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现代
原售价: 79.80
折扣价: 51.10
折扣购买: 我的春秋我做主之最后的霸主(上下)
ISBN: 9787514372939
海棠栖露,原名刘佳。洞庭南畔愚鲁夫,湘省北鄙等闲汉。其人才高四斗,破书十卷,出口若成章,落笔似非凡。读《春秋》而未深明大义,写“春秋”却常道貌俨然。谈笑虽无鸿儒,往来亦无白丁。室外梨花自香,堂内贤良珍藏。夫子曰:此即海棠。
大风起于东南之末 对于今人而言,这是一个时间和地点均未能明 确的场景。 大概在公元前12世纪末的某**,岐山脚下的 某一处所,两名男子正偷偷摸摸地准备离开周部落 去往远方。 这两名男子非盗徒,亦非越狱之囚犯。他们是 两兄弟,哥哥名叫太伯,弟弟名叫仲雍。他们的父 亲,乃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史称周太王是也。 在《史记·周本纪》的记载中,古公宜父是周 部落兴旺发达的关键人物,他“复修后稷、公刘( 此皆周人祖先)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 “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 除了为政修明,古公亶父对待婚姻爱情的观念 也令人眼前一亮。根据孟子老先生的记载,古公宜 父专爱妃子太姜,不娶其他妻妾,故而“内无怨女 ,外无旷夫”。 这一点在威权统治和生殖崇拜的奴隶社会极为 罕见,后代社会要效仿古之贤良,不妨从这方面做 起。 太姜为古公亶父生育的第三个儿子,名叫季历 。 季历辅佐古公宣父治理部落时,有贤德的令名 。他的儿子昌则*胜一筹,在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 圣明之兆,以至于古公亶父当着族人的面儿发出了 “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的感叹。 用“昌”来称呼昌(是不是很贫嘴),或许大 家会陷入认知的黑障,一时半会儿搞不清楚他到底 是谁。如果把昌流传于世的名字亮出来,也许大家 的感觉会有所改观。 昌,就是大名鼎鼎的周文王,俗称姬昌。这下 看起来顺眼多了,对不? 当然,季历和昌的出息并非本节叙述的重点。 我们要关注的,是太伯和仲雍听完父亲那句缺心眼 儿的感叹后,所做出的应对措施。 大家都知道,周人的继承法则讲究有嫡不传庶 ,嫡子里面又分先长后幼。异*古公宜父双腿一伸 ,太伯享有*优先继承权。 而一旦太伯继位,周部落的下一任首领将是太 伯的嫡长子,继而是嫡长子的嫡长子,如此循环不 *。 除非太伯无后,仲雍才有机会从太伯手中接掌 部落首领之位。接下来又是嫡长子传嫡长子的无限 循环。 除非仲雍也无后,才能轮到季历上。 这也就是说,季历理论上拥有继承权;但这种 概率**小,小到趋近于零。 那么问题就来了,既然连季历都几乎不能指望 继位,昌继位就*是无根之水、无本之木了。古公 宜父关于昌有朝一目将带领周部落走向新时代的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