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游记(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地心游记(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译者:陈筱卿
出版社: 长江文艺
原售价: 26.00
折扣价: 14.10
折扣购买: 地心游记(全译插图本)(精)/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ISBN: 9787570202249

作者简介

儒勒·凡尔纳是19世纪法国**小说家、预言家、剧作家以及诗人。他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海底两万里》《八十天环游地球》《气球上的五星期》《格林特船长的儿女》 《神秘岛》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

内容简介

起先,我什么也没看见。眼睛因为已习惯了黑暗,怕光,见亮就一下子闭上了。等我又睁开眼睛时,我不禁惊呆了。 “大海!”我又惊又喜地呼喊道。 “是的,”叔叔回答道,“它叫里登布洛克海。我敢说没有任何一位航海家能同我争抢*先发现它的权利,我**有理由把它称作‘里登布洛克海’!” 这一大片的水就是一座大湖或一个大海的源头,它水面广阔,一望无际,波涛起伏,在月牙形的海岸边被阻挡住。金色的细沙滩上,散落着无数的小贝壳,地球上那原始的生命就居住在小贝壳里。波浪撞击着海岸,浪花飞溅,发出一种只有在封闭的巨大空间里才能听得到的奇特的声响。微风习习,飞沫吹到了我的面庞上。在这个微倾的海滩上,矗立着一堵巨形石壁,距海水有六百多英尺远,笔直挺拔,插入云霄。石壁脚下,有些岩石一直延伸向前,插进水中,形成许多岬角,浪涛不停地拍击着它们。远处,在烟雾迷蒙的海平线上,也能清晰地看到一些岬角。 这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大海,海岸曲折不定,但却十分荒凉,不见人影。 由于有一道奇特的光亮把一切都照得很亮,所以我能清楚地看到近处和远处的一切。这不是强烈的*光,也不是淡淡的月色。不是的,它那强大的照明能力、它在照射中那摇曳不定的特性、它那明晃晃的白色、它所引起的气温的微微上升以及它那比月光还亮的亮度,都在明显地告诉我,有一个电源存在。它如同一道永不会熄灭的北极光,照亮了这个可以容纳一个大海的山洞的角角落落。 我头顶上方那可以称之为“天空”的圆顶,似乎是由大片大片的云团构成,它们是移动着变化着的水蒸气,一旦遇到冷空气便会凝结,化作倾盆大雨。我原以为在这样的高气压下,水是不会出现蒸发现象的,可是,不知何故,空中却飘浮着大面积的水汽。好在当时“天气晴好”。电离层在高高的云端造成奇特的光线变化,而下方的云朵则笼罩在浓重的阴影之中,常常会有一道很强的光线从云彩缝隙投射到我们身上。不过,这并不是太阳光,没有一点热气。这道光让我产生肃杀凄凉的感觉。我意识到,在这云层的上方,不是灿烂的星空,而是花岗岩穹顶,它的全部重量都压在了我的心头。无论其空间有多大,它都容纳不下一颗哪怕是*小的星星在其间自由运行。 此刻,我不禁想起一位英国船长的说法:地球就好比是一个巨大的圆球,球内的空气因压力大而发光,而普鲁托罗马神话中的冥王,是人们死后灵魂世界的主宰者。和普罗塞毕娜罗马神话中冥王普鲁托之妻,又译为普洛塞庇娜,她是谷物女神的女儿,被普鲁托强行掠到冥界。两个星座则在其中划出一道道神秘莫测的轨迹来。 这位船长说的是真的吗? 我们确实是置身于这个巨大的洞穴里了。我们判断不出洞穴到底有多宽,因为海岸向两边延伸开去,看不到尽头。我们也无法知晓它究竟有多深,因为我们只能隐隐约约地看到一个模糊不清的地平线。至于它的高度嘛,肯定有好几英里高,因为用肉眼无法看到架在花岗岩壁上的穹顶。不过,在大约二点五英里的高处,有许多云团飘浮着,比我们平时看到的地球上的云层还要高,大概是因为空气密度大所导致的。 说它是“山洞”并不足以描述这么巨大的空间。对于一个深入地底做探险之旅的人来说,人类的词汇是太贫乏了。 一百五十多年前的法国,人们对未知的探索充满了那个时代的烙印,**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用自己的地质学知识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构造了一趟神秘的“地心之旅”。 在《地心游记》中,虚构的地下探险就像冰岛的海域与北欧的神话一样充满了异域风情和浓厚的历史感,不为人知的动物和地质学新知不但冲击着当时读者的心灵,也震撼着此后百年的读者们。1903年,鲁迅就开始在杂志上连载自己翻译的《地心游记》(当时名为《地底旅行》),他的译本也是《地心游记》*早的中译本。 《地心游记》出版后约一百年,人类**次登月成功,吸引人类不断前行、不断进步的永远是未知的星辰大海,而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永远是人类文明中闪耀着智慧与勇气光芒的明灯。