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的兴起(张传玺说秦汉)/大家说历史

封建王朝的兴起(张传玺说秦汉)/大家说历史
作者: 张传玺|编者:张怡青
出版社: 三联书店
原售价: 45.00
折扣价: 30.20
折扣购买: 封建王朝的兴起(张传玺说秦汉)/大家说历史
ISBN: 9787108062352

作者简介

张传玺,著名历史学家。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1957~1961年在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翦伯赞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秦汉史。、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顾问,中国北京史研究会顾问, 中学历史教材审查委员会委员,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学科命题委员会委员,全国各类成人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兼历史学科组组长。主要著作有《秦汉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纲》《简明中国古代史》《中国历代契约会编考释》《翦伯赞传》等。发表史学论文100余篇。1986年和1999年连获全国广播电视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内容简介

商鞅的历史功绩与个人悲剧 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卫国的疏远贵族, 原姓姬氏,名鞅,亦称卫鞅、公孙鞅。后在秦国以 功封于商,史称商鞅。文献记载,他少好刑名之学 ,曾任魏国名相公叔座的中庶子,很得公叔座的赏 识。虽是这样,文献并未记载他在魏国有什么建树 ;而他的建树是在后来的秦国。他在秦国发动并实 行的变法,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 改革,时长达十九年,成效巨大,可称之为历史性 功绩。他的变法不仅使秦国由弱变强,而且还为秦 日后连败关东六围,并最后消灭六国、统一中国奠 定了基础。商鞅的这项功绩,在中国四千余年的古 代史上,能与之相比的实在不多。可悲的是,商鞅 虽有巨大功绩于秦国,却被后来秦国的国君杀掉了 ,而且还杀掉他的全家,这真是历史上少有的悲剧 。 以往对“商鞅变法”的研究,就事论事者居多 。对变法的背景,尤其是对自春秋至战国,包括关 东各主要国家的情况在内的这一大背景,联系、分 析甚少,因之,叙事孤立,所论不深,对商鞅个人 的才智、品德及应如何看待商鞅所遭遇的不幸,更 少谈及。本文拟将“商鞅变法”一事,在时间上纳 于自春秋至战国这一大时代之中,在空间上置于自 关中至关东这一大范围之内,比较全面、深入地进 行考察;对商鞅个人的聪明才智及其政治品德做出 适当的评价;对他个人的历史悲剧亦做出必要的反 思。 从春秋到战国,一个全面的社会大变革时代 从社会发展来看,春秋到战国时期,是我国封 建社会前期的封建领主制向发展时期的封建地主制 过渡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原有的属于封建领主 制性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在或速或缓地走向 没落、瓦解;新兴的封建地主制性质的经济、政治 和文化,则在或速或缓地产生和成长。在这样一个 社会巨变的大时代中,各诸侯国的国君及其主要谋 臣们何去何从,将关系到他们的国家在激烈的斗争 中,走向强大还是走向衰弱,能够生存还是渐趋灭 亡的重大时代抉择。有些统治者在这样一个时代面 前因循保守或不知所措,他们本人乃至于其国家都 曾陷入困境,或为历史所淘汰;有些统治者则适应 了历史形势的发展需要,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 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使他们的国家在一定程度上走 向了富国强兵之路。当时改革的情况大致如下: 1.关东各大国的两次改革——自春秋初到战国 末(前770~前221年)的550年问,关东许多大国前 后进行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改革。第一次改革是在春 秋中期进行的,时间约集中在前650至前530年之间 ,改革的重点是经济制度。第二次改革是在战国前 中期进行的,时间约集中在前400至前310年之间, 改革的重点是政治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