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增订版)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增订版)
作者: 阿城
出版社: 上海三联
原售价: 48.00
折扣价: 29.80
折扣购买: 闲话闲说:中国世俗与中国小说(增订版)
ISBN: 9787542664730

作者简介

阿城,本名钟阿城,一九四九年生于北京。杂家,文字手艺人。

内容简介

阿城谈世俗 世俗既无悲观,亦无乐观,它其实是无观的自在。喜它恼它都是因为我们有个“观”。以为它要完了,它又元气回复,以为它万般景象,它又恹恹的,令人忧喜参半,哭笑不得。世俗总是超出“观”,令“观”观之有物,于是“观”也才得以为观。 我讲来讲去,无非也是一种“观”罢了。 孔子是**清晰实际的思想家,有活力,肯担当,并不迂*,迂*的是后来人。后世将孔子立为圣人而不是英雄,有道理,因为圣人就是俗人的典范、样板,可学。英雄是不可学的,是世俗的心中“魔”,《水浒》就是在讲这个。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其实常常是“群雄并起,天下大乱”。历代尊孔,就是怕天下乱,治世用儒,也是这个道理。儒家的实用性,由此可见。 鲁迅在《而已集?小杂感》里写过一组互不相干的小杂感,其中的一段杂感是:“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回教徒,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者,懂得中国大半。” “不憎道士”的一段,我却很久不能懂。终于是二十岁里的**在乡下豁朗朗想通,现在还记得那天的痛快劲儿,而且晚上正好有人请吃酒。什么意思?说穿了,道教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也就是全心全意为世俗生活服务的。 女子在世俗中特别韧,为什么?因为女子有母性。因为要养育,母性极其韧,韧到有侠气,这种侠气亦是妩媚,世俗间**等的妩媚。我亦是偶有颓丧,就到热闹处去张望女子。 民国初年的反“吃人的礼教”,是宋以后礼下庶人的反弹,只不过当时的读书人一竿子打到孔子。孔子是“从周”的,周是“礼不下庶人”的。我说过了,被误会的总是孔子。 1、 出版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订万字长文《中国世俗与中国文学》——二十年前有一本小册子叫《闲话闲说》,**重提,希望将中国文化与文明做*多的联系。 2、 阿城先生的闲话体中国文学史,六面玲珑两面刺——用世俗之眼观照中国文学,赏读历代小说的气象万千,从孔子到《史记》,从《**梅》《红楼梦》到鲁迅,告诉读者“经典的另一种读法”。他将杂学古今的学问通识,放进趣味盎然的世俗世界里入味打通,尽显清谈风格,是其思想集大成之作。 3、 理想国典藏本,至美书装,陆智昌装帧设计——精装小开本,书装朴素典雅,贴近阿城先生文字的温度和冷闲风。封面选用*本古沉香纸,烫金意象,裱封重现作家油印手稿,还原经典味道;内文书纸柔顺绵软,阅读感舒适,常读常新;小开本轻盈便携,适于在书桌、*头、旅途中阅读,是值得**珍藏的经典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