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新星
原售价: 128.00
折扣价: 88.13
折扣购买: 易小荷女性文学套装
ISBN: 9787513351201
易小荷 作家,四川省自贡市人,代表作《盐镇》《惹作》。
《盐镇》 1、古镇也就是随处可见的那种古镇的样子,青色的石板路把两旁青瓦白墙的民居分开,夜晚时分进入田间湿地的人们,手里需要紧紧握着驱蛇的棒子;全身大花颜色的妇人一到出太阳,就连忙抬出簸箕晾晒粮食和咸菜。在当地,至今人们都相信只有脾气最怪异的人才能做出味道最辣的冲菜;把内衣裤挂在陈家祠门口的妇人,也能种出最吸引游客的昙花。在这个地方,每逢春节前后,金黄色的油菜花把整个小镇包裹起来,那也是一年一度街上飘洒榨菜籽油味道的时候;暗沉的天空下,所有的街景都呈现出来水墨的颜色,长年居住于此的人,表情闲散,那种表情仿佛从童年开始就似曾相识。 2、去往古镇的路上,会路过大片的农田,还能看到成群的白鹭,所有的三轮车、农用车都在用生命狂摁喇叭,阳光冷峻,铁匠铺打铁的火花,和棉花铺里面的片片飞絮却如此充满活力。一个撑着长竿的摆渡人刚刚抵达码头,把河对面的村民带上古镇街头,头顶笼罩着的天空泼上了几片云束,大部分时候,天空和这片土地的人们一样,拥有得并不多。 3、这样的小镇,特别适合作为一个样本,用以管窥更广阔的真实中国的面貌。对于西方人而言,它的位置似乎可以等同于“锈带”——二十世纪之初的伯明翰或者二十世纪后期的底特律。 我在当地陆续住了一年,采访了近一百位当地居民,和无数人做朋友。这里面的女性,尤其让人动容。古镇的辖区总人口约为四万, 女性占到其中一半。然而在 21 世纪的今天,我们在北京、上海高谈阔论女性权利的时候,她们仍旧重复经历着古老时代的轮回。我请她们吃饭,参加她们的婚礼坝坝宴,看她们做葬礼的道场,甚至和她们一起去请仙婆,尽一切可能感受她们的感受,从她们的角度打量世界,最后,不断“打捞”女性的幸存者。 4、贫困始终是古镇女性必须时刻抗争的敌人,而伴随贫困的是见识的狭窄和环境的逼仄,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次生灾害——来自家庭男性成员的欺压和剥削。这是一个男性相对游手好闲,不事生产的地方,婚姻和贫困成为套在女性脖子上的双重绞索——我目光所及的古镇女性,无一例外都在挣扎着求生,从十六七岁的辍学少女到九十岁的老妪,所得固然各不相同,努力却都一般无二。而生活本身的重压之下,她们还要遭受来自男人的普遍歧视和无休止的暴力。 书中大部分女性,或者目睹过母亲遭受父亲的暴力殴打,或者自身就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当她们通过努力工作改变生活处境的同时,还必须击败来自男性家人的“父权”和“夫权”,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5、史景迁在《王氏之死》中写道:“中国人对国史和县史的撰写至为周备,地方记录却多半未见保存。我们通常找不到验尸官验尸、行会交易、严密的土地租赁记录,或教区出生、婚姻、死亡记录之类的资料——而正是这些资料,使我们能对欧洲中世纪后期的历史,作极其周密细致的解读。” 古镇自然没有地方志,也没有比较成文的大事记,我费尽心力找到几本与古镇相关的书,其中只有一本“富顺作家文丛”系列下面有《神奇的仙市古镇》,里面介绍到了“川报第一人”宋育人、“传奇武林高手”罗跛三爷,以及各种神话传说,但是其中并无任何关乎女性的记载。她们默默无闻,终其一生被人忽略、被人遗忘。没有人知道她们如何存在、如何生活——不是她们不存在,而是她们被忽视、被遗忘。而我只想给这满街的女人做个见证,让她们的悲喜被记录,让她们被听见,被看见。 《惹作》 1、瓦曲拖村的人,大都不记得她的样子,也不记得她为什么而死。在这大山之间的小小彝村,一个女人的死就像一粒苞谷落进泥里,事实上,她们活着的时候也这样无声无息。 2、在这寒冷的冬夜,在这与世隔绝的大山里,在这样一间黯淡无光的土屋中,这个从没上过一天学的年轻女人、女儿、妹妹和母亲,一定想了很多: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女儿、让她彻底绝望的丈夫,以及那条走了再也没回来的黄狗,她一定也想到了自己,还有她这十八年的完全不值得回忆的人生。 3、这里并不是桃花源,他们需要接受各种大自然的严酷考验,一旦远行就要做好回不来的准备,他们要依靠“万物有灵”的信仰和毕摩、苏尼的加持,才能抵抗住蛮荒的孤独,艰难地活着。 4、唱完招魂,女苏尼大声发问:“苦惹作回来了吗?”众人齐声回答:“回来了!”苏尼闭上眼念念有词,忽然伸手一抓,像变戏法一般,指间凭空多了一只小甲虫,那就是惹作的灵魂,有着血一般的红色。在古老的咒语下,在氤氲的烟气中,那小小的甲虫像是有了某种神奇的魔力,众人慄慄不敢作声。苏尼把甲虫扔进汤盆,合上盖子,让惹作的灵魂在盐、血和粮食中得以安宁,她走到惹作面前,温柔地问她:“苦惹作,你回来了吗?” 5、苦惹作在四个女儿中排行第三,出生之前,她的阿母梦到一只豹子缓缓地从山峦间走过,于是给她取了个小名叫“日洛”,意思是“青色的豹子”;大名叫“惹作”,意思是“再来一个男孩”,类似于汉语中的“招弟”或“引弟”。但无论叫“日洛”还是“惹作”,都没能给家里带来太多吉运——按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她属于超生人口,县计生委的干部翻山越岭来她家罚款,实在找不到什么值钱的东西,最后只带走了一杆用了多年的秤。这事像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玩笑,直到十几年后,村里的同伴还在拿这事取笑她:“别人都值金值银,值千值万,就你,只值一杆秤。” 6、死亡随时随地都会发生,死于山洪,死于悬崖,最轻微的疾病都可能致命。这里的人大多都没有求医的习惯,如果觉得不舒服那就去睡一觉,睡一觉还不好那就喝两碗热水,喝了热水还不好那就去请毕摩,如果连毕摩都治不好,那就是天意如此。事实上,这里只有一种病,就是受到了鬼魂邪灵的侵扰,至于肺炎、肝炎、心脏病或癌症这些名称,它们在罗乌统统都不存在。 7、不过,和这里的许多事一样,背诵家谱也是男性的特权。对惹作这样的小女孩来说,背不背都无所谓,记不记得住舅舅的名字也无所谓,女人嘛,总归是要嫁出去的,就像没有舅父的杉树和竹子,本来就是任人砍、任人折的。 ★“她们的命运里,有你所不了解的中国。”深度书写中国底层女性生活、情感与命运的佳作。 《盐镇》:在川南盐镇,采访近100位当地居民,以12位女性在父权、夫权、时代、偏见中挣扎求生的故事,展开一个我们身边的、你不曾了解过的真实的底层中国。 《惹作》:深入大凉山腹地,寻找一个十八岁时“死给”丈夫的彝族女性的生命故事。在世界尽头,万物有灵,她们却仿佛没被保佑过,书写大凉山的魔幻与现实。 ★好评无数的年度之书,阿来、毕飞宇、罗新、梁鸿、毛尖、邵艺辉、许知远、李海鹏、严飞等众多名家力荐作者,原创非虚构典范之作。 在崇尚成功的社会里,它提醒我们,除了成功的世界以外,还有一个普通人的世界。而这正是文学本来要承担的功能。——茅盾文学奖作家 阿来 纵然太史公复生,也不见得会比易小荷做得更好。——北大历史系教授 罗新 既呈现了作为个体的血肉气质,也汇入了时代精神的沉渊。——作家 梁鸿 她们的故事跨越七八十年的历史,一个大时代呼之欲出。——社会学家 严飞 一个丰富的人类学样本,它的意义在于打开了我们的一个来路,提醒我们之前是这么卑微地生活。它让男人、女人重新被定义,也让苦难重新被定义。——作家 毛尖 ★沉浸式田野调查,一个珍贵的人类学样本:参加她们的婚礼,看她们做葬礼的道场,和她们一起去请仙婆,尽一切可能感受她们的感受,从她们的角度重新感受世界。 在位于中国”锈带“的边地小镇,在川西南的大凉山深处,她们隐身在日复一日的劳作中,生活的目标是家庭、丈夫、孩子,却从来不是自己。不被看见、不被听见的她们之前不是、现在不能、未来也不会是被记载的历史的一部分。但她们的故事不应该是历史的注脚。这次,我们终于可以听她们说。 ★在一个个位于中国“锈带”的边地小镇,你将看到两个中国——城市的,和乡镇的。 小镇中的每一个人都携带着各自独特的生命气息、命运经历从质朴无华的小镇走出来,既呈现了作为个体的血肉气质,也汇入了时代精神的沉渊。当我们在都市中谈论女性主义之时,她们在21世纪仍旧重复着古老时代的人生轮回,在婚姻和贫困、“父权”和“夫权”的夹缝里,挣扎求生。 ★从底层女性的视角重新书写历史——她们的故事跨越七八十年的历史,一个大时代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