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幸生活在这里--作家笔下的东侨

我有幸生活在这里--作家笔下的东侨
作者: 编者:李朋松
出版社: 海峡文艺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我有幸生活在这里--作家笔下的东侨
ISBN: 9787555013211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崛起的海湾新城 林思翔 长期在宁德工作,对于东侨经济开发区所在的地 盘东湖塘,我并不陌生,这片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 代初围垦起来的海湾滩地,后来成了安置归侨的农场 。由于是由若干小岛、滩涂和港湾组成的,因此呈现 出山水错落、湖塘河汊密布的特殊地形,当时的归侨 们就耕作于山头下河道与湖塘交错的地块上。风起潮 涌,东湖塘处在风口浪尖上,为防风沙,沿堤、沿路 甚至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木麻黄,这种廉价而低贱的植 物叶细腰软,说不上有什么美感,却也起了防风遮阴 的作用。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装点大地的花*树 木了。 在粮食缺乏的20世纪70年代初,东湖塘也算一个 粮仓。每月28斤大米的供应粮食,根本填不饱那时正 年轻的我们这些人的肚子,每天总是吃了上餐盼下顿 。于是,时任地区革委会副主任、*分区副政委黄象 和同志与东湖塘农场联系,借了几十亩地给地直机关 耕种。故我们每个单位有幸借到二三亩地,有地种就 意味着收成后可以分到补贴粮食,大家别说有多高兴 。春播夏种、除虫田管,不管是烈*当空,还是刮风 下雨,大家总是轮流着起早摸黑,忙碌在田头,谁也 没有怨言。那时东湖塘的路除了一条通向城关主干道 是沙土路外,其余均是海泥砖砌起的土埭,晴天还可 以,一遇下雨,泥泞的路面就像地瓜粉蒸的软糕一样 ,滑溜溜的,脚一踩就陷下去,稍不小心就滑倒。记 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年轻人推一板车秧苗去田头,结果 车轮陷进路坑中,弄得我们又是用手搬车轮,又是用 肩顶车身,花了好大劲才把车子推起来,大家**地 说,我们这是在谱写一曲***大协作的凯歌。道 路如此,路下的湖塘水面*糟糕,纸厂的废水随河道 排入这占了东湖塘“半壁江山”的水面,污水如同涨 潮的海浪一样漫溢开来,卷起一层层泡沫,那辛辣刺 鼻的恶臭弥漫在空气中,路人只好捂鼻而过。农场的 员工住在几个耕作区靠山边砖混结构的两层楼房里, 当时看还算不错。当然*漂亮的建筑物要数农场场部 的办公楼——一座全石砌就的花格扶栏的三层楼房, 那可是*派头的房子了。 这就是刻在我脑子里的东 湖塘的“老照片”,一想起东湖塘,这些情景就浮现 在我眼前。可*近,当我们从省城来到东湖塘时,自 认为闭起眼睛也能认准方位的我,竟然找不到北,不 是我老眼昏花,而是这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我反复 翻阅大脑深处的记忆簿页,却始终对不准所处的位置 。当年的田间小路已被纵横交错的街道和穿越其间的 公路所代替。宽敞的路面,把港口、汽车站、火车站 联结在一条线上,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枢纽。当 年的沙坂荒滩和河田交错的大地上,矗起了座座高楼 ,驿景大酒店、山水大酒店,广电大厦、联通大楼… …这些洋溢着现代气息的大楼,摩肩接踵,气势恢宏 。中西合璧风格的东侨中学,成了聚集人气的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