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赖:摆脱以爱为名的温柔暴力

情感依赖:摆脱以爱为名的温柔暴力
作者: (日)斋藤学 江小舟 俞也
出版社: 文化发展
原售价: 49.80
折扣价: 26.90
折扣购买: 情感依赖:摆脱以爱为名的温柔暴力
ISBN: 9787514240535

作者简介

(日)斋藤学 精神科医生,曾担任日本国立疗养所久里滨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东京都立精神医学综合研究所研宄员。专注于研究〝依赖症”“成人孩子” 等心理问题,为众多深陷依赖共生的家庭提供咨询帮助,在日本提出并推广了〝成年孩子”的概念。

内容简介

近来,我着手将关系成瘾(共同依赖)重新定义为一种病态的自恋。“关系成瘾”一词原本是用来描述虽然试图阻止患有酒精依赖症的人饮酒,但反而助长其饮酒行为的一类人的特征。我以往总是称之为“为他人所需的需要”,而今将其重新定义成“总是不断努力揣摩他人的愿望和期待,并为了与之相符而活”。 人类天生便是如此,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一旦过度迎合他人,甚至到了牺牲自己的地步,自己的所作所为会给身边的人(如配偶、子女)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关系成瘾症,这会妨碍一个人的“自我” 成熟。.知名关系成瘾、创伤专家皮亚·梅洛蒂所著《爱恋成瘾,再见》A 一书中列举了关系成瘾症患者难以自爱的五项特征。 第一,难以自爱,无法进行准确的自我评价。 第二,难以进行自我保护,无法设定界限,容易入侵他人的边界或允许他人入侵自己的边界。 第三,难以准确地认识现实中的自己。 第四,难以进行自我关怀,无法准确地向他人传达自己的需求。 第五,难以进行自我表达,言谈举止与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年龄等)不相符。 因家庭问题来找我咨询的人大部分存在上述情况。我认为,在关系成瘾症迅猛发展,乃至妨碍建立 自我的方面,日本家庭做出了不少“贡献”。人们在回忆原生家庭时,往往倾向于回忆起温暖、 充满爱的画面,因为这样才有安全感。但是原生家庭真的是这样吗?作为一名长期和酒精依赖症打交道的 医生,我认为“家庭”和“暴力”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最先引起我关注的是那些持续遭受醉酒丈夫殴打的妻子。对此,我感到难以置信。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为 什么这些女性还继续扮演妻子的角色,待在丈夫身边?在帮助这些女性重获新生时,我发现她们身边还有一群“沉默的受害者”——孩子。令人惊愕的是,这些孩子竟然被遗漏和忽略了。此后,我便开始研究虐待儿童问题,相关成果已经出版成书,书名为《不懂如何爱孩子的父母》 我认为很多日本家庭原本就具有暴力性和束缚性,只不过被一层“亲密性的外衣”掩盖了。在一些日本家庭中,男性可以对女性动手,大人可以肆意地对待孩子,尤其是父母对孩子施加的暴力,被冠以“教育”“指导”之名,竟被日本法律认可,甚至被认为是不可或缺的育儿手段而受到推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反感任何场合下的暴力性压制。而且,日本儿童咨询处接到的虐待相关咨询数不断增加,对儿童施暴的人也被列为整治对象。然而,来自父母最大的暴力——父母过度的期待,依旧在悄无声息地侵蚀着家庭,把孩子推向痛苦的深渊。 所谓虐待,并不仅指一看就明了的拳打脚踢,大人肆意利用孩子来为自己谋方便也是一种暴力和虐 待。人们好像至今对此还存在着误解。例如,当夫妻关系恶化,没必要再继续在一起时,却试图以孩子为由维持婚姻关系,修补夫妻关系里出现的裂痕,这就是在利用孩子。被无端卷入纷争的孩子或是成了父母泄愤的对象,或是承担起安慰不幸父母的任务。 所谓教育虐待,也是在利用孩子。父母自认为是为了孩子着想,不顾孩子的身心健康,一味地催促孩子学这学那,去补习班,考名牌大学。因为孩子也知道父母拼命工作是为了自己好,所以孩子不得不心怀感激,努力地去回应父母的期待。一旦不幸的父母或是望子成龙的父母把培养孩子当成自己唯一的生存价值,对孩子的成长和成功寄予过高的期望,孩子便会被这份期待束缚,逐渐失去自己的人生。以上行为,对离开父母就无法独立生存的孩子而言,都是肆意利用和情感虐待。然而,这类暴力往往裹着一层以爱为名的外衣,因此难以被发现,施加者和承受者都没有察觉。更为麻烦的是,家庭的约束力规范着每位家庭成员的举止,“做对家庭有益的人(好爸爸、好妈妈、好孩子)”已经成为日本的一种社会风气。当今的日本社会,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活在这种社会风气的支配之下。 在我看来,过度尊重、恪守和适应好孩子行为规范,这种现象正在孩子中,甚至在已经成年的大人中蔓延。在背后支撑着这种规范至上主义和过度适应倾向的,正是人们对从普通生活水平跌落的恐惧。在日本社会中的独生子女家庭、少子化现象,以及社会阶层分化也助长了这一倾向。少子化现象使得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和托付变得更为强烈。在这样的社会中,一步走错,便会从当下的位置跌落。人们往往会觉得“孩子从小就得为将来做准备”,于是努力将孩子培养成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人,再不济也要引导孩子过上“普通水平”的人生,这成了父母的爱和责任。有时候,孩子的成败也会影响父母的地位、养老生活等,所以父母对待育儿的态度也极为认真。现在,生育和教育已经成为父母人生竞争中重要的战略部署。人们谨慎地选择伴侣,把握结婚和生育的时机,提前规划好生育数量、孩子的人生路线和将来发展等,并希望孩子按照自己为其描绘好的蓝图走下去。 在日本的竞争社会中,凡事讲究效率优先。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男性和女性,既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构建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很多人就这样结为了夫妻。这样的夫妻依赖孩子,靠着将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勉强维持着夫妻间交流。夫妻间交流不充分也会影响到孩子,整个家庭笼罩在“体贴”的气氛中,避免冲突,相互察言观色,力求不辜负对方的期待。孩子生活在这样“温柔体贴”的家庭里,渐渐变得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及孩童特有的情感,终有一天会失去自己的情感、需求和愿望,陷入一种关系成瘾型人生,即读懂并按照他人的期望而活,无法实现自我成长。 ▲多少人不快乐的原因是,终其一生逃不出父母的操控 看到父母的电话会莫名其妙焦虑,做什么决定时都要先告诉父母,总想完成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我们活在了父母的影子里。 ▲终结以爱为名的操控游戏 当一种爱,是有条件的;当一种爱,带有过高的期望;当一种爱,成为你的责任;当一种爱,让你感到内疚;当一种爱,让你失去自我……你需要终结这种以爱为名的温柔暴力。 ▲按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关注自己的感受,识别隐性控制;不要自我攻击,把父母的问题还给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书中提供了很多摆脱以爱为名的操控方法。 ▲温柔暴力在无形中伤害我们,影响我们的人生 关于PUA、父母的操控、过高的期望、冷暴力……都是隐形的、看不见的以爱为名的温柔暴力,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