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上人家(精)

船上人家(精)
作者: 蒋霞萍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30.00
折扣价: 19.10
折扣购买: 船上人家(精)
ISBN: 9787549617463

作者简介

蒋霞萍,笔名蒋小鱼,扬州港船民的女儿,曾为兵工厂工人、幼儿园老师、广播员,企业董事长。20世纪80年代起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为电视文学剧本《凤凰涅槃》(30集)。现为江苏传媒艺术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亚洲影视研究中心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无论我的一生经历了什么,和父母、兄弟姐妹在大运河上生活的经历永远是我生命中最宝贵的部分;无论我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文学创作永远是我不曾走远的梦。”

内容简介

鱼的记忆 还在我们激动地对着船舱里的鱼大喊大叫的时候 ,母亲已经把大木盆打满了水。看着刚刚还在渔船的 船舱里活蹦乱跳的鱼,一下子到了我们家船上的木盆 里游来游去,我们又会开心地围在大木盆边上,争着 看自己挑的鱼。 鱼买上船是吃的,但是想到那些活蹦乱跳的鱼马 上要被母亲收拾了做成菜,我们又改变了主意。于是 就又缠着母亲,央求母亲不要杀这些鱼,甚至表示宁 可不吃,也不让母亲收拾鱼,因为我们要和鱼“玩” 。 有时候我和弟弟还会涕泪俱下。 看到我们眼泪鼻涕都用上了,母亲也不着急,她 一边撩起阴丹士林布的褂子大襟给我们擦干净脸,一 边喊父亲,让他带着我们和打帮的船上的孩子一起下 船上岸去玩。 这可是比和鱼“玩”大得多的吸引力和诱惑,它 立刻转移了我们的注意力。 要知道,生活在船上的我们对土地永远有着一份 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渴望。更何况船现在正停在夹 江口,不远处,有一大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高过人头的 芦苇荡。而那天对我们更刺激的是除了我们可以和已 经熟悉了的打帮船上的几个孩子一起下船、上岸玩, 芦苇荡旁边还停着几条其他港的船,我们早就注意到 了,那几条船上每一家也有好几个孩子,如果他们我 们……不由地憧憬起来。 我们之所以有那样的憧憬,因为船民的生活形态 是一条船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孩子们从出生那一天开 始,以及整个童年,甚至少年,都只能和父母、兄弟 姊妹生活在一起。很长时间只知有亲情却不知世上还 有友情。当然,那时候我们觉得这样的生活非常正常 ,正常得就像我们每天出了船舱,风、云、水、月、 阳光、空气就是我们的玩伴一样。但是随着年龄一天 天增长,我们开始向往和家庭以外的人,特别向往和 同龄孩子进行交流,向往友情。这种向往有时比“上 岸”更加让我们渴望,因为土地是固定的,而船永远 是流动的。我们开始不厌其烦地一遍遍问母亲:“我 们什么时候可以想什么时候上岸就什么时候上岸?什 么时候可以像岸上的孩子一样经常和其他的人说话呀 ?”回答总是千篇一律:“等你们长大了。” 可想而知,如果芦苇荡旁边停着的几条其他港船 上的孩子今天也能“上岸”,那就意味着,那个下午 不仅我们的脚可以踏上坚实的泥土,还可以尽情地和 其他船上的孩子们一起玩耍,那该是多奢侈,多惬意 啊!这种憧憬让我们忘记了一切,当然也可以放弃一 切其他东西,包括刚才还吸引着我们的那些活蹦乱跳 的鱼。 于是,我们又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父亲身上, 心急火燎地催促父亲去解小划子,送我们上岸。 父亲听了母亲的话,他也看出来我们的心思,他 会先和一起打帮的船老大说好,由他带着孩子们一起 去江滩上芦苇荡里玩,得到了应允,父亲又把双手拢 在嘴边,向不远处那几条其他港的船拉长了声音喊道 :“老大,带小毛头(有时候是“小伢子”)们到芦 苇荡里抓蟛蜞去啊!”很小的时候,我不知道父亲是 怎么来判断那几条其他港的船是怎么称呼孩子的,稍 微大一点知道了,每一个地方的船都是不同的形状。 喊完了,父亲会立刻去船后艄,解开拖在大船后面的 小划子的缆绳,把小划子拖到船帮边上来。往往我们 一个个差不多在小划子还没有完全停下来,就蹦了上 去。 这时候,听到父亲招呼的那几条其他港船上的大 人,也开始把孩子往江滩上送。这一下我们更着急了 ,七嘴八舌地告诉父亲:“那边的小划子已经离开大 船了!他们要先到芦苇荡了!”那情形,好像我们不 是一帮小孩子去芦苇荡玩,而是两支抢登滩头的部队 。我们这么一叫,父亲的动作立刻利索起来。他让我 们几个孩子在小划子上站好,用力一竹篙子接一竹篙 子的把我们送到江滩上。P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