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髋手术学:开放手术、关节镜及内镜技术

保髋手术学:开放手术、关节镜及内镜技术
作者: [法] Nicolas Bonin [意] Filippo R
出版社: 中国科学技术
原售价: 198.00
折扣价: 134.70
折扣购买: 保髋手术学:开放手术、关节镜及内镜技术
ISBN: 9787504697677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第 1 章? 关节灌洗、滑膜切除、活组织检查和游离体取出 一、概述 髋关节镜是治疗髋关节滑膜疾病的最佳选择。滑膜的病变种类很广泛,但髋关节外科医生有两个必须了解的病理诊断:滑膜软骨瘤病 [1-3] 和绒毛结节性滑膜炎 [4-6]。这些罕见的病理是由滑膜的化生发展而来的。当年轻成人出现机械性髋关节疼痛且 X 线表现正常时,应探查是否存在滑膜病变。 滑膜软骨瘤病是一种以软骨结节(软骨瘤)或继发性骨化软骨瘤(骨软骨瘤) [7] 为特征的良性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骨软骨瘤病和继发性骨软骨瘤病两种类型。其中,软骨和骨碎片来源于创伤或骨关节炎。这些结节可嵌入、带蒂或成为关节腔内的游离体。大多数情况下,软骨瘤位于髋关节周围间隙,特别是不同的滑膜隐窝。但在探查时必须检查中央间室,以评估软骨状态和寻找中心凹下凝集性软骨瘤。评估疾病复发的风险可采用 Milgram 的疾病发展阶段理论。当软骨瘤完全游离时,意味着滑膜增生不活跃,软骨瘤病复发的风险较小。疾病的预后可通过软骨损伤和软骨病变来评估。如果软骨状态尚可,在反复发生软骨瘤病的情况下,可以建议重新进行关节镜检查。如果软骨损伤太严重,应该考虑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8]。 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是一种良性的滑膜增生 [9, 10],具有两种形态:以坚固的致密结节、无柄或有蒂为特征,偶尔见出血沾染变红,以及可以看到主要的肥厚性滑膜增生的弥漫型。病变的滑膜呈绒毛或结节状,其颜色为赭色、棕色或红棕色。弥漫型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复发的风险很高,并且与滑膜全切除术是否彻底相关。弥漫型伴软骨病变者预后较差 [11]。弥漫型复发的风险高达 50%,最终,关节破坏者需要行髋关节置换术。 滑膜病变的治疗十分困难,因为观察不同的关节囊隐窝并寻找可能聚集其中的滑膜和游 离体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为避免医源性损伤,花时间进行充分显露是很重要的。患者大多数是年轻人,尽可能避免软骨受到医源性损伤是最基本的原则。在少数案例中,尝试了在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小的Hueter 入路治疗中央间室,可能是一种减少有创性损伤的方法 [12-14]。 完备的外科手术计划和完整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施行滑膜切除术的质量,或者决定最佳的清理游离体的方式。例如,如果关节内充满了数百个大直径的游离体,且任何套管或夹持器都可以处理,是初次就进行关节开放手术的适应证。 本书由欧洲保髋领域的著名专家联合编著,其中多位著者是国际髋关节镜及保髋学会的创始成员或担任过学会主席,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深厚的科研功底,是保髋领域各个方面的领军人物。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保髋所涉及的各方面内容,详细介绍了最新理念及手术技术,语言简洁、精练,手术步骤及技巧清晰明了,加上丰富的术前、术后高质量的照片和视频,使得读者能够较快学习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