪。但我不敢流露这种激动。我站在月台上,感 受到火车给我带来的迎面风,一上车我就写了一首诗 ,把好多东西赞美了一通,末尾把祖国还带了进去。 那时候真是疯了,眼里的东西什么都好。我就这么瞎 激动了四年,毕业的时候头发也长了,胡子也拉碴了 。 后来我就到南京做了一名教师,再后来我又到《 南京日报》去了。我一点也没有想到,都三十岁了。 看看旧时的相片,不像自己,照照镜子,也不像自己 。 P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