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妇女
原售价: 38.00
折扣价: 0.00
折扣购买: 这样陪孩子学乐器孩子不抵触学得好
ISBN: 9787512715318
袁泉,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中国音协音乐考级考官。5岁师从**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张靖平教授学习小提琴,1991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附中,专业小提琴,选修钢琴,1998年进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专修小提琴表演专业,2002年进入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担任小提琴教学,西洋管弦专业硕士学位。从五岁那年开始,作者注定要跟小提琴纠缠一辈子。从十几岁给外国琴童当陪练,到二十岁做小教,再到音乐学院当老师,他教过的学生从四岁到三十岁,没有上千也有几百。作为音乐学院走出来并且就职于音乐学院的所谓“科班生”,对琴童那些事感触良多。
1.当孩子“遭遇”乐器 说来惭愧,我小时候被我妈**着学了二胡,专 业的老师、一对一的小课、每天1小时的练习,我在骂 声中学了4年,*终还是没能坚持下来,4年的努力付 之流水。 我的学琴经历属于琴童中比较常见的,也是很可 惜的那一类。 十几岁的时候我感叹:早知道*后半途而废,那 4年学琴的时间还不如用来玩,但到了二十几岁真正走 上社会,我才发现,虽然我没能掌握高水平的二胡演 奏技巧,也没能力在公开场合演奏出美妙动听的二胡 曲,但那4年的乐器学习终究让我*益终身。 有句俗话叫“艺术是相通的”。 我从18岁时开始写小说并陆续出版作品,我越来 越觉得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对音乐的体验,乃至对所 有艺术形式的领悟都是彼此融会贯通的。了解音乐、 学习一门乐器可以提高我们的艺术修养,这点**毋 庸置疑。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电视台工作,作为一名电视编 导,在平时的工作中虽然不总是和音乐打交道,但片 花配乐、形象片包装、晚会音乐的处理等方方面面的 细节工作都让我觉得那4年“烂到家”的二胡学习帮了 我大忙。相比从来没有系统学过音乐的同事来说,我 对整个节目在艺术上的把握显示出明显的优势。 后来电视台制作了一档《帮你找工作》的职场真 人秀节目,我们借助电视这个平台帮应届大学生,尤 其是才能出众的职场新人,寻找用人单位。在一场供 电公司的招聘中,*终脱颖而出的两个应聘者条件相 当,但只能录用一名。公司人事部门的主管考虑再三 ,*终将录用证书交给了一位姓蒋的同学,原因是他 的兴趣爱好一栏写着“会拉小提琴,已取得八级证书 ”。 我们现场采访了这位人事部门主管,询问他录用 蒋同学的理由,他明确表示,在应聘者硬件条件相当 的时候,他们*看重应聘者的个人素质。“会拉小提 琴,已取得八级证书”代表这位蒋同学多才多艺。他 进入单位以后,一些单位组织的文体活动,他可以多 多参与,他在小提琴方面的专业技能也能代表公司参 加系统内部的文艺比赛,说不定还能帮单位拿奖争光 。 类似的录用理由在很多大型国企、***是非 常常见的。很多人力资源部门的主管甚至偏执地认为 ,会一门乐器的应聘者相对素质*高。 我个人觉得,会乐器的人不一定比不会乐器的人 综合素质*高,但会乐器的孩子比从来没学过乐器的 孩子*自信,*善于展示自我。登台的经历让他们的 童年*加丰富,这些孩子也*乐于展现自己的特长, 通俗地说就是这些孩子“不怯场”。 案例 琴童丁丁(琴龄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