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年月

这个年月
作者: 刘绍棠
出版社: 北京十月文艺
原售价: 32.00
折扣价: 20.50
折扣购买: 这个年月
ISBN: 9787530217672

作者简介

刘绍棠??

中国乡土文学作家。1936年2月29日生于北京通州大运河畔的儒林村。1948年参加革命。194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3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从此专业创作。至1957年被划右时,已出版了《青枝绿叶》《山楂村的歌声》《运河的桨声》《夏天》《中秋节》《瓜棚记》《私访记》等七本书。

1979年右派冤案得以改正,重获创作权利。刘绍棠带病顽强拼搏了十八年,为后人留下了五百多万字的乡土作品。即十二部长篇小说:《春草》《狼烟》《地火》《豆棚瓜架雨如丝》《这个年月》《敬柳亭说书》《十步香草》《京门脸子》《野婚》《水边人的哀乐故事》《孤村》《村妇》。二十多部中篇小说:《蒲柳人家》《渔火》《瓜棚柳巷》《花街》《草莽《荇水荷风》《蒲剣》《鱼菱风景》《小荷才露尖尖角》《绿杨堤》《烟村四五家》《柳伞》《年年柳色》《青藤巷插曲》《黄花闺女池塘》《碧桃》《二度梅》等。两部短篇小说集:《青枝绿叶》《蛾眉》。十一部散文短论集:《乡土与创作》《我与乡土文学》《一个农家子弟的创作道路》《我的创作生涯》《论文讲书》《乡土文学四十年》《蝈笼絮语》《如是我人》《红帽子随笔》《我是刘绍棠》《四类手记》。

《京门脸子》获得北京优秀长篇小说奖。《敬柳亭说书》获得首届中国大众文学优秀长篇小说奖。《蒲柳人家》获得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蛾眉》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短篇小说多种被译成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泰国、孟加拉、阿尔巴尼亚等国文字。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刘绍棠不遗余力地倡导乡土文学,创作上坚持“中国气派,民族风格,地方特色,乡土题材”。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写大运河的乡土乡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运河乡土文学体系。

内容简介

l 四十七岁的徐芝罘,住在北京城外通惠河南里北 楼一门三层九号。这是他几个月前才得到的栖身之所 ,不过也只占有这个单元的二分之一。 从十七岁进北京念大学算起,在首都生活三十年 ,才取得一块十九平方米的住处,有了自己的窝儿, 就像在大河上打了三十年转的一叶扁舟,泊岸拴桩靠 码头。他已经心满意足,别无所求,不存任何非分之 想了。 通惠河南里,原是三环路以外的一片菜园,三年 前被政府征用,为三四十岁仍然单身的大男大女兴建 高楼住宅。徐芝罘四十七岁,孤身一人,可算大男之 冠,因而拨给他二分之一单元十九平方米。如果以他 那地方志学者的身份要房子,还不知要等到驴年马月 ,才有一席之地。 然而,他这个老单身汉住进这座旷男怨女的高楼 三个月十七天,月下老人便抛下一条肉眼凡胎看不见 的红线,给他拴来一个三十七岁的妻子,附带一个十 一岁的儿子。 市政府很有远见,通惠河真占地利。 通惠河是北运河的一条大动脉,开凿于元代,历 史上曾有千舟万楫进京都的盛况,六百多年来一年年 衰老,患下动脉硬化症,眼下只剩一线半死不活的瘦 水,从通县北运河口放一只葫芦瓢漂来,也会搁浅在 半路。当年通惠河入城的东便门渡口,现在是中外闻 名的北京火车站,沿河两岸的农家菜园连连后退,建 起一座座工厂和一幢幢楼房。徐芝罘居住的这座楼房 又得寸进尺,大跨一步,就像城市进攻乡村的桥头堡 ,楔入菜园、果园和稻田中间,背靠流水潺潺的通惠 河,面向一片碧水荷花鱼塘,城市风光少,田园风味 多。 从这里到市中心的天安门广场,要步行一里多田 间小路,倒换三回公共汽车和无轨电车,交通很不方 便。然而却正合徐芝罘的心意。 他是社会科学联合会的一名专职研究人员,研究 的是社会学,兴趣却在地方志上。社会科学联合会简 称社科联,是个门可罗雀的清水衙门,人少,钱少, 房子更少。市里命令社会科学院拨给他们几间地震棚 子,便挂起了招牌,下设十二个学会。三个学会只有 一个工作人员,五千元经费,刚够行政开支,很难开 展活动。专职研究人员每星期只上一天班,六天蹲在 家里进行学术研究,所以这个地处城外偏僻角落的通 惠河南里,对于徐芝罘的著书立说大为有利。 徐芝罘已经发表十几篇大块论文,目前正埋头写 作一部巨著,早被公认为地方志研究的当代学者。 但是,这个学科是个冷门,研究这门学问的人, 虽能成家却难出名。不像那些有一张美人脸子的姑娘 ,忽然入了哪位导演的眼,拍一部花里胡哨的电影, 便被戴上一顶新星的桂冠,四面八方大出风头;搔首 弄姿的照片印在挂历上,更是家喻户晓。如果善于自 己给自己制造几桩桃色新闻和流言蜚语,扩散到二十 九个省市和港、澳、台,并且挑动洋人的猎奇心理, 在外国的报屁股上发表几行文字,便自以为或被捧为 国际知名人士,要房子唾手可得。也不像嘴里含着麦 克风的女歌星,扯着一字长蛇的电线,扭摆腰肢在台 上走来走去,眉目传情频送秋波,嗲声嗲气唱几支爱 呀、恨呀、泪呀、吻呀、死呀、活呀、梦呀、魂呀、 风呀、雪呀、云呀、雨呀……的流行歌曲,便博得满 堂喝彩,大红大紫大赚;如果身穿的演出服装薄、透 、露、怪,效果更好,知名度更大。写十几篇地方志 的论文当然比不了写一篇樱桃桑葚货卖当时的小说。 小说能赶行市,时尚之作最有买主,名利双收易如反 掌;地方志的学术论文虽然是呕心沥血的产品,但是 一张冷脸子,有几个人爱看?所以,他的学问再大, 成就再高,也仍然默默无闻;他那部专著没一家出版 社肯于接受,怕的是亏了血本,不能以文养文。 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