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

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
作者: [美]简·赫斯菲尔德 著
出版社: 广西师大
原售价: 78.00
折扣价: 46.10
折扣购买: 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
ISBN: 9787559841230

作者简介

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美国当代女诗人、散文家、翻译家。1953年出生于纽约,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已出版《之后》《美》等九本诗集,并著有诗歌研究类散文集《九重门:进入诗的心灵》《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两本,另有多部日本诗歌集的编选和翻译作品。 译者简介 杨东伟,1989年生于湖北兴山。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美国康奈尔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新诗研究,兼事诗歌和诗论作品翻译。 校译者简介 王家新,诗人、翻译家、诗歌批评家。著有诗集和诗论随笔集多种,翻译集《灰烬的光辉:保罗·策兰诗选》等多种。王家新被视为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批评和翻译也产生了广泛影响。

内容简介

任何一首好诗的深处都 潜藏着一种神秘的生命力 ——它千变万化,难以捉摸 ,充满活力。“创造性”与“ 生物”共享相同的词源,并 携带着相似的呼吸般的活 力,相似的活跃度、精准 度以及多元创造的能力。 创造性植根于发展和上升 之中,植根于全新而自主 的存在之中。当一首好诗 睁开眼睛,我们会感到有 什么东西在搅动,在颤抖 ,在游向这个世界。诗歌 作品不仅是对内在或外在 感知的记录,而且能够通 过词语和音乐创造新的感 知的可能性。当我们用诗 的眼光去观看与聆听,一 些独特的领域就会展现在 我们面前。这些领域显然 是必要的,因为没有一种 人类文化能缺少音乐与诗 歌。 我们赞美艺术作品的一 种方式是称它拥有了“视力” ,好的诗歌与独具慧眼的“ 观看”总是同时出现。然而 ,在艺术最具洞穿力的“眼 睛”获得我们所谓另一种“视 力”之前,变形是必不可少 的。眼睛和耳朵必须学会 放弃功能性的习惯,取而 代之的是为了自我之目的 而享受参与的愉悦。艺术 作品不是从树枝上摘下的 果实,而是艺术家、接受 者和世界的成熟合作。 画家通过画笔和色彩表 现感知到的愉悦。诗人热 爱着世间的存在之物,用 抽象的、近似无形的语言 抒写身体与感官的愉悦。 举个例子,想想杰拉德·曼 利·霍普金斯诗中那通过语 言“观看”到和“聆听”到的激 情与感性吧。即使在散文 中,霍普金斯也如饥似渴 地关注存在的形态和形式 ,它们栖息于独特的词语 中间,这些词语经过了精 确的打磨和最精密的校准 ,并被注入了“跨界”带来的 喜悦。下面是他写于1873 年2月24日的一篇日记: 在雪中,平顶的山丘和 山脊的边缘起伏如波浪. 隆起的纹路上下排列,像 极了树木的年轮,也似地 图的投影。风所造就的这 些,我想,当然是雪堆, 但事实上它们是雪浪。雪 堆锋锐的脖颈有时被倾斜 的凹槽或沟渠折断。我想 这准是因为风在吹积出雪 堆后改变方向,将雪浪又 抛洒到雪浪的身体上。整 个世界一片空明自在,自 由行动之机缘落入了秩序 和目的之中:从我的窗口 向外望去时,只见扫帚随 意扫出的杂乱雪块和碎雪 堆。在通向霍德林地的原 野上,脚步在深及脚踝的 雪地上趟出一条沟壑,而 穿过树林,我们就能看见 河流。 这种叙述既亲密,又有 着身体的参与感;既唤醒 了感官,也唤醒了心灵。 想想“雪堆锋锐的脖颈”吧! 此外,我们会进一步审 视这场雪,探究它能产生 怎样的影响。在这个片段 中霍普金斯的洞察力具有 惊人的当代性。“自由行动 之机缘落入了秩序和目的 之中”——甚至当前的理论 家们可能都会同意这个句 子极具复杂性。霍普金斯 的思想从冰天雪地的燧石 上进出抽象的火花,又像 诗人的思想一样:返回事 物的领域,接受考验与确 认。诗人回到了雪的样子 ,像被扫帚从前门扫过: 这个意象的视觉呈现与诗 人在自然界中发现的理念 相吻合,也因此得到了验 证。这个片段,正如霍普 金斯日记中的其他描述和 记录一样,只可能出自一 位热爱仔细观察的作家之 手,只可能出自一位用全 部身体、情感和心灵去“观 看”的人。P5-7 1.本书作者简·赫斯菲尔德获美国唐纳德?霍尔-简?肯庸诗歌奖、美国国家艺术基金奖、古根海姆奖、洛克菲勒基金奖和美国诗人学会奖金,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研究领域均获得较高成就,在美国文学界声誉较高。 2.本书作者备受诗人米沃什和辛波斯卡推崇,米沃什评价她是“加州诗人同盟中最杰出的一位”,辛波斯卡评价她是“最贴近我心灵的诗人”,罗伯特·品斯基称她为“一个仍然令人惊讶的大师”。 3.国内首次引进出版,简·赫斯菲尔德亲为中国读者撰写新序言,对国内读者有很好的引导和普及作用。 4.著名诗人、翻译家王家新校译并作序推荐;华语诗界西渡、雷平阳、蓝蓝、张定浩、胡桑等联袂推荐! 5.十位诗人,了解伟大诗歌的十扇窗户。书中通过阐释切斯瓦夫·米沃什、艾米莉·狄金森、松尾芭蕉、辛波斯卡、毕肖普等成就卓著的诗人的创作,展示了世界上伟大的诗人如何运用诗歌描述和改变审美世界,为读者开启一场“释读诗歌”的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