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力

追随力
作者: 吴维库
出版社: 清华大学
原售价: 39.00
折扣价: 25.40
折扣购买: 追随力
ISBN: 9787302496120

作者简介

吴维库,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1994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起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任教,1998年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进修公司战略、竞争战略及领导学,2001年在香港科技大学恒隆管理研究中心及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研修领导学及研究方法。吴维库教授为清华经管学院MBA、清华大学本科生讲授领导力开发课程,为高管教育培训学员讲授和谐领导力课程,并应邀为国内多家知名企业和机构提供企业管理咨询,担任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和监事。其研究领域包括战略管理、企业竞争与博弈、领导力、情商与领导力、阳光心态、和谐领导力、领导者核心能力、国学智慧与领导力、追随力等多个方面。连续多年获得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高管教育教学优秀奖和突出贡献奖、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优秀教学奖。

内容简介

第一章 追随力的本质 第一节 高铁动车组式追随 一、靠车头带的火车跑不快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蒸汽机 和内燃机驱动的火车,是由车头牵引车厢前进的,动 力完全由车头产生。第一代火车头是将蒸汽机作为动 力,第二代火车头是将内燃机作为动力。由车头提供 动力的火车,当所拖挂的车厢过多或在上坡时,一个 车头就可能动力不足,此时还需要增加另一个车头, 于是便出现了双机头。由于这种传统式火车完全依靠 车头提供动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运行速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一种不依靠车头 带动,车厢自己运行的高铁动车组应运而生。高铁动 车组的车头是没有动力的,高铁运行的动力由车厢发 出。这种交通工具颠覆了传统的观念,从而产生了“ 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厢自己带”的创新思维。由此可 见,在企业发展中: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变化, 员工的角色职能也在发生着改变。因此,在企业中管 理团队和组织的方法需要由新的理念来代替,而“高 铁动车组式的追随”给予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二、动车的车头与车厢的特质 依据高铁动车组原理,可以提出构建企业领导力 与追随力模型。如果说企业的领导者是动车的车头, 骨干员工即追随者,就是动车组的动车,一般员工是 动车组的拖车。领导者可以通过培养出更多有动力的 骨干员工来提升组织的效率。 高铁动车组是由多个车厢组合在一起的,其车厢 有两种:一种有动力,可以主动前行,叫动车;一种 没有动力,被动前行,叫拖车。根据车辆运行速度的 要求,一列动车组内的动车(有动力的车辆)和拖车( 没有动力的车辆)的数量各有不同。以一列8节编组的 动车组为例,如果最高运行速度为2.50km/h,则采取 4动4拖的组合方式;如果最高运行速度为350km/h, 则采用6动2拖的组合。也就是说,要想达到更快的运 行速度,动车组中动车的数量就必须增加。 动车组两端的车头与中间的车厢也有明显的区别 。从外观上看,车头是流线型的,可以有效地减小车 体运行阻力。从车辆内部配置上看,车头配置有司机 室,内设操作台,以控制列车前进、加速、减速、停 车等,同时还配置了与地面调度中心联系的各种通信 设备和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相关设备。正是有了这些 设备,司机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列车运行的目的地 和当前允许的最高运行速度,保证列车快速、高效、 安全地运行。车头的这些功能实际上是为车厢提供服 务,使车厢安全、稳健、高速地运行在轨道上。由于 有大量的通信设备存在,为了避免电磁干扰,车头一 般不配置动力,因为如果车头配置动力,电机运转会 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影响通信设备的正常运行。无 论是车头、动力车厢、拖车车厢,都有刹车装置。 高铁动车组有如下几个特点:车头为流线型,有 清华大学吴维库教授最新佳作,道出当今时代持续发展的关键——懂得追随才能快速超越,持久领导力来源于不懈追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