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秘新语

老秘新语
作者: 孙宪武|责编:宋辰辰
出版社: 作家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3.60
折扣购买: 老秘新语
ISBN: 9787521207590

作者简介

孙宪武1956年生,山东青岛市人。中**员。大学本科毕业。 1970年至1977年,在部队工作。先后任特务连文书,团、师新闻报道员(其间在《解放军报》学习过),师司令部作战资料员。 恢复高考后,考入临沂师专政治系学习,毕业后在青岛任高中教师两年。 1984年调入青岛市委、市政府青岛大学筹建领导小组任秘书。 1984年至1993年,在青岛市政府文教卫生办公室工作,先后任秘书、秘书处副处长。其间,在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秘书档案专业在职学习,并获本科学历。 1994年至今,在交通银行青岛分行办公室工作,任办公室主任兼发展研究处处长等职。 退休后,任青岛市办公室工作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所写杂文、评论、散文等经常被《青岛日报》《大众日报》及其他报刊刊登。 《老秘新语》是作者对已发表过的各类文章集中整理而成的。

内容简介

话说“照镜子” 照镜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常事。爱整洁的人,每天都要照几次,把自己梳理得干干净净。 对于执政者来说,“照镜子”的寓意*为深刻。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器重的大臣魏征病故。李世民悲痛万分,哭着说:人用铜作镜,可以正衣冠;用史作镜,可以知兴衰;用人作镜,可以明得失。魏征走了,我丧失了一面镜子。 一个大臣的去世,为何让皇帝如此悲伤?原来,魏征并非一般官臣,他是李世民的“镜子”,当时魏征在朝中任谏议大夫,专门负责向皇上“进谏”。魏征为了**的长治久安,敢于直言,向皇帝提出若干批评意见和建议,李世民虚怀若谷,认真听取魏征的批评和建议,并付诸改正落实,使他执政的23年,成为中国历**国泰民安、歌舞升平的“盛唐”。 李世民善于“纳谏”治国的精神,成为后人之楷模。**,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提出“照镜子”,其意义深远,恰逢时机。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来就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在有些单位和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而将此走了过场。开民主生活会,党委成员开展批评说什么“XX整天拼命工作,不注意身体”之类。批评乎,表扬乎?这分明是典型的“表扬与自我表扬”“吹捧与自我吹捧”式变味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根本起不到解放思想、动真碰硬的效果。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要照对镜子,找准问题。一方面,找问题,要以党章为镜,对缺点和错误多往深处、细处照,使之纤毫毕现;论危害,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自觉把党性正一正,把党员义务理一理,把党纪国法紧一紧,“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另一方面,又要倡导积极的善意的实事求是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大家坦诚相待、如切如磋、如琢入磨,总结经验教训,交流思想认识,达到帮助同志、增进团结、做好工作的目的。 照镜子要做到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永葆洁美容颜。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千万不能做 “会上查摆问题痛哭流涕觉着自己不是人,改正错误避重就轻装作人,风声一过我行我素还是那个人”式的风派人物,要真正对自己的作风之弊、行为之诟进行**大扫除,以“毒蛇在手,壮士断腕”的勇气痛改前非,以新的形象树立在人民群众面前。 得人心者得天下。民为邦本,自古而然。人心相背看作风。老百姓认识和评判一个政党、一个干部,*直接、*有力的依据就是观其作风。当年,“日穿草鞋,夜打灯笼”的苏区干部,唤起了工农千百万;“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长期锤炼,锻造了一支所向披靡的人民军队。那些卓励奋发的红色岁月仍如晨鼓暮钟,穿透时空,悠然回响,激励着我们。**,我们要照好镜子,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把疏远了的党群、干群关系恢复到心心相印、须臾不离的鱼水之情,为实现***汇聚起磅礴力量。 敬畏土地 三峡移民时,一位老汉带着儿孙跑到三峡岸边,用红布包了一包泥土带在了身边。他依恋不舍地说:“我们祖祖辈辈在这儿生活,这泥土是我们的根,走到天涯海角也不能忘。” 是啊,只有用汗水耕耘过土地的人,才会惦记着土地,感恩土地,他才不忘和敬畏养育自己的土地。 ***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群众好比“土地”,并反复强调,对人民群众这块“土地”、这份“热土”,永远低看不得,小看不得。低看了,己不稳;小看了,己难存。他一生践行着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人民群众中来、再到人民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周恩来**20世纪60年代到革命圣地延安视察,看到那里的人民群众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深情地说,解放这么多年了,延安人民群众还没有过上好日子,这是我们的失职啊!是延安这块“土地”用小米养育了我们,我们不能忘本。他嘱咐省、市和随行的中央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加大对老区人民的支持力度,让他们早日过上好日子。 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系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同志曾经深刻地说过,中国的老百姓*可敬、*可怜、*可畏。其中“*可畏”,说的是如果我们不善待老百姓,甚至欺压老百姓,那么老百姓就会与你离心离德,*终就会失去老百姓。他举了历**秦王朝压迫老百姓而引起陈胜、吴广农民大起义而推翻秦王朝的例子。同样,**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干部长期脱离人民群众,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甚至动摇了党的执政根基,如果久而不治,亡党**也并非杞人忧天。 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首先要做到不忘本。**元帅曾在他的诗里写道:“**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所谓“不忘本”,就是不要忘记了自己是打哪儿来的,胜利是怎么取得的,天下是怎么坐得的。作为执政党的干部,要深知**的一切都是人民给的,失去人民群众将会一无所有。所以,共产党人要知人民救命之恩以忠诚相报,知人民养育之恩以服务相报。而这种回报,是长期、无条件的,是永远无止境的。 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必须设身处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一是要善于听人民群众之所言,包括与自己意见不一致甚至是反对自己的话,都要听。良药苦口能治病,忠言逆耳可改误。当年***就是听了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不同意见而对边区工作实行精兵简政而大受其益的。二是要解人民群众之所惑,对人民群众思想上的认识包括错误的认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其从思想深处达到与党的路线的统一。三是要帮人民群众之所困,对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要千方百计给予帮助,暂时办不到的也要讲明原因并定出时间表,使人民群众要有盼头。四是要急人民群众之所需,要**时间了解并给予人民群众急所需的,不要将“应急方案”只为自己方便。五是要担人民群众之所忧,面对改革与发展中老百姓的后顾之忧要?想在前,并设计好解决这一后顾之忧的*佳方案,使人民群众在参与改革与发展的同时直接享受到好的成果,成为*大的受益者。 “达于上天,敬哉有土!”**,我们要成就事业,实现梦想,不敬“土地”、不靠“土地”,永远只能是空想。对于从群众中来的共产党人,必须时时不忘本,做到爱“土地”、护“土地”、敬“土地”、畏“土地”,使全部情,倾注于“土地”;让所有行,扎根于“土地”,*终使“土”沃苗壮,民富国强。 对于土地,我们只有精心呵护,才能长出丰硕果实、人畜兴旺,一起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对于人民群众,我们只有忠诚热爱,才能与你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共同实现***。 华夏土地,扎满我们生命的根须,永远是我们心灵皈依和朝拜的圣地! 打铁还需自身硬 “打铁还需自身硬”,多用来比喻领导干部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各项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为群众作出表率。 习近平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他的这番话说明理想信念对我们领导干部的“自身硬”是何等的重要!现实中,一些领导干部沦为腐败分子,坠入犯罪深渊,根本原因就是在于理想信念上出了问题。 领导干部对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要做到虔诚而执着,至信而深厚,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仕而有则学”。坚定理想信念,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而是一个需要个人坚持学习、终身不懈努力的过程。而我们的一些干部在为“仕”做官之前,还是愿意在寂静的求学中阻断外界的喧嚣,在不懈的奋斗中保持身心的清净,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一旦“学而优则仕”了,就仕而不再学了,好些的,整天忙于工作,只低头拉车,不抬头看路,而忽略学习;差一点的,要么整天研究什么“***”“明星情变”之类的无聊读物,要么将时间沉酣于迎来送往的歌舞厅、茶室酒吧。有些领导干部只在乎组织上入党,而忽视思想上入党,久而久之,与党离心离德,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学。”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为官从政,终生学习是一个不老的话题。 领导干部要使自己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就必须将身子沉下去,在那里经风雨、见世面,接受群众的监督和检验。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挑剔”。你的理想信念是否正确,就看是否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这只能将自己投身到人民群众中去,由他们来评判。领导干部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从群众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尤其是多听听群众的冷言冷语,尖锐批评,多问一问群众的烦心事、恼火事,从中获得真情况、真情绪、真忧苦,并以此修正自己的理想信念误差,作为决策、办事的依据。这样,才能得到群众的肯定和拥护。而一些领导干部长期浮在水面,脱离群众,使“鱼水关系”变成了“油水关系”;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广播里有声、电视上有影”,群众却难觅行踪。这些干部的共同特点是“拍脑袋”决策、“拍胸脯”保证、“拍屁股”走人。对此,群众从不买账,深恶痛*。因此,干部只有以虚怀若谷、从谏如流的胸怀,眼睛向下、甘当小学生的决心,拜群众为师的精神,才能使革命理想高于天,带领群众放飞梦想。 领导干部要保持党的理想信念不动摇,除了自身学习、深入群众之外,还得将其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戴上“紧箍咒”,涂上“防腐剂”,使他们不敢、不愿、不能滥用权力。因此,领导干部要守住做人、处事、用权、交友的底线,时刻警示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终日乾乾,翼翼用权,常思入党誓词,常怀育己人民,为党的理想信念而奉献终生。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打铁还需自身硬”。领导干部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以身作则,树立新的形象。 “照镜子”贵在坚持 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本来就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可在有些单位和一些党员干部身上不能很好地继承和发扬,而将此走了过场,出现了“会上查摆问题痛苦流涕觉得自己不是人,改正错误避重就轻装作人,活动过后我行我素还是那个人”的一阵风现象。 照镜子要做到持之以恒,才能使自己永葆洁美容颜。同样,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只有在“经常”和“长效”上下功夫,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得到群众的拥护。 首先,“照镜子”要找准目标。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我们制定的政策对不对,要看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也是我们“照镜子”的**标准。作为党员干部,不能单以遵纪守法为底线,而在工作中平庸无为,应该有*高的标准、*严的要求,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不能混同一般的老百姓,应成为前进道路上的火车头,成为干事创业的领头羊。 其次,“照镜子”要关注细节。中央领导强调,教育实践活动“要有针对性地查找问题,问题找得越具体越好。”改进作风,一些同志大事做不来,小事看不上,群众很反感。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只有办好了群众关心的这一件件小事、杂事、难事,才能换来群众的充分理解和真心支持。干部作风重小节,细微之处见精神。只有从自己做起,从平时做起,从细节做起,才能养成良好作风。当年,为了解决陕甘宁边区人民的生活困难,***要求领导干部并身体力行“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生产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正是这些“手摇纺车,南泥湾开荒”的边区干部与群众同甘共苦,自力*生,克服了反动派的封锁,唤起了工农千百万,唤来了“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的局面。如今,那些卓励奋发的红色岁月仍如晨鼓暮钟,穿透时空,悠然回响,激励着我们。 再次,“照镜子”除了自己主动外,还要发挥好群众的监督作用和制度的约束作用。一方面,要有“丑媳妇不怕见公婆”的勇气,经常在群众中“亮丑”,让群众“挑刺”“揭短”,让群众评头论足,让群众评判我们的政策和作为是否正确,以及时修正错误,总结经验。另一方面,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长效机制。如各级党委要求的每年一度的民主生活会制度,就是一项很好的群众监督制度。为了发挥长效机制,还可以创新思维和方式,如,有的单位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制定的每季一次“群众见面会”、设立征求群众意见“聚宝箱”并**专人管理的一些做法,都是开门“纳谏”、自觉“照镜子”的有益尝试。在此基础上,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再制定一系列对违规者以严厉的督查和惩处措施,使党员干部不能、不敢违背群众意愿行事,使“照镜子”成为党员干部日之必须,离之则无法生存。 通过经常性地“照镜子”,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就会得到发扬光大,把疏远了的党群、干群关系恢复到心心相印、须臾不离的鱼水之情,为实现***汇聚起磅礴力量。 改进作风要从培养“习惯”做起 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对作风的形成至关重要。习惯是形成作风的温床,作风显示出一个人习惯的优劣。 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说明一个人好习惯的养成,对其**品德的形成是何等的重要。方志敏同志被捕时,敌人从其身上未搜出钱和贵重物品,觉得不可思议,认为“这么大的官怎会没钱?” 方志敏回答说:“我们共产党人习惯了清贫,令你们失望了”是啊,正是这种“清贫”的习惯,铸造了我们共产党人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与人民同甘共苦,一起吃着“红米饭南瓜汤”,迎来共和国的诞生。革命胜利了,***反复强调,要求党员干部保持“两个务必”的作风,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焦裕禄同志就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代表,他有一句口头禅:“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道出了他在担任县委书记期间直接深入基层,与群众面对面进行调查研究、获得**手材料的工作习惯,成为县委书记的榜样、忠实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楷模。杨善洲同志养成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习惯,在老百姓看来“他当官不像官”,亲切地称他为“草帽书记”“草鞋书记”“泥腿书记”“农民书记”,真正做到了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做老百姓的代言人,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做老百姓的朋友,在工作上依靠和为了群众、做老百姓的办事员,一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而一些党员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中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不能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如:他们习惯自己给下面出题目,层层听汇报。而他们所听的这些汇报多是根据领导的偏好经过精心加工过的,往往听起来“顺耳”,吃起来“爽口”,其营养比起原汁原味要大打折扣;再如,一些党员干部习惯抛头露面,在做足表面文章上下功夫,干事不接地气,不讲实效;还如,有的党员干部管不住自己八小时以外的行为,习惯于灯红酒绿的生活,在生活情操上出了问题。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有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这一大自然的规律,说明人生的习惯、环境对于人的作风、本质的形成是**关键的。习惯是一个人心灵的流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其思想、道德、文明、志趣、知识等。“耳濡目染,不学以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都是这个道理。一些腐败分子的倒台,也从反面向人们显示了其“懒—馋—占—贪—变”生活习惯的演变轨迹。 因此,党员干部要从培养“习惯”做起,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自觉纠正“四风”。一方面,要从主观上努力,管住自己的“眼”,养成“向下看”的习惯;管住自己的“腿”,养成“接地气”的习惯;管住自己的“手”,养成“手莫伸”的习惯;管住自己的“嘴”,养成“戒吃喝”的习惯。另一方面,要营造高尚生活氛围,管好个人八小时外生活圈,慎重自己的交友圈,树立清正廉洁的情操,总之,要从培养自己工作、生活习惯做起,发扬好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对群众要“理直气和” “理直气壮”是指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对待群众,则不需要这种方式。***说:“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因此,作为党员干部,对待群众,要由“理直气壮”变“理直气和”,才能使党群关系永远处于鱼水之情。 今夏,央视曾报道了这样一条新闻:在河南省一条高速公路上,一辆瓜农的货车与一轿车相撞,造成拉西瓜的货车翻车,许多西瓜被摔烂,瓜农损失较大。经侦查,事故责任在于瓜农车速太快所至。按交通法规,处罚瓜农司机,无可非议。而交警支队的领导并没有简单地处罚了事。一方面,他们对司机进行交通法规教育,另一方面发动在场的人员帮助瓜农拣散落的西瓜,并发动支队交警买西瓜,使瓜农的损失降至*小。这一幕“道是无情却有情”的举动很是令人感动,传递了对待有过错群众的教育责任和帮扶情感。 而一些领导干部,自以为一贯正确,高高在上,习惯于发号施令,对基层、对群众指手画脚,把群众当作“训服工具”。对此,群众并不买账。“水至清则无鱼,人之察则无徒”。对群众过分苛求者,很难得到拥护,久而久之,自己就会成为让群众敬而远之的孤家寡人。 杜甫有诗曰:“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春天之所以充满生机,是因为有着和煦的阳光和细润的雨露;我们的党之所以伟大,是因它有容人的胸怀与和谐的氛围。习近平同志指出:“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细、做透。”这就要求我们领导干部在做群众工作时,不仅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还要注意工作方法和行动举措。一是要以身作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二是对群众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三是要用事实来证明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正确的。 在如何对待群众这个问题上,是“理直气壮”还是“理直气和”?看似简单,却反映出一个***的思想境界、工作方法、处事涵养。凡思想境界高者,则视群众如主人,一切以群众益出发点;反之,则把群众当奴隶,总是以命令、指挥、家长身份自居,高高在上。凡工作方法正确者,对群众总是百般呵护,耐心说服,细心引导;反之,则简单训服,粗暴干涉,甚至以“家法”替代“国法”。凡处事有涵养者,总是虚怀若谷,甘当群众小学生,处事接地气;反之,则高傲自大,把群众当阿斗,与群众关系如同油和水,甚至水火不相容。 有理不在声高,对于群众的不同意见,哪怕是错误的,也不能动辄训斥。要善于以“温柔的举措”引导其抛弃错误,自觉地聚集在正确群体中,为我们的改革、发展汇聚正能量。 群众观念是金融服务业须遵循的准则 群众观念不仅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改进作风的准则,也是金融服务行业必须遵循的准则。 近日,央视报道:一位病重老人临终前欲将自己的存款取出来。因自己行动不方便,委托亲人到银行办理。银行**次未将办理取款所需证件讲明,使老人亲属来回跑了几次也未办成。当证件齐全后,银行仍不给办理,硬要病重老人必须到现场方可办理。亲属无奈将老人用担架抬至银行门口,取款仍未办成,老人却被活活气死!消息一播出,舆论一片哗然。 人们纷纷不平:金融行业是以国有为主体而独自经营的服务行业,理应很好地为百姓群众服务,凭什么利用这种霸王特权刁难群众?究其原因,还是群众观念淡薄的问题,与“四风”同出一辙。 近来,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金融等服务行业为了获得*大利益,有的夸下海口,什么“客户是上帝”“群众是亲人”,什么“您的困难就是我们的牵挂”;有的许下愿,什么“走进xx行,实现你的梦想”“理财到x行,红利包你赚”。一旦群众、客户被引上道,则变成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 精明的商家都懂得这样的道理:诚信是经商的根本,回头客是聚财的基础。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把客户服务好,才能生财有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群众的拥护和信任才是聚财的不竭之源。很难想象一个不讲诚信、不为群众真情服务的行业,能走向辉煌。即使一时繁荣,但也不会持久。那些昙花一现行业的轨迹已向世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群众观念,不仅是我们党执政理国的根基,也是各行各业经营的准则。金融服务行业不能只顾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民心稳,国则安。社会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金融服务行业应该做社会稳定 的促进派,成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一方面,要真正把群众当“上帝”,时刻不忘本,把群众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另一方面,要从行动上为群众服好务,做到急群众之所需,帮群众之所困,解群众之所忧,助群众之所成,使每个服务窗口都能成为“宾至如归”的温馨港湾。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在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一些服务行业自觉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在不违背原则和规定的前提下,他们组成若干“爱心服务”活动小组,主动上门专为行动不便老人当场办公、服务,很受群众拥护。 得群众者得天下。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形势下,有了群众的拥护,还怕有打不赢的商战?但愿我们的服务行业都能树立良好的群众观念,使老人气死在银行门口的悲剧不再发生。那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服务者也该清醒清醒了。 要敢于担当 做“劲草”“真金”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我们的干部要敢想、敢做、敢当,做我们时代的劲草、真金。”坚持群众路线,就该为群众勇于担当,对群众敢于负责。 首先,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理想。要常思党章和入党誓词,时刻站稳政治立场,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而少数党员干部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有的不关心政治,无心干事,善于探听小道消息,玩手机传播低级段子;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与算命看相、烧香拜佛;有的甚至向往西方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等等。 其次,要有勇于负责的精神。尤其是在一起搭班子的成员,要胸怀宽广、敢于担当,要同舟共济、多补台。而少数党员干部,往往只在乎自己的权力,忽视了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有的遇到困难拈轻怕重,沾光的上,吃亏的让;有的遇到矛盾绕道走,不敢对错误正面交锋,在原则问题上当“和事佬”;有的出了问题上推下卸,自躲清白,与己无关;有的拉帮结伙,搞小团体主义,在班子里搞内耗,等等,使班子形不成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使群众没有依靠感。 再次,党员干部要有社会责任感。除了在本单位、本部门做群众的表率外,还要在社会上树立正气,传播正能量。不可以其昏昏,使人昭昭。而少数党员干部对落后的社会思潮等闲视之,甚至同流合污;有的是非观念淡薄,正义感退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的信谣传谣,在大是大非问题上人云亦云,忘记了自己的身份,混同于街头巷尾的小市民。 *后,党员干部要承担起管好自己家人、亲人和身边人的责任。一方面,要绷紧党纪国法的“高压线”,严格遵守廉政建设各项规定,*不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家人、亲人和身边人谋私利;另一方面,要坚守做人、处事、交友的道德“底线”,自觉抵制低级趣味、庸俗作风的侵蚀,加强意志磨炼,培养人生修养,做一个高尚、纯洁的人。*近,***同志对国资委纪委负责人在查处中国铁建招待费事件的报告上签字背书,并强调:有权就有责,责权要对等。“签字背书”就意味着承诺和责任,既是压力,*是动力。向党员干部传递了责任担当比权力*重要的信息。从一些腐败干部落马的案例中,我们看到了有多少人就是因听了枕边风而倒在石榴裙下的,可谓前车之鉴。 疾风知劲草,烈火显真金。“**兴亡,匹夫有责”,早已是妇孺皆知的名言警句,作为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经得起多种考验,自觉担当起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的崇高责任。 老秘讲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