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 中国青年
原售价: 35.00
折扣价: 22.60
折扣购买: 风袖翩翩吹瘦马(元曲之旅)/古典流连系列
ISBN: 9787515315430
李元洛,湖南长沙人,1937年生于河南洛阳。1960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曾任湖南省文联,湖南省作协副**,研究员,多所高校名誉教授或兼职教授。现为湖南省作家协会名誉**。己出版《诗美学》等诗学著作十种,散文集《凤凰游》、《书院清池》等多种,作品被选入百种散文选本,《月光奏鸣曲)>获“第五届中国广播文艺奖”一等奖。 背向文坛,面向文学,以出世之心,作入世之事,自娱或以娱人,祈望不惟提升自我,而且有益社会人生,是为生存状态与文学信念。
现在的许多歌星影星与文星,以及随影视传媒的 发达而新兴 的节目主持人,都热衷于写“自述”或“自传”,这 本也无可厚 非,但有的人往往还免不了要大张旗鼓地宣传炒作, 或搔首弄姿 地签名售书。美国的幽默作家罗杰斯就曾经说过:“ 要令人国破 家亡,什么都比不上出版回忆录*厉害。”这话虽然 有些危言耸 听,但也可见他对某些回忆录之颇有微辞,以下所引 的他的话可 作进一步证明:“当你记下自己本来应该做的好事, 而且删去自 己真正做过的坏事——那,就叫回忆录了。”在** 众多的“自 述”与“自传”中,有哪一篇可以企及陶渊明《五柳 先生传》的 清华脱俗?有哪一部可以比得上法国作家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 华》的深沉博大、文辞优美?又有哪一本可以望见法 国启蒙运动 三大**之一的卢梭披肝沥胆灵魂自省的《忏悔录》 的背影呢? 有的人本来污点斑斑,硬伤累累,却还要自鸣得意, 自我吹嘘, 文过饰非,甚至对批评者谣诼报复,不是要**读者 尤其是年轻 的读者向往圣洁的天国,而是使他们在弄虚作假的泥 沼与世俗名 利的欲海中迷失沉沦。 “自述”或“自传”,我国古已有之。追本溯源 ,正式拥有 发明权的应该是中国史学与历史文学的开山祖司马迁 。唐代刘知 几在《史通·序传》中认为,《史记》末篇有“太史 公自序”, “自序”之名乃立。我以为,“自序”亦同“自叙” 或“自 述”,即叙述自己的生平行事的文章。芸芸众生都有 表现自己的 心理需求,何况是文人?*何况是文人中以抒情为主 要职责的诗 人?“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日伯庸。摄提贞于孟 陬兮,惟庚 寅吾以降”,屈原在《离骚》的开篇,即叙述了自己 的家世与生 年;魏晋南北朝时期,阮籍嵇康等诗人那些题为“言 志”“述怀” 的作品,也颇有自述的意味;“甫昔少年日,早充观 国宾。读书破 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 韵》就有许多 自传的因素;“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 宁为宇宙闲吟 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 容真。平生肺 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晚唐杜荀鹤此诗即以 “自叙”为 题,其中的“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的芸芸众 生与熙熙众官,有多少人能够想到和做到呢? 时至元代,一方面是科举制度已经崩盘,元代统 治者执行的 又是民族歧视政策,一般的知识分子不是前程光明而 是前途无 “亮”,他们难免不平则鸣;另一方面,马上得天下 的元蒙统治 者的言论政策相当宽松,许多人又根本不识汉文,终 其一朝基本 上没有什么文字狱。例如元蒙皇帝的诏书,多有“怎 生、奏啊、 那般者”等蒙文直译体套语,至元三十一年,江南盐 官县学教谕 黄谦之书生积习难改,写了一副春联“宜人新年怎生 叹,百事大 吉那般者”,被人检举告发,这种在明清时代视为大 逆不道必至 灭族的犯上之罪,当时肇事者也只得了个“就地免职 ”的**, 吃饭的家伙还是安然无恙。因此,文人们虽然怨怨愤 愤,但却不 必战战兢兢,不必担心头顶上有一把什么斯摩达克斯 之剑会随时 轰然落下,所以他们能相当自由地不平而鸣,而直抒 胸臆的“自 述”之类,就是“鸣”的*直接*痛快的方式。于是 ,八百年之 后,我们还可以坐直通快车,从时光隧道里直达元朝 ,和一些元 曲家作面对面的灵魂的交流与对话。 如果以出场年代先后为序,**位当然是大名鼎 鼎的关汉 卿。关汉卿是元代名副其实的卓然大家,不像我们今 日的文坛艺 苑,许多“大家”都有不少水分,而且是当代人或零 售或批发地 现封,没有为后代和历史所重认并承认。关汉卿向来 被列为“元 曲四大家”之首,即**所谓之“首席”,元末熊自 得《析津 志》说他“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 之冠”,可 见他是一位集剧作家、导演、演员于一身的全才型大 艺术家。真 要向八百年前的元蒙统治者遥致感谢之情,正是由于 他们的既定 方针,迫使知识分子提前作了地位仅高于乞丐的“臭 老九”,他 们走投无路,一部分人便深入生活到市井与勾栏,与 娼优乐伎为 伴,和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弱女子小人物一起,共同创 造了元曲的 辉煌。*要感谢的是元蒙统治者宽松达于极限的文网 ,让元曲家 们的愤懑得以抒发,牢骚得以倾吐,个性得以张扬。 不像有的朝 代,既不准“乱动”,又不准“乱说”,既没有活路 ,又万马齐 喑,如同鲁迅所说,是严丝合缝不见天光的一间黑屋 。 我现在已无法和关汉卿万人丛中—握手了。我当 然不是时下的什 么“追星族”,但如果能当面采访,自然会对他的作 品有*直观的了 解和*深入的理解,会零距离感受到他纵横的才气、 白眼壬侯的傲气 和火山般在他胸中燃烧奔突的不平之气。而现在,这 —切都只能到他 的作品中去追寻了,特别是他的代表作之一的《不伏 老》。 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