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24.70
折扣购买: 考古中国(下)/文化新旅丛书
ISBN: 9787500697848
1981年10月18日,位于北京大学院内南端的一处教授住宅区里突然来了 几位不速之客,他们手里提着大小不一的包裹,径直走进了著名考古学家和 古人类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吕遵谔的家。 这几位不速之客来自山东,他们是受山东省文化局的委派,来请吕遵谔 帮助鉴定不久前在山东省沂源县境内发现的一批动物化石。 当吕遵谔看到来人拿出的一块瓢型动物化石时,一下子就被惊住了!凭 借自己多年的经验,他一眼就看出这可不是一般的东西,这很像是一块人的 头顶骨呀!况且已经被石化,它的年代肯定也是非常久远了。 那么,这块头骨化石又是怎样被发现的呢? 1981年8月,山东省文化局在全省组织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沂源县被 指定要把普查的重点放在古人类遗存上。 这是因为沂源县在1965年的时候,在县内土门镇黄崖村北的千人洞发现 了部分打制石器和动物化石,还有烧土和灰烬。经鉴定,属旧石器晚期的古 人类遗存,距今约两三万年,这在当时是山东唯一的一处旧石器古人类遗存 。省里要求沂源县在第二次文物普查中,把重点放在古人类遗存的查找上。 20世纪80年代初的沂源县,还没有专门的文物管理部门,文物工作由当 时的县图书馆代管。当时从县图书馆抽调了四位工作人员组成了文物普查小 组,由县图书馆副馆长张文明任组长。县里要求对境内已知洞穴要认真仔细 地做一遍调查,同时做好重点区域的群众调查访问工作。 1981年9月16号,普查人员对地处纯山区的土门镇进行了重点走访和考 查,并在一个山洞里首次发现了动物化石。 当时的普查队员杨雷只有18岁,如今担任沂源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的他 ,回忆起28年前的那个情景,仍是激动不已。采了很多,那个工具包里边都 装不下了,然后就用雨衣把它包起来。在我往车子上拴的时候,陪着我们一 起去的一个民工就说,你要这个干什么?他不理解,我们就给他解释,说是 这很重要,很有可能有人类的遗存在里面。这时候他就指着前方下边沟的对 面,说在那个地方我们修路的时候挖出来的比这个还要多。 那位民工的指点给了普查_人员很大的惊喜,他们连续几天在民工所指 的土门镇骑子鞍山下一条新修的公路旁进行了仔细搜寻。在路旁山脚的岩石 缝隙,在修路清出的土石堆里,他们不断采集到一些动物化石。9月18日下 午,在清理被公路切断的山洞底部浮土时,杨雷被一件异乎寻常的化石给吸 引住了。就跟小瓢似的一个小东西,当时我们也拿不准它是个什么东西,因 为它跟其他的动物化石拌在一起了。对面的徐淑彬老师也看着我问,怎么不 干了啊,他一看见这件东西就问我,你挖了个什么东西啊?我说我拿不准, 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我们两个看了一会儿以后,他突然说了一声:是不是 头骨啊? 当时徐淑彬和杨雷都很年轻,对文物工作非常热爱,然而他们毕竟没有 受到过正规的专业培训,面对这件像是人类头骨的化石,虽然不敢做出明确 判断,但似乎都有了一种强烈的预感:一次重大发现就在眼前目。这时候我 们采用了一个什么办法,就是我用手柞一下他的头,他柞一下我的头,然后 再放到这个顶骨上边,一量差不多大,所以说就是我们自己来了个土办法, 鉴定了这个,肯定它是头骨。 几位年轻人在肯定了自己的想法之后,马上向馆领导做了汇报。此时天 快黑了,他们小心翼翼地把头骨化石取了出来。 为确保化石不受损坏,他们还想出了一个办法,把它放在随身携带的安 全帽里面带了回来。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