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意的名义

以创意的名义
作者: 曹雪
出版社: 上海人美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4.20
折扣购买: 以创意的名义
ISBN: 9787558622694

作者简介

曹雪:设计师、画家、专栏作家。德国外交部特邀高级访问学者。广州美术学院视觉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教授。他努力践行设计为社会、国家服务的理念,积极推动设计创新。他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吉祥物的总设计,并设计了广州首个城市形象标志及广州公安形象标志、亚洲美食节标志等,获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并获得过德国红点、IF、IDEA、Pentawards等诸多奖项。他致力于设计教育改革与创新,并获得南粤优秀教师及全国十佳设计师的称号。他策划的“塔外”设计展已于伦敦、米兰、巴黎、雅典及马德里等地成功举办了四届,坚持以设计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在业界、学界享有崇高声誉。

内容简介

末与未 假如2012年真的是世 界之末,想必那些从事自 然学科研究的科学家们也 就法术殆尽,再也无力去 拯救地球及其所承载的一 切生命体了。尽管霍金先 生近来四处放言,为地球 寿命又多“争取”了一千年 。但这毕竟还是知道“结 果”后的活着。尤其是国 人,绝大多数都是为了下 一代乃至下下一代而奋斗 与生存着的。为此,人们 的“心思”岂能没有改变? 不仅如此,众人所望,在 临近“别世”之前,也能喝 上一口“心灵的鸡汤”。于 是乎,那些社会学家或艺 术家们似乎倒有了大显其 “剩余价值”的机会,正好 比电影《泰坦尼克号》中 那几位自己已死到临头, 却坚持以音乐为人们的灵 魂祈祷的提琴手,上帝也 为之动容。 人之所以是人,不在 于其肉身,而在于其精神 ,从唯物到唯心,才称其 为完整。同样,地球也不 是成就与承载生命的唯一 功臣。而只要是人,对于 未及的夙愿和理想,就不 可能有绝对意义上的“死 而无憾”。换言之,“怕死 ”本就不是什么丑事,亦 无关年幼与年迈、贫穷与 富足。而相对于一个“唯 物”的生命体而言,倘若 未存一丝“唯心”的期许与 愿望,反显得其“生而有 憾”了。况且,作为一个 社会人,有憾、无憾,还 不全由自己评说,除非大 家共认,某个生命体的逝 去,酿成了举世的缺憾, 方能显示出其人生一世的 价值与意义,但其前提必 须是:他(她)曾经或始 终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爱过 或诠释过生命,并能感召 于别人,亦无关权贵与庶 民之身份。 乔布斯曾在他自定的 无数个“末日”来临之前, “看到”并“享受”到了“生命 ”延续的喜悦。而他在世 时显露出的“怕死”,绝非 悲观与消极,却更显其对 于“来世”的乐观与积极。 咬另一个未知世界的苹果 ,他又先行了一步。换个 角度看,乔布斯也算得上 是一名“灵魂工程师”。再 看回我们:无论末世、未 世,“怕死”者不丑,“等 死”者,就糗大了。 “慢”之品 2011年的初春,在组 织完一场红酒酒标设计大 赛之后,我带着三名获奖 学生,去意大利开始了为 期十天的“经典酒庄之旅” 。 若是在罗马、佛罗伦 萨、威尼斯等一些重点城 市,你满耳听见的一定是 行色匆匆来自世界各地游 人们的喧闹声,相比之下 ,我们此次的造访之处, 却充耳只闻犬吠鸟鸣。几 乎每个酒庄的主人都会对 我们说:“你们是首批来 到这里的中国人。”虽然 我是第二次来到意大利, 但此行却非比以往:因为 酒庄需要依葡萄园而建, 故多半都处于寂静的山野 乡村(也是我最向往的地 方),时间在此亦仿佛变 缓。显然,对习惯于凑热 闹、争先进的当代中国大 学生来说,此时此地,要 么就是“寂寞难耐”,要么 就是“心动过速”了。 首个晚宴,便进入了 此行的主题——主人捧出 所有自产佳酿请我们逐一 品味,我等“粗”人,实在 难分高下也受之有愧!品 味乎?品位乎?难以言明 !几番举杯,已不觉夜色 当空,红晕当头。我方的 一个学生竟忽然间按捺不 住地向主人恳请:能否来 一杯可乐聊以解渴。酒庄 里点可乐?我的尴尬之状 可想而知!片刻,此位曾 经去过中国的洋“地主”总 算开了腔:“你们中国有 太多的年轻人受美国快餐 文化的影响较深,不仅疲 于奔命、缺乏锻炼,又爱 吃喝些不健康的东西…… 我们欧洲人讲究的是慢慢 地享受生活,品味生活… …”此话实在耳熟能详, 早年,我于德国做访问学 者时,德国人也对我如此 一说。记得当时,我还暗 自地回应:真是饱汉不知 饿汉饥。要知道,在苏州 拙政园里,我们的祖先们 也曾有过“听香”二字的幽 静号慵懒,毫不亚于维瓦 尔第在《四季》套曲里所 描绘的情景。怪只怪我们 曾经“慢”过太久,渐渐地 ,让危机感替代了幸福感 。 提起“慢”,更能体现 在意大利人驾车之文明上 (也许罗马例外):我们 经过的不同地区或城镇的 十字路口,均不见悬挂有 信号灯,司机驾车于此, 会自觉减速,礼让三分; 同样,凡遇石子、灰尘或 水渍路面,更会本能似的 放慢车速,以防殃及行人 ;高速公路上,所有的大 货车车尾均贴有上面印着 “70”“80”或“90”的圆形标 志,旨在请路人们共同监 督该车在城市一般道路或 高速公路上的最高行驶速 度;不仅如此,在每辆货 车上,还安装了“黑匣子” (行车记录仪),以便让 交警随时抽查“司机每驾 车2小时就必须休息一次” 的安全规定,别要钱不要 命!虽然如此看来,“慢” ,不仅仅是用来品味的, 它的初哀正起于对人的尊 重。对于当下的国人而言 ,在谈及方方面面的“修 养”之前,恐怕需要“休养 ”在先。慢——往往能给 人以更多的思考时间与空 间。 P22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