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文汇
原售价: 68.00
折扣价: 40.20
折扣购买: 最后的握手
ISBN: 9787549639915
徐世槐,字古亭,号水明书徒。1940年出生于浙江文成,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现为中国散文诗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文章散见各大报刊,入编选本十余册。作品有散文集《绿色长廊》,报告文学集《太阳下的拼搏》,学术专著《刘基故里楹联评注》《刘基庙楹联评注》,点校《刘祝群日记》等。
诗情画意盈书楼 我家有个“半亩方塘”。 方塘就是“水明楼”。 楼里摆放12个大书橱。 橱里藏有辞书、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近现代小说、诗歌、散文、传记、大学教科书、理论著作、《红楼梦》研究、刘基研究等书籍,计10000多册。 橱上饰满书法、美术、摄影、雕塑等艺术作品。我一踏入满目琳琅的书楼,就沉浸在艺术的方池里。 南面靠着的两个书橱上方,挂着四个横匾: 右上方是八旬书法家吴亮题写的书房之名“水明楼”,其书多力丰筋,老辣有加,名字是散文家杨奔从杜甫诗《月》中的“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中选取的,要求自己像楼外的凤溪水那样透彻明亮。下匾是作家吕人俊邀请书法家马亦钊题写的隶书“猛志常存”,字态方正,气度稳重。左上方是中科院副研究员蒋维洲回来探亲,带回的书法家刘思德的草书手迹“鹰击长空”,墨迹敦厚,气格雄健。旁边是1.2米长的巨幅照片,这是2002年7月笔者赴京参加《人民文学》举办的报告文学颁奖大会集体合影,并以此来勉励自己的作品要更上一层楼。 北面粉墙上,挂着两画两书。一画《红梅》,是刘基故里国画家刘守群赠送的,旨在勖勉我铭记“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名句;另一幅是瑞安断臂画家林成娒的口画《竹》,疏淡可爱,竹影似乎在宣纸中随风摇曳,具有北宋“湖州画派”的文同所写的“虚心异众草,劲世逾凡木”的精神。一书是中学高级教师刘刚送给我的行书作品《云水风度》。他的笔法,似有元代大师赵孟??欟?《洛神赋》遒劲姿媚的神韵。尽管自己书法不工,但很爱欣赏,从中陶冶自己那“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恬淡性情。另一幅是中国书协会员江折人的绝笔。六年前,他身患癌症,停笔多年,但他还是应我的老同学王振生的恳求,根据我的意愿,破例写下“用口与笔给后辈留下知识”的行草条幅,其书气势挺拔,纵横舒展,给人奋发的快感。 两个大橱顶上,还摆着一系列精致的工艺品。右橱上面的中央,安放着鲁迅先生的半身石膏像,愿自己继续发扬鲁迅“孺子牛”的精神;旁边还有青年根雕艺术家包宗良的《母子望月》。他告诉我,作为老师的你,扶掖那么多学生朝着理想奋斗、成才,赠送此根雕,权当祝贺。其左,是去年学生赠给我的生日礼物盆花: 赭黄色的唢呐花,雪白的百合花,透出淡淡清香的紫罗兰。看到学生如花朵一样万紫千红,真的,自己也和花朵一样开心。 东面墙上,右幅是书法家叶诗斌祝贺本人散文集《绿色长廊》出版而撰写的《满江红》,其词形神兼备,其书峻峭与飘逸并存: 旁边有书法家汪廷汉行书陆放翁的七绝《剑门道中遇微雨》:“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骖翔龙舞的笔势,揭示作者被朝廷破灭的“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宏愿,也传达出“国仇未报壮士老”的悲愤。还有原温州大学教师斯声先生画的《雏歌》,运用徐悲鸿、王雪涛的小写意,画出七八只毛茸茸的淡黄与黑白相间的雏鸡,在诱人的碧蕉之下,或跳跃,或觅食,或凝思,多么祥和的农家小院图景! 书橱的上面,摆着两方大小相同的竖式镜框: 一方是原小学校长、县卫健局局长周宪微赠给我的题为“行正道,精教学,笔走龙蛇写春秋”的书法,一方是我扮演微电影《伯温家宴》中老村长的广告肖像。 我在自己书房中看书、写作,犹如坐在开足马力的航船上,与李大钊、黄继光、马特洛索夫,与《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等做伴,他们领我前进,乘长风破万里浪…… 2004年3月9 温州自古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作者徐世槐,现为温州知名作家、学者。作者文字生动,笔力沉稳,风格质朴,感情真切。文成是明朝开国元勋刘基(刘伯温)的故乡,刘伯温是文成的骄傲。徐世槐虽不是刘氏家族子弟,却也以刘伯温的同乡人而自豪。对历史研究颇有兴趣的他,在民间刘基研究社团任职,并且撰写了多篇学术文章。作者原为资深语文老师,扎根浙南山区从教40余年,早年还遭遇坎坷,但他忠实于自己深爱的教育事业,致力于栽培山区青少年学子,悉心培养他们成才。本书写师恩、怀亲友,提携文学后辈,为他们作序,值得尊敬与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