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外交谋略

邓小平外交谋略
作者: 郭胜伟
出版社: 中央文献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1.95
折扣购买: 邓小平外交谋略
ISBN: 9787507324853

作者简介

郭胜伟,现任职于沈阳军区司令部,教授,大校军衔。主要有《现代闪击战》、《直升机梯队突击》、《隐形战场上的对抗》、《邓小平军事谋略》、《世纪伟人邓小平》(四卷本)、《把握时代发展趋势的邓小平》、《元帅智慧徐向前》等14部专著出版;有《孙子兵法精粹新编》、《邓小平对敌斗争艺术》、《毛泽东心理作战研究》等14部合著出版;有全军首批重点网络课程教材《战术学基础》、《分队军事训练概论》、《分队作战指挥》、《国防生军政训练》等12部教材出版。另有军政论文、杂文300多篇发表,共计1400余万字。获全军“八五”、“九五”课题、教学改革及优秀论文成果奖多项。

内容简介

三、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科学判断的历史性 贡献 邓小平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新判断,创造性地继承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战争与和平的科学理论,这是邓 小平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学说作出 的重大贡献。这一贡献突出地表现在: (一)科学地分析战争与和平这对社会现象产生 及其发展变化的时代条件,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代 世界两大问题的重要思想 马克思主义战争观分析人类社会战争与和平现象 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强调要把这一现象放到一定时 代背景下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加以考察。马克思和恩格 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第一次科 学揭示了战争与和平同一定历史条件下社会生产方式 发展演变的关系,开辟了人类社会正确认识战争与和 平现象的新天地。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 时代条件下,对战争与和平现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阐明了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战争 与和平的新特点,从社会矛盾焦点和斗争主题的角度 ,突出强调了战争与革命的时代特征,以极其鲜明的 阶级性和革命性,对战争与和平、战争与革命之间的 关系作了进一步的发挥。邓小平对新形势下战争与和 平问题的研究,同样站到了时代的高度,充分体现了 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与战争观、和平观的有机统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 方面的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进入80年代以来 ,这种变化使人类社会进到了一个同以前的战争与革 命时期不相同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主要表现为:一 是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经济上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关系 进一步发展,而相互间争夺领土、资源、市场的矛盾 则有所缓和,尽管它们在合作、协调中仍存在着各种 形式的磨擦和冲突,但远没有闹到兵戎相见的地步, 没有爆发本世纪上半叶及其以前那种频繁发生的帝国 主义国家之间的战争和世界大战。二是资本主义与社 会主义两大社会体系在战后形成了对立中的共处竞争 局面。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曲 折发展,帝国主义国家在不放松军事准备的前提下, 改变了同社会主义斗争的策略与方式,以“和平演变 ”为主的战略代替了以武力扼杀为主的战略。同时,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一系 列自我调节,并在战后发生的新技术革命推动下,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缓解了内部的社会矛盾,使资本 主义同社会主义在共处竞争中保持了经济上的优势地 位,在世界范围内尚未形成引发大规模无产阶级社会 主义革命的直接条件。三是在世界性殖民主义统治迅 速解体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 国家的矛盾,已经衍生和发展为具有新的意义的“南 北矛盾”,即发展中国家同发达国家之间的矛盾。发 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贫富悬殊,成为世界经济 繁荣的巨大障碍和导致国际局势动荡不安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