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九世纪

日落九世纪
作者: 赵益
出版社: 江苏人民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2.20
折扣购买: 日落九世纪
ISBN: 9787214255709

作者简介

赵益,文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文化史相关专题研究。著有《六朝南方神仙道教与文学》《丘处机》《王霸义利:北宋王安石改革批判》等。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从光明走向黑 暗的时代。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 年)五月的一天,日暮时分 。初夏的夕阳在飞沙蒙蒙的 深处摇摇欲坠,把最后一抹 光彩撒向重重檐甍的长安城 。从皇城中向东北遥望,远 方高处红墙碧瓦的大明宫, 仿佛就像是一位悄然独坐的 巨人,披着满身的流光溢彩 ,在最后的辉煌中,无语沉 思。 帝国的重要官员们都在 皇城中忧心忡忡地等待着。 三天前皇上就已经因病重不 视朝政了,几天来没有好转 的迹象,刚才不久甚至传来 了皇上下诏令太子监国的消 息,一切似乎都表明:天子 大行的时刻即将到来。 夜幕渐渐降下。红烛轻 烟中,无数心绪,袅袅升起 。此时此刻,当今天子御临 天下,业已十有七年。三十 多年前的玄宗天宝年间,中 原大地上发生了一件惊心动 魄的事件,历史上称其为“ 安史之乱”,这一场中央与 叛乱势力的大决战持续了七 年之久,实际上,它的余波 和由此带来的纷争局面远不 止七年。玄宗以后是肃宗, 肃宗以后是代宗,肃、代之 际国家的现实就是为这一场 斗争所带来的恶果而疲于奔 命。这是一段从噩梦中醒来 却又无法摆脱恐惧梦魇的日 子,也是一个令人忧伤与无 可奈何的时代。回忆往事, 历历如在昨日,又如何不让 所有人感慨万端! 就在此时,大明宫紫宸 内殿突然灯火大亮,一片哀 号之声划破了夜空的寂静: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停止 了呼吸,时年五十八岁。慌 乱之中,似乎只有太子不为 所动,依旧静静地跪在父皇 的榻前,表情异常肃穆而凝 重,只见他深深地直视着前 方,坚毅的目光仿佛穿透了 一切障碍。 八天后,太子李适即位 ,成为唐帝国第十二位皇帝 ,后来的庙号称德宗。这一 天是公元779年的6月18日 ,离八世纪结束九世纪开始 尚有二十一年。 在古代中国,任何一种 政治斗争,都是从一个皇帝 开始,又从另一个皇帝结束 的。只要有一个高高在上的 天子存在,这一周而复始的 循环就无始无终。 “安史之乱”中走出的新 帝 新一代天子似乎并不是 一位庸懦之主,但是他的有 为之志 是否能够实现,却还是 一个绝大的未知数。 天子驾崩是国丧,古代 传下来的礼法要求臣下服“ 斩衰”三年,这是古代五种 丧服制中最长的一种,子服 父丧,就必须遵照这一礼制 ,三年之内不应考、不做官 、不婚娶。不过,这对于国 家显然是不适合的,假如朝 廷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无所事 事,天下还不知要乱成什么 样子。礼法无非是治天下务 须以孝为本的意思,因此为 达到目的,从权变通就是无 可非议的了。这种做法似乎 是从仁孝的汉文帝开始的, 他把三年的时间缩为短短的 三十六日,大唐自高宗以来 ,都是遵照此制行事。先帝 的遗诏更是效法列祖的宽仁 厚爱,要求“天下吏人,三 日释服”,也就是说,只需 服丧三日。本来这并无可置 否,但是在治丧期间却为此 闹出了一场风波,起因来自 一位性格刚急、为政苛细的 大臣常衮。 常衮数年前就出任宰相 ,此刻正独当枢务。或许是 出于对先帝的爱戴,或许是 出于其他一些原因,坚持大 臣也要同嗣君一样服丧二十 七天。为了证明言出由衷, 他在守灵时动不动就放声大 哭,弄得其他人十分尴尬。 这一天,常衮照例又悲 从中来不能自已,哭得趴在 了地上,随从只好走上前去 把他扶起。中书舍人崔□甫 对这种矫情实在是不能容忍 ,指着常衮对众人道:“臣 哭君前,要人扶起,天下有 如此的礼法吗?” 崔□甫字贻孙,进士出身 ,初任寿安县尉,后历任起 居舍人、司勋吏部员外郎、 御史中丞等,一直做到中书 舍人。其时中书省长官中书 侍郎空缺,□甫代理省事。 p2-4 把文学式的叙述和历史结合,抛弃纯粹理性的分析,让读者产生对人物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