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鹏山品水浒/当代名家品读系列

鲍鹏山品水浒/当代名家品读系列
作者: 鲍鹏山|责编:张佳彬//黄宝强
出版社: 中国民主法制
原售价: 88.00
折扣价: 57.20
折扣购买: 鲍鹏山品水浒/当代名家品读系列
ISBN: 9787516223390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一 泼皮太尉 高俅,有诸多技能傍身 。又会诗书词赋,为何最终 不能成为有用之才? 开卷之人,发迹之路 《水浒》一百单八将中 ,可谓悲喜遭际,结局迥异 。其中,鲁智深的结局是最 好的,他一生轰轰烈烈,最 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获得 了人生的真正大圆满;而相 比之下,林冲的结局却算是 最惨的:堂堂七尺男儿,既 没有战死沙场,也没有册勋 封赏,衣锦还乡,他一生追 求,尽皆落空。在生命的最 后岁月,林冲风瘫,只有独 臂武松照料,境况冷清凄惨 ,最终在六和寺中落寞死去 ,全没有了鲁智深圆寂之时 的哀荣。 我们对《水浒》的解读 ,将以悲剧人物林冲开始。 那么,施耐庵笔下这个充满 神秘和复杂的人物,走过了 一段怎样的人生之路?最后 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 让我们走进作者笔下的字里 行间,去深品林冲一生的跌 宕起伏与无奈遭遇。 在开始解读林冲之前, 那个一直横在作者笔下、第 一个出场的关键人物——高 俅是绕不过的。他和林冲的 命运,甚至与梁山水泊英雄 的整体命运息息相关,并且 贯穿始终。一个泼皮如何会 飞黄腾达,旋即成为太尉? 一个太尉又怎么会如此泼皮 ?一个高俅又如何会成为《 水浒传》的开卷人物?让我 们一起走近高俅。 历史上,高俅是宋代实 有的人物。但相关记载极其 简略,《宋史》上没有他的 专传。仅在《徽宗本纪》上 有两条极为简略的记载,其 中一条提到他在政和七年正 月被任命为太尉,对其生平 事迹,没有特别的褒贬揄扬 ,可见不是什么劣迹昭彰者 。 《水浒传》中的高俅, 大约脱胎于王明清的《挥麈 后录》。王氏笔下的高俅是 苏东坡书童,精通笔札,颇 风流儒雅,因而深得东坡赏 识,后来,归驸马王诜(字 晋卿),又在驸马府上遭际 端王,升官发达。但发迹之 后,仍然不忘苏氏之恩,可 见也不是很糟糕的人。 但《水浒传》作者却把 高俅与蔡京、童贯、杨戬并 列为“变乱天下,坏国。坏 家,坏民”的“四个贼臣”; 人们习惯上又把高俅列为“ 六贼”之一。作者把历史上 的高俅加以改造,使之成为 “乱自上作”的代表人物。也 就是说,《水浒》的作者只 不过是借高俅这个人物来表 现当时朝廷昏聩、流氓当政 的现实而已。 但是,《水浒》为什么 单单选高俅来做这样的代表 而不是比他更坏的其他人呢 ?实际上,选择高俅,正是 看中了他在《宋史》中没有 专传,记载简略。作者可以 放手来编撰,因为这是小说 啊。没有杜撰的自由,就不 能充分展示作者的才华,更 不能尽性表达作者的思想。 所以作者不选蔡京,不选童 贯与杨戬,正是这个原因。 《水浒》虽然开始于《 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 妖魔》,但那种怪力乱神的 写法不过是一个幌子,正如 《红楼梦》从“女娲补天”说 起,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的 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顽石开 始一样,都是“无稽之谈”和 “荒唐之言”。《红楼梦》的 真正开始是在姑苏城葫芦庙 里。 《水浒》的真正开始, 也不是什么张天师、洪太尉 ,而是东京开封府汴梁的那 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金圣 叹把从此开始的文字称作第 一回,而把此前的文字移作 楔子,是颇有眼光的。 金圣叹还在回前总批中 说出了这样做的好处:“一 部大书……先写高俅者,盖 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 则是乱自下生也;不写一百 八人,先写高俅者,则是乱 自上作也。” 按《水浒》的写法,高 俅原是一个浮浪破落户子弟 ,姓高,排行第二,自小不 成家业,只好刺枪使棒,最 是踢得脚好气毬。于是,京 师人也就不叫他高二,只叫 他“高毬”,发迹后,才把毛 字旁的“毬”改为人字旁的“ 俅”。毛字旁的毬就是“球” ,而这个单立人旁的“俅”, 在汉语里几乎没有什么意思 ,不能单独用。所以,我不 知道宋代的这个太尉为什么 偏偏起这个名字,按说他也 是一个肚里有些墨水的人。 那么,《水浒》写的高 俅,在发迹之前,是个什么 样的人呢?《水浒》是这样 写的:“这人吹弹歌舞,刺 枪使棒,相扑玩耍,样样在 行,而且还胡乱学诗书词赋 。”按今天一般人理解的素 质教育要求,他还真是一个 高素质的人才,至少比《水 浒传》中绝大多数好汉有文 化素养。梁山好汉中大概只 有一个浪子燕青具备他的诸 多技能。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